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摘 要:新形勢下抓好黨性教育工作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它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只有抓好黨性教育工作,才能提升黨組織的核心力,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才能筑牢黨的執政根基。因此黨性教育的質量和針對性實效性,直接關系到黨員干部思想理論素養和黨性修養的提升。所以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應緊緊抓黨性教育這個靈魂、核心。
關鍵詞: 干部培訓;黨性教育;質量
中共中央印發《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的明確規定: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的主體班次都要設置黨性教育課程,1個月以上的班次要安排學員進行黨性分析,確保黨性教育課程不低于總課時的20%。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也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夠,離入腦入心、刻骨銘心還有不少差距。這里面有受教育方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等方面原因,也有施教方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管理水平等方面原因……需要綜合加以解決?!笨梢?,在新形勢下,干部培訓多元化,信息獲取便利化,對提升干部黨性教育的科學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就需要我們探索和了解并掌握自覺增強黨性的基本規律,不斷探索黨性教育的規律,創新教學途徑和方法,提高黨性教育質量。
一、深刻認識自覺增強黨性的基本規律 把握黨性教育方向。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其規律性,不論其發展進程如何,最終都不可能擺脫客觀規律。回顧黨的歷史,重溫關于增強黨性的有關論述,我們應該更加堅定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增強黨性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因此自覺增強黨性,需要把握以下規律。
(一)堅定為人民服務的規律。增強黨性是我們黨時時刻刻,常抓不懈的事情,黨性就是對黨的利益的忠實性和堅定性,堅定為黨的最高利益服務,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全部任務,我們黨是為廣大勞動群眾謀利益的黨。“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這是一種信念,信念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體現著一個人的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它可以把人們的思想和感情,意識和行動統一在一起,成為人們言行舉止的內在根據。
(二)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規律。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態度,這就叫沒黨性,或者叫黨性不完全?!彼詫嵤虑笫?,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則是一個黨性堅強的黨員的起碼的態度。因此工作中藥用馬列主義的立場去觀察問題,處理問題,不要不顧實際的情況,只唱高調,套公式,這也是我們黨建設發展的經驗總結。所以共產黨員要加強黨性修養,必須密切聯系群眾?!拔覀兊膫ゴ罅α烤驮谟谒c廣大群眾有密切的聯系,就在于他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币虼它h員的一切言論和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大利益,以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并要根據這個基本要求加強自身修養。
(三)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的規律。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要求作為客觀實際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必須隨著時代的推移,實際的變化,不斷用適合新的歷史條件的新經驗、新知識和新思維來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我們黨的奮斗歷程更是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要永葆自己的初心,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必須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我們不妨這樣設問和推理,當時提出增強黨性是為了什么?不言而喻,是為了更好的革命,是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是為了建立新中國。那么革命及革命成功又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所以新形勢下,增強黨性就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和建設,為了實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
由于了解了自覺增強黨性的基本規律,所以共產黨員要增強黨性也是有其規律可循的,因此干部增強黨性教育問題自然也要遵循這些規律。
二、遵循基本規律,突出黨性教育的科學性。
在干部黨性教育中,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茖W的黨性教育是要激發進行黨性鍛煉的自覺性、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教育,隨著多元化信息時代的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思想也日漸活躍。面對新情況和新形勢下對黨性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深刻把握黨性教育規律,以人為本多方面協同發揮作用,才能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科學性。
(一)發揮理性認同在黨性教育中的基礎作用。理論教育要想收到預期效果,就理論本身必須邏輯嚴密,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對實踐要具有指導意義。因此在理論教育中,必須注重對馬列毛系列經典著作的研讀,必須把問題探討和理論研究貫穿起來,必須讓理論講述與學員的工作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把理論講得生動,講的有趣。所以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理論教育很有必要,現行的理論教學,一般采取專題課和專題報告的方式進行,雖然適當的灌輸和有效的重復是一種方法,但要讓學員真學真懂真信,就必須采取從生活中滲透的方式進行理論教育,如從工作理念上進行轉變,從行為規則上進行規范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滲透是一種更有藝術更有持久力的灌輸方法。
(二)發揮利益認同在黨性教育中的固化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市場機制在社會各領域的運用與完善,黨員干部所處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不盡相同,導致了他們對黨的主張,黨的方針政策,黨的情感態度的不一樣。因此,對黨性教育中所傳播內容的認同程度,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在黨性教育過程中,施教方要通過分析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不同利益群體的思想情緒和價值觀念的不同,引導受教方樹立科學的利益目標,同時必須抓住利益引導這個關鍵,通過尊重和關心受教方正當合理的利益要求,把思想理論教育與生活物質利益相結合,把利益觀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促使學員追求合理利益,達到最大化的價值認同。
(三)發揮情感共鳴在黨性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極其巨大的作用。積極的情感能促使人們有效的接受外界的傳播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對所接收信息的理論認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意志品格。反之,消極的情感則會外界傳播的信息產生抵觸、排斥和反感等情緒,即使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論認同,相應的情感支撐,行為的外化也會衰減。因此在黨性教育過程中,必要要注重受教方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結構,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營造具體可感的教育情境,逐漸開啟受教方的情感大門,并用教育者自己真摯的情感去影響感染激發受教育者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認同,從而引起情感共鳴。
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性教育質量。
理論需要創新,黨的建設同樣需要創新。黨性教育的內容是嚴肅的,但是黨性教育的方式可以生動活潑,創新教學形式是提高黨性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的重要途徑。
(一)黨性教育只有觸及心靈才會有實效。黨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引領受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自身修養,增強在黨憂國為民的使命擔當,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近年來,我們采用集講授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和榜樣示范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黨性教育,學員普遍反映不僅形勢新穎,貼近實際,而且這種面對面的方式更能觸動心靈,產生共鳴,教育深刻,對于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激發自己的工作熱情,滌蕩自己的內心世界,激發潛在的正能量有很大幫助。
(二)黨性教育要立足發展才更具生命力。創新是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我黨要想永葆先進性,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不斷自我革新、自我變革。而基于發展實際基礎上的創新才不會出現水土不服、基因突變。所以綜合運用多種培訓方式,使“看、聽、思、悟、行”融為一體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創新與探索,使我們充分認識到,黨性教育要發揮出教育人、引導人、凝聚人、塑造人作用,就要不斷創新思路,科學謀劃,精心設計。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導,讓黨員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將感性的體驗升華成為理性的認識,激發內在動力,達到反躬自省、升華境界的效果。通過教學形式的創新,增強黨性教育的鮮活性,使黨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深化黨員干部的情感認同、理性思考和行動自覺,真正達到觸及思想、震撼心靈,由“感動一陣子”上升到“銘記一輩子”。
(三)黨性教育與實際工作互促互動應該雙加強。黨性教育與實際工作是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黨性教育需要不斷總結實際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成果、新經驗,使之成為生動教材,才能讓自身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實際工作包含黨性教育理念和具體實踐過程中方式方法的創新,黨性教育反過來為具體工作創新提供具體素材和真實案例。兩者相互促進,互相帶動。通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員親身感受、主動思考,最后形成“革命傳統+理想信念+觸動心靈+啟迪思想+引導生活”的培訓構架。創新了黨性教育模式,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強化培訓的效果,收到了良好成效,為黨性教育提供了新經驗、新借鑒。無論是黨性教育還是提高工作能力,最終的目的應該就是如此。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常彥.訪談時方法淺析(J).中國民族教育,2008(3)
[3]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黨性教育——實踐與創新(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