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月琴,張小燕
(1.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街道衛生所,江蘇 如皋;2.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婦幼計生服務中心,江蘇 如皋)
筆者單位轄區婦產醫院產科對于到院進行常規產檢及分娩產婦極為重視妊娠期期間的保健知識宣傳工作,通過推行關于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1],達到強化孕婦自我保健意識的效果。為更系統地歸納孕產婦進行保健知識培訓的積極影響,對醫院近兩年產科分娩產婦相關臨床數據進行整理后報道如下。
研究分析時間期限在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選取筆者單位轄區婦產醫院收治進行常規產前檢查的孕產婦群體為本次研究對象,有780例。孕產婦年齡在21~39歲,平均(31.51±2.54)歲;平均孕產次為(1.12±0.54)次。根據為孕產婦所提供的圍產期護理干預措施為準完成分組,分別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有孕產婦390例,為確保組間基線數據并不會影響后續研究所得數據的公正性,應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檢驗所得數據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孕產婦在孕期階段接受常規圍產期護理干預,即進行常規的產前產檢、相關的產前宣教、告知分娩過程中應注意事項,引導其掌握呼吸配合方法,讓產婦了解分娩后母嬰喂養的重要性[2]。
觀察組孕產婦則接受針對性的保健知識培訓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宣傳方式
保健知識培訓參加的主要成員為孕產婦、孕產婦伴侶以及家庭的主要成員,采取短視頻、電視錄像、圖片宣教、口頭宣教、講座、微信公眾號最新消息推送等方式進行保健知識培訓。在對產婦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口語化[3],減少不必要的醫學術語應用,讓孕婦及其家屬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基本知識。
1.2.2 培訓內容
分別根據孕產期的不同階段對其進行針對性的保健知識培訓,可大致劃分如下階段: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哺乳期等,每個階段均有針對性的衛生保健相關知識,同時在孕晚期便告知產婦關于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4],比如:優勢、作用、具體方法等,指導產婦掌握孕期運動及胎教等相關內容,讓孕產婦能夠在妊娠期做到良好的自我監護,了解關于分娩過程中的相關知識,確保產婦對于產后的基礎護理內容有所了解,能夠在家屬的輔助下完成相關操作。
1.2.3 集體授課
由接受專業培訓的保健工作人員進行備課,而后根據相關內容完成集體授課。參加成員一般為夫妻雙方,此外也有一些家庭的其他主要成員。所有孕婦均需要分階段后在3個月內完成保健知識培訓,每月規定固定時間進行授課[5],一般為月中、月末。授課內容主要為孕期、產褥期還有哺乳期三個階段的相關母嬰保健知識,包括孕期營養管理、胎動監測、孕期心理疏導、胎教、母乳喂養、產后運動方案指導等。
1.2.4 現場示范
孕產婦在孕32周之后指導其如何正確地抱新生兒,如何為嬰幼兒穿衣褲,如何進行新生兒相關護理、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及技巧,指引進行新生兒撫觸,確保所有操作的具體細節和內容已經被孕產婦所掌握,同時由專業人員進行相關的示范以及指導,上述內容授課培訓由夫婦雙方共同參與,確保雙方均能夠基本掌握[6]。
1.2.5 孕婦自我監護
孕產婦在28周之后應該基本掌握如何胎動計數。讓孕婦以左側臥位的姿勢躺在床上,兩只手放在腹壁之上,每天的早上、中午和晚上三個階段進行記錄,每次記錄時間1 h,將其記錄所得胎動次數相加,再乘以4,就能夠大致掌握每12小時的胎動次數[7]。計數所得提示每12小時胎動頻率超過30次的,可認為胎兒的情況良好,如胎動次數在20次以下的,則應該注意是否可能出現胎兒宮內缺氧,胎動頻率不超過10次的則可能為嚴重缺氧,應高度關注[8]。一般情況下在晚上十分胎動的頻率最多、最強,可在臨睡之前計數胎動頻率,每小時胎動在3~5次的為正常,一旦頻率有異常應立即到院就診處理。
1.2.6 參觀產房
孕產婦在孕38周之后安排其對產房進行參觀。孕婦在進入孕晚期之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讓孕婦參觀產房能夠使其對分娩所在的環境有所了解,緩解心理壓力。
對兩組孕產婦在接受干預后相關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檢測,包括胎動計數、母乳喂養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分娩過程中的遵醫行為。
對于實驗所需要應用統計學分析處理的數據輸入專業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所得數據應用t以及卡方檢驗,并通過(±s)與(%)做描述,如提示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產婦關于自我保健行為的掌握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者孕產婦關于自我保健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比較[n(%)]
妊娠分娩是女性一生當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同時也是生殖健康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人們對于知識的獲取渠道在不斷增加,但對于其中內容的有效性、可信性及效率性的篩選程度卻相對較低,部分女性缺乏妊娠期的保健知識,因為無用信息的影響而出現焦慮、恐懼心理,不利于整個產程進行及母嬰妊娠結局[9]。
對孕產婦進行孕前保健及孕期保健,目的在于避免孕產婦及圍產兒發生負面妊娠結局情況,是降低不良妊娠情況、減少胎兒出生缺陷的必要措施[10]。為孕產婦提供規范化的產前檢查及孕期保健,對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癥有效防治,及時發現存在異常的胎兒并對孕婦及胎兒安危程度進行評估,確認分娩時機和方式等,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嬰安全。在本次研究中所得數據提示了配合保健知識培訓對于孕產婦自我保健行為可產生積極影響。為了全面發揮培訓效果,在培訓方式、內容等方面都應精心設計,掌握孕產婦及其家屬的文化程度以及吸收效率,對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對保障整體培訓效果可發揮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對孕產婦在圍產期給予保健知識培訓能夠提升其對于孕產期相關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識及遵醫行為,對母嬰有積極影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