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山東省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引起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病原體主要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和肺炎支原體,大多數病例伴有細菌感染[1-3]。由于某些兒童是過敏體質,疾病反復發作后可能出現明顯的哮喘[4]。嬰幼兒氣管、支氣管相對狹窄,周圍阻力纖維尚未發育成熟,感染或其他病理性刺激物可引起粘膜腫脹,導致氣管狹窄和氣流阻力增大[5]。在發炎期間,分泌物增加,變得更粘,使受影響的個人更難以排出痰,并導致喘息[6]。對于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治療通常以感染控制為主進行霧化治療,由于對于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治療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所以對于其霧化期間的護理干預也需要是持續性的[7]。為探討研究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在霧化治療期間接受舒適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288例,依據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44例。兩組患者均進行霧化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總體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288例,依據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44例。對照組中,男75例,女69例,平均年齡(6.32±2.32)歲;實驗組中,男78例,女66例,平均年齡(7.21±1.78)歲。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為隨機資料(性別、年齡等),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兒均進行霧化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實時監測患兒的身體指標,對于霧化的方式進行調整,對于用量進行適當調整。實驗組進行舒適護理干預,主要如下。
(1)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會對醫院有一定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該對患兒情緒進行安撫,可以給其觀看動畫片等緩解情緒,護理人員要學會與兒童溝通的方式方法,患兒較小,可能容易哭啼,護理人員應該有足夠的耐心,時刻關注患兒的負面情緒,轉移患兒的注意力。
(2)飲食護理:告誡患兒家長盡量給孩子吃一些青菜水果,減少食用辛辣的食物,可以攝入豐富維生素、蛋白質,適當補充足夠的水分。
(3)環境護理:患兒進行霧化治療時需要周圍空氣清潔,定期對室內空氣進行通風。減少不良刺激,由于患兒治療期間對環境要求較高,室內空氣需要進行定期消毒。
(4)健康教育:對患兒的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對患兒和患兒家長進行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相關教育。告知患兒家屬盡量保證患兒周圍空氣良好,告知其進行霧化治療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
最后對兩組患者的總體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98分為非常滿意;85~98分為滿意;<85分為不滿意。滿意與非常滿意記入滿意度;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總體滿意度(79.9%)低于實驗組(98.6%),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總體滿意度對比[n(%)]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實驗組的治療效果(97.9%)優于對照組(79.2%),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n(%)]
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1.5%)高于實驗組(2.1%),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作為臨床上常見的兒科疾病,常以咳嗽、喘息、胸悶等為臨床主要癥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該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8]。患兒的喘息常在早晨或夜間更為嚴重,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多患兒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由于患兒年紀尚小,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護理,在疾病霧化治療過程中,則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護理,常規的護理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舒適護理干預通過對患兒的飲食、心理、環境以及健康護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有助于患兒的預后情況。
本研究顯示,對照組的總體滿意度(79.9%)低于實驗組(98.6%),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實驗組的治療效果(97.9%)優于對照組(79.2%),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1.5%)高于實驗組(2.1%),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在霧化治療期間的護理,舒適性護理明顯優于常規護理,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患兒的痛苦,提高總體滿意度,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適用于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