杜嬈昕
(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醫院,黑龍江 大慶)
將大量人體所需的液體、血液以及電解質從人體的靜脈流入就是靜脈輸液方法[1]。該方式操作步驟簡單,易上手,見效快速,是臨床門診經常使用的一種給藥方式[2]。靜脈留置針包括不銹鋼的針芯,塑料針座還有柔軟的外套管[3-4]。本研究深入分析不同輸液方式對患兒的作用,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說。
從我院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兒科靜脈輸液患兒30例為實驗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5例,對照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1~10歲,平均(4.42±1.50);實驗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1~10歲,平均(4.44±1.51)。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對比,有可比性(P>0.05)。
護理人員要根據患兒的具體狀況,為其選擇合適的穿刺位置。在選擇時應考慮患兒的年齡、具體病情表現、還有其自身血管的分布狀況。要避免選取有感染、受傷狀況的血管。所有的患兒都選擇柔軟有彈性且直長的靜脈進行穿刺步驟,通常<2歲的患兒進行穿刺時經常選擇頭皮靜脈,該位置的血管量多,對患兒的活動影響不大,好固定。比如額頭正中位置的靜脈,耳朵后面的靜脈等位置。>2歲的患兒則通常是選擇手背位置的靜脈。
對照組患兒使用一次性的鋼針進行靜脈輸液,在其進入醫院以后,護理人員應對患兒做皮膚過敏試驗測試等有關的檢查,隨后按照一般的靜脈給藥方式為患兒展開注射。在輸液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將注射針頭取出。
實驗組患兒則采取靜脈留置針護理方式展開輸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1)選取合適的針頭:要根據患兒的具體狀況為其選取適合的留置針頭,一般患兒的年齡小,血管細,則應為其選取較細的針管。(2)選取適合的靜脈:為患兒選取靜脈時不選擇其關節位置處的靜脈,選擇彈性好、血流量多的血管。(3)固定患兒肢體:在為患兒進行輸液時應使患兒的肢體保持在一個位置,不能夠隨意進行移動,免得發生在輸液過程中因患兒的移動,而使得留置針被拉出的狀況。(4)做靜脈穿刺、固定:對要進行穿刺的位置提前做好消毒工作,進行后續步驟。在確定完穿刺成功后,將針芯取出,使用無菌的敷貼,定好留置針的位置。(5)靜脈留置針的沖管、封管。在為患兒輸液前、完成后,都要對留置針進行沖管、封管操作。用脈沖式方式進行沖管,結束后進行封管。在輸液過程中密切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注意留置耗時,有效預防患兒發生炎癥還有靜脈感染狀況。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穿刺一次成功概率、護理滿意度。
治療效果:治愈,臨床表現正常,身體指標和正常狀態無差異;有效,臨床表現大部分正常,身體指標和正常狀態基本沒有差異;無效,臨床表現沒有變化或變重。治療總有效概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患兒總數×100%。
護理滿意程度,用量表做評價,總分值為100分,滿意(>85分)、一般(60~85分)、不滿意(≤59分)。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患兒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n(%)]
對照組成功概率(40%)明顯低于實驗組患兒(80%)(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穿刺一次成功概率對比[n(%)]
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60.00%)明顯低于實驗組患兒(93.3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靜脈輸液治療方式是一種對專業度要求比較高的技術手段,該方式可以快速提供給患兒所需的血液以及液體,達到快速治療的效果[5]。靜脈輸液方式能夠將藥物的濃度調整到治療效果所需要的濃度,并能夠長久的保持該濃度[6]。常規的輸液方式,護理人員需要處理的問題比較多。該方式使得護理人員每天都需要對患兒的靜脈進行反復的穿刺,不單單只是使得患兒身體和精神的痛苦加重,對輸液產生害怕恐懼心理,從而對治療感到恐懼,排斥。更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數量以及工作壓力,也較為容易導致醫患紛爭發生[7]。
通過靜脈的穿刺次數減少,能夠有效的保護患兒的血管,降低其身體中血管和血管壁的損傷。因靜脈留置針所具有的較好韌性,其能夠和人體進行穿刺位置的血管壁緊密的銜接在一起,從而使得患兒感染、靜脈血栓、炎癥發生的概率得到降低。尤其是在病情高發的時間段,需要進行輸液操作的患兒過多,該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減少穿刺的時間和次數,使得患兒能夠盡快得到治療,有利于患兒康復[8]。
本研究對患兒在靜脈輸液過程中使用靜脈留置針護理方式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數量,能提高治療、護理工作的有效率,使得患兒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得到有效緩解,提升護理滿意度,節約患兒的治療時間,有效的降低護理發生風險的概率。
綜上所述,對患兒進行輸液時使用靜脈留置針方式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減輕患兒身體的疼痛感,提高患兒對治療的配合度,讓護士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患兒和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適用于在臨床方面進行大量的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