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階段教育,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當前,我國各個階段的生涯發展教育實踐尚處于試點階段。學生的自我探索和認知較為模糊,對未來的職業選擇與生涯發展也較為迷茫。高中時期是生涯發展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最為重要的時期。新形勢下,迫切需要形成系統的、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生涯發展教育體系。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學錄取學生將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考試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據此,《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隨后,上海開發建立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自2017年起,試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作為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中的參考。
高中三年,學生往往為了考入大學,一味重視學科成績,忽視個人興趣特長,到了填報志愿階段只能就分數選大學、選專業。家庭教育方面,大多數家長仍更重視分數,缺乏對孩子開展生涯教育的意識和相應的知識技能儲備。學校教師近年來雖然對生涯發展的觀念有所了解,但對學生進行升學指導與生涯規劃仍缺乏方法與經驗,在實際指導過程中往往也是就分數論大學、論專業。因此,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尤其是高中迫切需要開展生涯發展教育。
我們在運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時發現,該系統只能作為大學錄取的參考依據,學生并不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生涯發展指導。這引發了我們深入的思考與探索,我們認為,生涯發展教育應切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潛能,使評價具有個性化,尊重多元價值取向。
2010年起,華東理工大學附屬閔行科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理科高”)開始實施學生生涯發展教育,借鑒上海市大數據管理的理念,依托學校信息化特色,致力于開發大數據時代的校本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數據及其處理系統,用以有效指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開展生涯發展教育。
開發“四維”評價系統。學校依托信息記錄及大數據分析,從“學業表現、信息素養、職業傾向、核心能力”四個維度,形成四張雷達圖,詳細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為學生成長做出精準的評價與指導,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職業傾向,制定生涯規劃。
設置指標實施評價。學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學生發展實際,自定義“四維”評價指標,賦分形成等第,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自己,亦能明確自身在群體中的位置。在學業成績維度,學校通過記錄學生階段性考試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并提供精細化學習分析和個性化學習輔導。華理科高從2004年開始創建信息化特色高中,師生信息素養基礎相對較好。學校結合國內外信息素養內容和本校信息化建設水平、學生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信息素養培養目標”,確定了五大評價指標(信息運用能力、交流協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創新變革能力、數字公民意識)及每個指標所對應的三個層次的能力水平,據此設置特色課程,讓學生在校本課程的學習中獲得評價。在職業傾向方面,我們依據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試(用以測量人們16種基本的性格特質,這16種特質是影響人們學習生活的基本因素)和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用于幫助在校學生或對職業生涯迷茫的工作人士進行擇業選擇)結果,對原始數據進行百分比轉化后再進行等第轉化。在核心能力方面,我們依據2016年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六大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設置校本化指標。

生涯發展樹
形成分析“四維”雷達圖。通過數據的采集和積累,我們為每位學生形成一份多元、立體、可視的“成績單”,客觀全面地展現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形成一棵枝繁葉茂的“生涯發展樹”。教師利用“四維”雷達圖所反饋的評價數據,與學生、家長一起制定生涯規劃,并在每學期期末結合學生發展實際適時調整規劃。
實施保障評價開展。在建設師資隊伍方面,首先,學校開展校本培訓,開設“塑造陽光心態,成就生命精彩”和“生涯輔導”兩門課程,讓教師從中學習生涯發展教育的理論方法,認同“四維”評價指標,掌握數據錄入的途徑和要求,探討“四維”評價指標的運用;其次,建立全員導師制,師生雙向選擇,全員參與結對輔導和“四維”雷達圖的分析;再次,實行督導制度,聘請3名具備國際職業資質的生涯發展指導師,進行個案咨詢輔導,定期對導師團隊開展督導。在課程設置方面,首先,學校開發了生涯發展指導課程,包括生涯規劃指導、高中學業發展、生活發展指導,并制定了學生生涯體驗式學習手冊。其次,設置校本課程,包括“叁三”課程(三一課程:參加1個社團、爭取1次全校亮相、確立1項研究課題;三十課程:閱讀10本名人傳記、聆聽10場報告或講座、觀賞10部經典劇目;三百課程:欣賞100首名曲、賞析100幅名畫、了解100個名人)與社會實踐課程。再次,配置高中學校生涯規劃一體機,開發相應應用程序,以提供海量的生涯數據資料供學生探究與檢索;整合各方專業測評量表,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測評;加入平臺自主研發的DEM 數據引擎算法技術將全國大學信息、專業信息、職業信息以及學生測評結果四者建立物理聯系,為學生提供符合個性化發展的相關推薦;利用VR技術,讓學生進行職業體驗。
在“四維”評價體系的運用實踐中,我們發現“四維”雷達圖能夠將學生的成長轉化為可視的評價結果,讓教師、家長及學生自己看到一個全面、鮮活的生命狀態,從而為學生定制專屬的成長路徑,也使生涯發展教育的實施有了更為客觀的依據。
有效指導學生學涯發展:提升學生學業水平,提高選科的科學性。“四維”評價體系形象、直觀地對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了多元評價,如學科成績是否均衡、是否良性發展、在群體中所處位置等,在選科走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效促進學生生涯覺醒:發掘學生特長,提升學生自信心。與重點高中學生相比,我校有些學生較為自卑、缺乏自信。“四維”評價體系,讓學生了解自身優勢所在,充分發揮特長優勢,在成功中收獲自信,進而促進學習與成長。
有效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升學生生涯規劃能力。通過不同學段的量表測試及晤談,幫助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培育其適應感性世界的“感性技能”、適應多變世界的“生涯適應能力”、適應富足世界的“生涯幸福力”,找尋更精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