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摘 要:現代教學法愈來愈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讓位,讓學生發現目標,讓學生自學新知,讓學生主動提問,讓學生歸納學法,堅持“四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學生學習主動性;發現目標;自學新知
在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影響下,教者“師道尊嚴”,至高無上;學者惟命是從,被動被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權威,學生卻只能是安份守紀,不得越雷池一步,成為容納教師知識的倉庫,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激發,能力得不到發展。現代教學法愈來愈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協調,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當前教學的主旋律,但仍有許多老師穿舊鞋走新路,“今天的村莊唱著過去的歌謠”。如何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要學會讓位,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讓學生發現目標
眾所周知,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盤”和“指南針”,也是起始和歸宿。學生對學的目標認識得越清楚、越深刻,學習起來越主動、越積極。許多老師的作法是:上課伊始,用多媒體打出目標,然后口頭快速宣讀(以五年級Pep上冊第一單元A Lets talk為例:
這節課我們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目標:
1.能夠聽懂Lets try部分的錄音,完成聽音找答案的練習。
2.能夠聽、說、認讀when,after,start,usually,Spain,late,a.m.,p.m.八個單詞。
3.能夠理解when,after,start,usually,late五個單詞的相關語法知識及適度拓展相關的課外知識。
4.能夠熟練掌握、運用重點句型When do you...? I (usually)...at.../At...進行問答,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分角色進行對話操練。
(二)能力目標:
1.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When do you …? We … at … 詢問并回答某人的日常作息與安排。
2.能夠按照正確的語音、語調、意群朗讀對話,并能進行角色表演。
(三)情感目標:
1.能夠相互了解各自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并對他人詢問給予熱情的應答。
2.能夠合理地安排日常學習和活動。
3.能夠了解各種職業有不同的作息時間。
目標詳盡,非常清晰,但是字數不少,篇幅不短,當老師一關屏幕,這個程序對學生來說就是“水過鴨背”,這么多條如果學生能全部記住的話這堂課似乎幾分鐘就解決了,但這是沒可能的。但據分析,學生對長篇幅的內容很容易排斥,而且有的目標顯得有些虛無,學困生更是不知所云。我認為,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發現目標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英語的單元分布是有規律的,Main picture(主圖), Lets talk(對話), Lets spell(拼讀), Lets learn(單詞學習), Read and write(讀寫綜合), 學生通過Lets Learn及課后生詞表可以找到本課所要掌握的單詞的能力目標,通過主圖及對話的重復出現的句型可以了解到本單元的重點語言項目,語音拼讀更是容易發現規律,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單元內容編排結構,讓優生先行,老師適當引導學生完成一至兩個單元的目標發現后,班上優秀的同學一定可以獨當一面,找到單元學習重點,然后帶動小組同學共同討論,孩子們只要認真揣摩,一定可以發現目標,帶著目標出發,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可循。
二、讓學生自學新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技巧所在”。在教學中,老師要點化學生舊知,從而啟發學生探求新知。如教單詞,我要求學生用已有的音標知識去拼讀新單詞,然后對照錄音進行比較正音,同時找出發音不規則的詞.如教ch時,我讓學生課前分組去找含有ch發音的詞,讓學生發現規律進行分享,許多小組的同學學生發現了school 中ch的讀音與眾不同,ch沒有象chair,teacher,watch一樣發[t? ],而是發[k],語音題一直是考試中的嚴重失分點,但是ch的發音在后來的考試中,學生準確率很高,充分體驗了成功的滿足感,可見自己的發現產生的效果是老師強調數次也無法比擬的。
三.讓學生提出問題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問學問,學而不問不長學問,教學要獲得高效益,就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在難點處求疑,在困惑處求疑,在關鍵處求疑。要鼓勵小學生在學習中多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熱烈討論、想象猜測,引導孩子多觀察、對比、尋找和總結學習語言的規律。如學習了cake,name,plane,等單詞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會總結出字母a在開音節的發音規律及構詞特點,可是學生發現have發音有些奇怪,并不遵守規則,而是發[h?v],老師列舉了live,love的發音后,孩子們醍醐灌頂,原來是小v在作怪,孩子們在提問中激發了求知欲,渴望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小學生勤于思考、直接用英語思維的學習習慣,領悟學習語言的訣竅,教學省時又高效。
又如進行教學在學問路對話時,學生在預習中發現Part One中問路時說“Can you tell me ……”,而在Part Two中說“Could you tell me ……”,學生發現有時用can,有時用could,為什么?老師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孩子大加贊賞:有慧眼,非常了不起,是個愛動腦的孩子。老師在此時引入一個十分專業的術語:孩子們,這個問題正是英語中一個重要的語言交際原則“polite principle”. Could 比can 有禮貌。學生覺得特別新奇,興趣大增,領悟到這就是跨文化差異的魅力,他們也希望發現更多這種禮貌的表達,老師這時將you and I(先人后己)適時插入強調,孩子們領悟到這就是跨文化差異的魅力,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倍增。
四.讓學生歸納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自己歸納學法,有助于他們進一步的學習,乃致終身有益。“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眾多的學生定會有一些十分有效并且獨特的學習方法。如教學生學習單詞goat,思考單詞coat的發音和詞形;看到China學會與Chinese做對比分析,牢記兩詞在音、形、義上的異同點;單元、期末復習時,啟發學生聯想思維,回憶歸納已學知識;學習新知識時,啟發學生擴展思維、歸類辨析、擴詞替換、舉一反三、歸納歸類。這樣的教學使小學生的學習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他們自編了“歸類本”“警示窗”“游戲卡”,真是“漁”了不少“魚”。我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的方法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如wh在單詞中發[w ]音還是[h ]音,數次做題,數次強調,部分學生依然糊涂。有的同學將wh發音編成一個順口溜:wh發音有兩種,“o前h,hh,who,其它w,ww what” 孩子們伴著節奏唱著,樂著,自然就記住了。還有小學階段要雙寫尾字母加er比較級的單詞:sad,big,fat,thin,red,hot,學生巧妙的用了一句“大瘦肥紅熱傷心”來幫助記憶,不要去理會是否合理,只要是孩子們用心的發現首先要肯定。
教育實踐表明:學生主動性越高,興趣越濃,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越強,則學生學習效果越好。堅持“四讓”,讓學生走上學習前臺,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肯定會全情投入到英語學習,讓英語學習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