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摘 要:體育鍛煉貴在堅持高校學生要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新課改要求高校學生各方面均衡發展,體育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能力,要培養高校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自覺鍛煉意識。
關鍵詞:如何養成;學生自覺鍛煉;習慣
前 言
體育鍛煉要有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高校學生畢業以后就要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必須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承受工作的壓力,良好的自覺鍛煉習慣有助于鍛煉一個健康的體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工作生活都非常有意義。
一、養成自覺鍛煉習慣的意義
1.1 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是新課改的要求,高校的學生未來要充斥到生產第一線,因此必須具備一個健康的體魄。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和專業的技術才能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的需要。所以要培養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通過堅持不懈的鍛煉培養一種終生體育的精神,為力以后更好的工作儲備能量。
1.2 促進學生全身新發展。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能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目前的高校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比較優越從小沒有吃苦。由于缺乏鍛煉很多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由于沒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因此體質方面也差強人意,不利于將來在職場之上打拼。因此必須加強體育鍛煉來增強體魄,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不僅鍛煉了身體還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品質,培養了耐力有助于養成堅韌不拔的性格,對于從小嬌生慣養的這一代高校的學生具有很實用的現實意義。
1.3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打造優質意志品質。體育課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品質,通過各種運動項目的鍛煉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而且經常鍛煉對于開發大腦培養情操也很有意義。學生們通過體育運動可以改正感統失調的毛病,緩解課堂考試的壓力陶冶情操建立體育道德精神。有助于高校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和企業所歡迎的,有知識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1.4 與社會銜接。高校的學生逐漸的養成了“三觀”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方法論,高校學生喜歡那種對抗性強比較刺激的運動項目。體育課要摒棄過去那種比較死板的課堂形式,通過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讓它們養成自覺的體育鍛煉習慣。要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的體育運動意識,通過運動鍛煉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的學生必須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要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為以后適應社會打造一個健康的體魄。
二、培養自覺鍛煉的方法
為了培養高校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體育老師必須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因為養成一種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自覺運動的習慣是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所養成的一個良好的習慣,因此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良好的習慣,要制定一個科學的長期的計劃。
2.1 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給學生們灌輸全民健身綱要的體育理念,從思想高度上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通過對體育理論的學習對,對體育鍛煉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要扭轉一些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看法,通過興趣的培養增加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們自己體會體育鍛煉給他們帶來的變化,由于切身的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好處因此培養了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老師要指導學生按照科學的規律來進行體育鍛煉,通過科學的引導來培養學生養成自覺運動的習慣,由于學生體會到了來自體育鍛煉的樂趣和好處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可以系統的掌握體育運動的精神因此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2.2 培養學生調控能力。(1)生理和心理調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感受來自我調節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老師只給出運動的技術和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掌握。老師要通過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鍛煉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里控制能力。讓學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心理素質。(2)動作調控。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了解運動的原理,通過科學的教學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不再盲目的鍛煉通過掌握了體育運動的專業的知識,對體育鍛煉的本質和內涵有了深層次的本質的了解,因此可以樹立自覺運動的信心。學生由于對體育鍛煉有了全新的認識,因此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終身運動的習慣。
2.3 培養學生自理能力。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授了體育理論知識以后可以讓學生自行鍛煉,培養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為了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定鍛煉計劃,學生按照課堂上學習的體育運動理論來查找自己的不足,通過自己制定的運動計劃提高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自我控制和檢測的方式,使學生可以自行鍛煉和檢閱自我的鍛煉水平。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將體育鍛煉和自身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其中興趣是指個體對某種活動產生的積極情趣,有助于習慣的養成。在缺少興趣的情況,很難形成習慣。很多學生參與足球這項極其消耗體力的運動而亢奮、不覺得段累,就是處于其發自內心的喜愛。在不斷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其愛好會獲得增強,最終轉化為鍛煉習慣。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適量的為學生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活動安排,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開展各類體育比賽,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2.4 培養學生主動鍛煉能力。在體育教學中要選擇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要教會學生簡單實用的鍛煉方式。教材的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有所變化,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的運動項目要有所區別,讓學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選擇貼近學生專業的運動項目,由于所選擇的運動項目和體育理論,比較貼近學生的專業因此便于學生理解,既有助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學生也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對比較貼近專業的體育理念的運動項目加深理解。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推動課內、外的結合,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也就是說除了課堂活動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課外活動進行關注,鼓勵引導其將課上學習的體育技能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外組織學生們開展籃球分組競賽,使學生們的體育技能在對抗中獲得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而在獲得好名次的驅動之下,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自覺鍛煉習慣都將獲得強化。
2.5 培養學生優秀意志品質。體育課的教授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精神,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運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來體會運動帶來的收獲和變化。在體育課中要引入一些挫折教育,讓高校的學生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開展體育鍛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行的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們回家之后利用休閑之間自行鍛煉,為了避免學生偷懶,可以采用課外作業的形式布置下去,通過長期不輟的鍛煉逐漸形成運動的習慣。除此之外,還可以發送家長的主動性,讓他們利用雙休日帶著孩子們一起參加體育鍛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以此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
結 語
體育課養成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高校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獨立的人格堅韌不拔的精神,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實踐的鍛煉,因此可以通過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知識的頭腦成為企業所需要的精英人才。
參考文獻
[1] 申力友.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淺析[J].國際公關,2020(03):109.
[2] 劉子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外企業家,2020(06):211.
作者簡介:李翔(1989.12-)男,漢族,安徽安慶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