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各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戰略,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推動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海洋經濟的繁榮,海上犯罪數量和犯罪類型不斷增多,犯罪分布海域越來越廣。相對于陸地犯罪,海上犯罪具有的特殊性使得現行刑法規制模式難以應對,具有許多局限性,海上犯罪體系本身內部不協調,且海洋犯罪的罪名分布混亂,法律適用不便,同時也不能突出海洋犯罪的具體特征,無法應對懲治海洋犯罪的需要。這就對我國海洋刑事立法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要求,通過借鑒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規制模式,主要從傳統立法思維模式和對我國現行刑法對海洋犯罪的懲治方面入手,從而達到減少海洋犯罪和完善刑事立法的目的。
關鍵詞:海上犯罪;刑事立法;立法模式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對外貿易和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發展海洋經濟戰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人們對海洋的認知也逐漸深化。海洋在資源、環境和戰略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已然成為沿海各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成為影響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因素。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國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大國,海洋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然而海洋犯罪阻礙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有關海洋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度相對欠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我國缺乏合理的海上犯罪體系,使得實施了海洋犯罪的不法分子逍遙法外,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以及社會的發展。
一、海上犯罪的概況及特征
海上犯罪,也稱為海洋犯罪,是與陸地犯罪相對應的概念,根據對“海洋”定義的不同,“海洋犯罪”這一概念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海洋犯罪是指所有發生在海域上的犯罪,包括發生在公海、專屬經濟區、領海以及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上的犯罪。廣義的海洋犯罪不僅包含狹義的犯罪,還包括發生在不可航的內湖、內河等水域的刑事犯罪。[1]對于海洋刑法調整的是狹義上還是廣義上的海上犯罪,觀點也各不相同,有學者把海洋刑法所調整的對象界定為國際海上犯罪,這就表明其側重點是國際犯罪,而且是危害整個國際社會利益共同體的犯罪,且須是發生在海域上的犯罪,可見支持的是狹義的海洋犯罪說。[2]但也有不少學者支持海洋刑法調整的對象是廣義的海洋犯罪。本文更傾向于廣義的海洋犯罪說。海洋犯罪本身性質惡劣,傳統刑事立法難以規制,如果僅限于海域面,那么內陸水域中實施的同海洋犯罪性質的犯罪將不能得到準確的定性,從而形成法律上的漏洞,所以,應當將廣義上的水域犯罪包含在內。
海上犯罪相對于其他犯罪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海上犯罪一般是暴力程度較高的經濟犯罪,例如走私犯罪、偷渡等。二是海上犯罪一般是有規模有組織的犯罪,如常見的國際偷渡集團。三是海上犯罪多是跨國、跨境犯罪。四是海上犯罪性質普遍惡劣,犯罪行為肆意橫行,犯罪方式多樣化和現代化,犯罪領域廣闊且流動性大。[3]
二、我國海上犯罪的立法現狀
我國關于海上犯罪體系主要包括國際刑法規范以及國內刑事立法兩大部分。國際刑法規范主要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九條的內容,該條確立了國際刑法規范在我國法律層面的意義。再從海洋犯罪方面來說,我國在這方面締結和參加的國際條約,比如,我國在1888年簽訂了《保護海底電纜公約》,在1970年簽訂《陸戰法規與慣例公約》,1958年在日內瓦簽訂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隨后1988年簽訂了國際海事組織《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的公約》,在2000年的時候簽訂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上述相關的國際條約涉及多種海上犯罪,主要包括常見的海盜罪、海上走私罪、海上恐怖主義犯罪、海上戰爭罪、破壞海底管道和電纜罪、暴力危及海上航行安全罪、海上販毒罪等具體罪名。
我國現行刑法所規定的有關海上犯罪的內容比較分散,主要是在刑法分則第二、四、五、六章。所涉及的具體海上犯罪罪名則主要包括走私罪、污染環境罪、交通肇事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故意殺人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傷害罪、綁架罪、破壞交通設施罪、劫持船只罪、劫持航空器罪、放火罪、爆炸罪和搶劫罪等。
由此不難看出,在刑事立法上,我國目前還尚處于“海陸同罪”“海陸同刑”的狀況,除了劫持航空器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等個別罪名在其本身能明顯體現出涉海性外,現行刑法中基本沒有對海洋犯罪進行單獨的立法規制??偠灾?,也就是說海上犯罪與陸上犯罪所適用的刑法條文是完全一致的,即兩者的罪名及量刑區間是相同的,并沒有對海洋犯罪的特殊性進行有效的區分。我國其他涉海法律規范雖也有對海上違法犯罪行為做出禁止性規定,但是大都是宣示性規定,并未規定實質性的罪狀與法定刑。例如,近年來偷盜海砂的行為十分普遍,海洋執法部門查獲后,多以行政處罰論處,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提供的數據來看,近年來因偷盜海砂進入刑事審判環節的案件僅有百余起,但因無相對應的海上犯罪罪名,使得這些案件大多以普通的盜竊罪或者非法采礦罪論處,這就不足以體現盜取海洋資源在刑法評價上的嚴重性以及違背了海上犯罪的罪責刑相統一原則。
三、海上犯罪立法規制的設想
首先,應當改變傳統的“重陸地、輕海洋”、“重陸權、輕海權”的刑事立法思維、重構符合我國海洋現狀的刑事立法體系,為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其次,就國內發生的海洋犯罪而言,針對我國目前刑事立法的欠缺,應從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對現有涉及海上犯罪的條款進行合理調整,并與陸上犯罪相區分,由于海上犯罪具有多發性、流動性、跨區域性的特點使得在證據的收集和保全上較為困難,在犯罪的證據適用和起刑點上都不適宜直接援引陸上犯罪的規定,因而針對海上犯罪的刑事責任應當在現行刑法基礎上合理調整,從而實現罪責刑相適應。[4]另一方面,增加相應的涉海犯罪的新罪名。這方面的立法設置主要針對兩種情況,一是對現有立法中未區分海上犯罪與陸上犯罪的條款,設置專門的海上犯罪條款的情形。二是針對相關附屬性法規范中涉及到的,未被刑法典所規制的海上犯罪行為設置單獨罪名。再次,針對國際海上犯罪,我國現行立法目前迫切需要與國際條約接軌,也是更好履行國際條約義務之需,并有必要將海上犯罪區分為國內法犯罪和國際法犯罪。[5]當然,國內犯罪和國際犯罪之間并沒有無法逾越的鴻溝,一定情況下也可以相互轉化。比如,國際條約《關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約》中規定的法定刑,在我國并不能直接適用該國際公約,通過將條約內容轉化為國內法的方式。正是如此,我國《刑法》第121條規定了劫持航空器罪的罪狀和法定刑,以便司法機關適用。這樣,國際法犯罪就轉化為國內法犯罪了。最后,我國應當選擇刑法典的立法模式,這種立法模式能夠對各類海上犯罪進行整體化一的規定,促進我國刑法典的統一,以及更好的適用。
參考文獻
[1] 汪紅敏.我國海洋刑事立法的完善[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2) .
[2] 閻二鵬.海洋刑法學的提出與國際海上犯罪的立法規制[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1).
[3] 張保平.海上犯罪的特點與海上治安防控體系的構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6).
[4] 陳軍武.對我國刑法增設海盜罪的思考[J].福州大學學報,2011(2).
[5] 屈廣清.《海洋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頁.
作者簡介:陳瀟(1994—),女,漢族,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