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多元化的理念不僅引入經濟文化領域,也走進現代教育領域。當前多元文化在我國教育領域的貫徹還不夠深入,存在一定問題。如何利用多元化教育開展好高校的音樂教學,也是亟需音樂學者探究的主題。結合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現狀,思考如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多元化教學。
〔關鍵詞〕 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融入措施
一、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隨著全球化趨勢下產生的教育領域中的新觀念,本質是多元政治和多元經濟背景下的延伸。這種教育理念的出現,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領域發展變革提出的客觀需求和客觀要求。作為當代教育的前沿教育理念,各國對其本質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美國教育者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應用本質是為了平衡教育層面上的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讓不同的利益關系可以在相同的教育框架下和諧相處。加拿大的教育者則認為,現代的多元文化教育是文化多元化的外延和延伸,究其本質是文化的多元化在單一的教育領域的實現。他們認為,政府文化機構以及教育機構、文化管理機構,應該在各種資源分配尤其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中保證公平,這是促進被認可的教育形式和文化形式能向前發展的動力。以此來看,不同國別的教育者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不同,但綜合來看,大家都認同多元化教育的本質是文化多元化,并接受文化主體之間的地位平等理念。
因音樂自身的特點和高校音樂的結合性影響,音樂教育也是現代教育范圍多元化現象的區域,更是多元化教育理念的集中應用區域。在現行的多元化音樂教學領域中主要有四種教學模式:主流中心模式,民族附加式、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國家模式。其中主流中心模式是以區域主流文化為中心的模式,這一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占主導地位,其他音樂文化教育模式是對主流文化模式的補充,起輔助作用。民族附加模式是從主流音樂文化角度出發的模式,簡單可以概括為主流音樂為體、多民族音樂為用的模式。多民族模式,是從民族角度出發,以不同民族音樂文化作為聯結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核心,在教學活動中把多民族音樂文化糅合于課堂或者教學理念中。民族—國家模式,也是從多民族出發,跨越國家,以民族為音樂文化的限制,對民族文化音樂進行傳播。現代高校音樂教學,都融入了多元文化,都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教學形式,把主流音樂和民族文化音樂進行不同程度的融合,讓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音樂、國家音樂進行不同程度的融合,產生音樂化學反應,收獲新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特點的音樂。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通過對多民族文化進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再結合各自的特點進行授課講解,同時,讓不同民族的愛好者進行學習。這個過程,既能夠讓各種形式的主流和非主流文化得到傳播、發展,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音樂文化,了解更多的文化特色,領略不同類型、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魅力。
二、當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現狀
1.管理不規范
教師的素質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教育改革的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關系其職稱和薪資水平,因而部分教師因為生活壓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把精力更多地用到職稱評定,在音樂教學一線的培養工作就產生了投入缺失,對音樂教學也缺少認知學習和研究。在此狀態下的音樂教學工作,就是機械式地傳授音樂理論和音樂知識,而忽視對多元音樂、多元文化的重視和講解,因而沒有研究成果,也達不到高水平的教學質量。
2.教育過程學生參與度不足
各科教學的基本途徑和過程,大多是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知識,音樂教育也不例外。課堂的積極活躍程度,課堂氛圍如何,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是單一地講解課本上的知識,沒有開發出學生自主探究的潛能,進而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甚至會把學生引入誤區,降低對音樂學習的喜愛程度。音樂教學,偏重基本技能的培養,單一的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忽略了探究教學活動下學生的實際體驗。單一、舊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會模仿式地學習,而不會創新學習,這種培養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后,就難以開發出其對音樂的創造力。目前高校的音樂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夠完善的,沒有完全體現出該有的多元化音樂的特點。課堂上主要體現出來的是音樂理論的講解,學生沒有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一般只能在畢業期才能參與實習實踐,因而高校畢業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還比較欠缺。在上述問題的影響下,學生一旦遇到多元音樂課題,無論是在理論解析上還是在實踐能力上,賞析能力都有所欠缺。
3.音樂教育流于形式
現在高校的音樂課程還是遵循著傳統的課程設置,依然是學習理論,學習基本樂理,學習聲樂、器樂,總體還是重理論輕實踐。這種教學模式與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的音樂發展趨勢和現狀不相適應,我們應該按照音樂發展規律,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進行調整,重視本民族音樂,重視其他特色的民族音樂,將主流音樂進行賞析上的重點傳授,傳播多民族、多元文化特色。
三、發揮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用的融入措施
1.樹立多元化音樂教育理念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調整,我國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呈現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實際教學效果還有待評析。目前高校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對教育的程度不夠重視等都是影響高校音樂教學的因素。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我國一些地區的教育形式逐漸學習西方的模式,但是因為并未掌握授課的精髓,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不相符合的地方。
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沒有重視本土的音樂素材和音樂文化,學生學習的大多是西方音樂課程,沒有把本民族文化作為支撐,缺乏自身的創新性和延續性。二是我國高校學習西方音樂是比較片面的。國外對音樂的重視,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重視程度是不相同的。所以,我們一味模仿西方音樂教育,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對西方的音樂教育模式模仿較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多元化在本土音樂文化上就有很大程度的缺失,同時在西方音樂的學習上也不夠全面,我國的音樂教育也相應地呈現出尷尬的局面。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我們目前的音樂教育,似乎忽視了音樂藝術本身的人文特性。一線教育者并未像音樂專家那樣看到音樂本身的產生背景,沒有研究音樂的形成背景。面對現在世界范圍內、國內形勢的音樂教學,高校的音樂教學既要堅持、發掘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發展主流文化,也要不斷吸收、發展多民族多地區民族文化,并嘗試對不同特色的文化進行融合,樹立多元文化理念,創新文化發展形式,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多范圍、多層次、多元化發展。
2.多元化音樂教育課程的完善
高校音樂教學的多元化課程設置,既要保留少數民族的音樂教學,也要包含世界民族音樂教育課程。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思維下,任何一門單獨的、單地區的、單民族的音樂教學都無法保障多元化音樂的實現。所以,高校的音樂教學,在保障多元化的前提下,可以將世界各民族音樂現有的課程都吸收進來,適當將世界音樂文化融入中國本地音樂教學中。這樣,學生可以了解多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學習到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逐漸開拓音樂視野。學生能從多方面欣賞多民族文化,也能夠對接觸到的各種音樂文化形成解析,并能學到更多的音樂文化形式。吸收多民族、多地區的音樂文化,學生在感受到不同民族音樂特點和音樂文化的同時,也相應地提高了專業水平,有了良好的高等教育音樂基礎,才能進行不同形式和程度的音樂創新。高等教育的音樂課堂,一定要遵循多元化原則,讓學生用扎實的基本功感受音樂文化特性,用真誠的心態去學習,注重音樂的文化性、多元性和創新性。每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是民族整體文化的代表,所以,音樂教育者和學習者還需要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鋪墊好文化教學,把音樂教學和音樂文化結合起來,就像學習語文古詩要了解作者背景一樣,這樣才能對所學內容有更好的初步認識和消化基礎,也更能深刻地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
3.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本土化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實行多元化音樂教學,這個過程除了需要采用多種形式保障多元化音樂教學的實施,還需要將多元化音樂教育本土化。所謂的本土化,就是指在音樂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音樂教育除了保證自身民族文化特點外,還應該把引進的民族音樂以當地音樂者可以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傳播,同時并不失去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這樣無論世界民族文化如何動態發展,我們本民族文化也會一直具備自身民族文化的特點,這樣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才能保持個性,不被多元化浪潮打散。所以,我們在接受多元化教育理念的同時,在高校音樂教學的環節中,還需要找到自己文化的定位,找到多元化文化教育和本土文化教育結合的契合點,對二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互相融合吸收摒棄不和諧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效果,這才是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研究本質和實施要求。
4.教師素質的提升
多元化的高校音樂教學,在有了良好的理念,有了求知若渴的學生的同時,還需要高素質、高水準的音樂教師。教師在一線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是多元文化音樂的主要推動者和施行者。如果教師具備多元文化的教學理念,具備積極的探究心態,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具備高水平的音樂技能和教學技巧,這樣的教師在多元化的知識傳播和技能指導中才能發揮更佳的作用。所以,教師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樹立了多元文化教學意識,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學習多元文化音樂知識。
在新的音樂教學改革大局下,隨著音樂教育形式和理念的變化,音樂教師的思想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教師教學環境的改變也會帶來教學形式上的完善。高校授課教師,應引領學生逐漸認識到音樂教育教學的藝術性和優越性,在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一邊領悟音樂思想的表達,一邊加強音樂技能的練習,引領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多元化音樂教育。
結 語
多元化的音樂理念是當今認可、流行的高校音樂教育理念,世界不同民族國家產生了不同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也產生了多元化的音樂形式。世界民族文化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多元化的音樂體系,高校教師在把握好這種音樂體系的前提下,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特色和音樂文化特色,不斷吸收、借鑒各音樂特色,增強對音樂文化的解讀能力和傳授能力。雖然我國的音樂多元化高校教育中還存在一定問題,但是只要師生共同努力,深刻領悟多元化音樂魅力,加強多元化音樂內涵、本質、特色的研究和學習,我們的多元化理念也會貫徹得很徹底,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也會在包容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世界的音樂文化也將呈現美美與共的音樂盛典。
(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周曉瑩程興旺.失“度”與合“度”——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人文問的哲學思考[J].人民音樂,2012(06):72-75.
[2]鄧曉麗.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分析[J].北方音樂,2015(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