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燚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后,在廣大農村,利用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十八大以來休閑農業蓬勃發展,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型產業。休閑農業對與鄉風文明,生態宜居、基層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休閑農業;鄉風文明
恩施州立足山區特色資源優勢,把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農業休閑旅游、度假養生、文化傳承等功能,開發了一批休閑、體驗、民宿、避暑、文創、觀賞、運動、探險等新業態,打造了一批“農旅”“硒旅”“林旅”“康旅”等新產品,全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正成為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新型支柱產業。
一、發展休閑農業的意義
促進產業興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可以發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夯實一產的基礎,推動二產兩頭連,促進三產走高端,讓鄉村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產業振興是鄉村從脫貧步入振興的第一步門檻。建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態勢良好,是恩施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代表。例如三里鄉,就圍繞“一軸兩心三線”的總體旅游思路,將生態資源優勢積極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合理布局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香米、茶葉、水果等種植,創響“馬坡茶”、“三里香米”、“好硒奇芋荷梗”、“東龍河菜籽油”等一批富硒特色農業品牌;并以農造景,建強石牌藍莓、馬坡茶園、河水坪農業觀光園、老村空心李等一批休閑旅游美景基地,為建始及周邊縣市人們量身打造觀光休閑、果茶采摘、農家體驗的鄉村休閑游好去處。近年來,建始縣圍繞轉型升級狠抓產業發展,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農業轉型,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以農造景、農旅融合,推進全域旅游建設。試點村基礎產業的發展,做強做大了市場主體實力,鼓起了村民的腰包,讓群眾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得到了經濟上的實惠,樹立了信心和決心,加快了鄉村振興建設試點的步伐。
促進生態宜居。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金扁擔”,可以讓鄉村的景觀靚起來,同時能為市民提供各種服務,讓人們享受“好山好水好風光”的視覺愉悅。恩施市二官寨村距州府42公里,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節點,緊鄰滬渝、銀北、利咸三條高速,交通十分便利。該村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群眾提高生活品味的加速器,實施“亮化、綠化、旅游富民、清網”四大工程,對景區交通、景觀、電力、通訊等線路統一規劃設計。建始縣青里壩村雖然不在縣城郊區,扎實推進省級煙水配套、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自來水和農田灌溉實現了全覆蓋,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和產業路,村級工業用電得到了100%保障。
促進鄉風文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利于結合當地文化符號、文化元素,通過休閑養生、農耕體驗等活動,挖掘當地的民俗鄉土文化、農耕飲食文化、圖騰文化和民間工藝,將其激活、保護、傳承和弘揚。試點村村莊發展功能定位清晰并已啟動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村容村貌干凈整潔;有村規民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有活動場地和載體;民風淳樸,社會治安良好。作為土家族、苗族集聚地,恩施州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特色突顯。與全國其它民族地區相比,恩施州的地域文化更是獨樹一幟,各試點村在“生態 ”“文化 ”“互聯網 ”方面巧做文章,“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促進基層治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為場所,既有小農戶和基層組織的自主經營,又有工商資本的參與帶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將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農村,影響基層組織管理方式,促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激發基層組織自我調整和創新的活力。
二、發展休閑農業的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普及休閑農業知識。休閑農業是一個新型產業,很多人對這一產業不熟悉,需要提高消費者對休閑農業項目的熟知度。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要重視休閑農業的市場推廣和信息發布,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如電視、網絡、QQ、微信、報刊等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本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情況,讓廣大群眾能夠獲取所需信息,從內心認可休閑農業,成為自己自主致富的源泉和動力。
完善管理機制,營造更優的發展環境。休閑農業需要出臺相關管理辦法,銜接好各個管理部門,為休閑農業的發展營造寬松的產業環境。從事休閑農業的農場、企業應該根據管理部門的規定,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管理素質、服務素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生態資源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發展休閑農業應以突出打造自然生態為重點,加強休閑農業與農業產業化、旅游產業的結合,形成鄉村休閑精品項目。積極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提升農產品質量,發展有機綠色食品。在突出特色方面應重點以突出自然生態,挖掘文化內涵為重點,變資源文化優勢為產業經濟優勢。借助現代的科學管理,積極實行現代經營方式,集科學化、集約化、規模化和產業化一體,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用現代化發展理念引領休閑農業發展。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載體,變單一農業生產為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因此,發展休閑農業,需要對現有農業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將農業從單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涵養、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發展休閑農業既符合農村經濟發展規律,又要兼顧市場需求,才能走出一條致富路,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陶曉丹. 發展休閑農業助力鄉村振興[N]. 恩施日報,2019-11-26(003).
[2] 發展創意休閑農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J].江蘇農村經濟,2019(07):16-17.
[3] 周蕓霖.淺談發展休閑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和對策[J].山西農經,2019(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