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容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了保證社會的秩序,對于公共管理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而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會網絡分析對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這就需要積極利用社會網絡分析,并不斷進行完善與發展。從而更好地為公共管理服務。基于此,本文從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會網絡分析原則、社會網絡分析前景與發展路線、社會網絡分析對公共管理政策帶來的影響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公共管理視域;社會網絡;分析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部分社會管理方法與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存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變化也逐漸凸顯出來。而公共管理問題與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聯系,只有不斷完善公共管理學中的社會網絡部分,拓展研究方向,才能更好的彌補公共管理政策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我國社會的公共管理水平與質量。由此可見,不斷完善與創新相關公共管理制度,深入探索社會網絡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一、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會網絡分析原則
當前,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信息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為了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政府等部門需要積極支持城市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為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動力支持。而想要更好地利用這些成果去建立社會網絡關系,實現公共管理的高效化與科學化,就需要遵守以下幾大原則:第一,以科技與經濟條件為基礎[1]。隨著經濟科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政府部門想要更好的加強公共管理,就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確定當前社會網絡對于各個部門的作用,從而達成城市建設的基本目標。第二,團結協作原則。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圍較廣 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只有緊密聯系各個社會組織,發掘社會組織的潛能,從而進一步提升社會公共管理的高效性與科學性。通過兩者的聯系來更好的建立合理、科學、準確的社會網絡,為后期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規范化、系統化的信息基礎。第三,明確目標原則。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問題也凸顯了復雜化的特點,在管理城市秩序時也有更大難度,因此,這就需要通力合作來更好的建立社會網絡關系,確立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務,最終達成公共管理目標的實現[2]。
二、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會網絡分析前景與發展路線
(一)社會網絡分析的前景
想要更好地進行社會公共管理,就要積極應用當前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會網絡分析,為工作開辟一條新的思路與途徑。隨著社會關系的日趨復雜,在應用新的社會公共管理模式時也存在較大的困難,經常出現相關公共管理政策難以開展的問題。同時,在進行公共管理問題的分析時,由于缺乏合理的分析方式,也會導致工作難以正常開展,也不能選擇合適的解決措施,不利于更好地解決社會公共管理問題。而通過使用社會網絡分析,則能夠較好地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幫助及時發現城市網格化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調整。除此之外,在進行社會網絡分析時要調節處理各方的利益,從各個角度出發,通過連接各個主體來更好地選擇最適合的公共管理方法。并且要與城市規劃部門相聯系,了解城市的未來發展趨勢與要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應用社會網絡分析。
(二)社會網絡分析的發展路線
1.改革城市的公共管理體制
城市的公共管理工作在開展中遇到的困難在不斷增多,問題的復雜性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城市公共管理體制的僵化也導致公共管理缺乏靈活性。網絡分析的發展為公共管理體制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減輕了公共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負擔,弱化工作的強度,能夠更好地制定解決對策。
2.實事求是,結合城市的實際狀況
不同城市在人口規模、社會建設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進行社會網絡的利用時不能盲目借鑒其他城市的模式,這就需要在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時實事求是,落實城市的全局,展開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分析,聯系城市的建設規模與未來發展方向,發現城市發展中的特殊性,從而達成城市各主體的和諧相處,推動多元化公共管理合作模式的開展與落實。
3.遵循城市公共管理改革的目標
城市公共管理體制改革主要由其中所含有的內容決定,因而也具有較大的寬泛性,在進行城市管理時也具有較大難度,社會網絡的合理使用則能夠規劃政府等部門的工作職能,根據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目標去進行方案的制定。
三、社會網絡分析對公共管理政策帶來的影響
(一)對公共管理產生的啟示
網絡分析發展成為了我國社會治理的突破點,也是一條全新的途徑,能夠打破傳統公共管理的局限性,幫助更好地實施公共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與質量。通過網絡分析的發展,能夠獲取更多的管理信息,減少各類問題發生的頻率,提升公共管理部門服務的質量,穩定社會的秩序[3]。
(二)對社會建設產生的啟示
由于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社會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地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就要打造新的社會建設模式。而網絡分析則為新的社會建設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機遇,通過網絡分析平臺的建設,能夠加強新模式的宣傳力度,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搭建新的政治體系。運用網絡分析,能夠推動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促進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從而尋找最為合適、有效的方法去為人民群眾服務,加強社會建設力度。
(三)對公共管理政策的啟示
傳統的公共管理政策在結構與制度上都存在一些缺陷,部分公共管理政策已經與時代相脫節,不能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也未能真正遵守公共利益為基礎的條件,而通過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會網絡分析,則能夠改善政策結構,優化政策,使公共管理政策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讓實施效果最優化。其次,網絡分析的主要優勢在于其主體的互動性,能夠通過網絡平臺來促進人民群眾對社會建設的關注,了解政府等相關部門頒布的一些公共管理政策,也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讓公共管理政策與群眾緊密聯系,更好地推動公共管理政策的順利實施[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網絡分析也成為我國社會公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想要更好的保障社會的穩定,就要不斷進行探索與研究。而通過了解網絡分析對我國公共管理產生的啟示、對社會建設產生的啟示與對公共管理政策產生的啟示,能夠更好的將網絡社會模式應用到我國當前社會公共管理建設中,更好的去促進相關公共事務危機的解決與處理,幫助公共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潔.公共管理研究領域中的社會網絡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9(01):136-137.
[2] 董傳書.公共管理研究領域中的社會網絡分析[J].知識經濟,2018, 000(014):37-38.
[3] 石方伯林.公共管理研究領域中的社會網絡分析[J].中國市場,2018, 000(013):109,111.
[4] 龔媛.公共管理研究領域中的社會網絡分析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 32(08):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