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和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發展的必要途徑。在新課改背景下,更應珍視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設計出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主題活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關鍵詞】新課改;主題活動;生活;游戲
一、我們要去哪兒
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懸念。——杜威
主題活動是以幼兒的生活為基礎,以活動和游戲為媒介,以自主探究為形式的一種課程。它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有利于變“接受性學習”為“探索性學習”。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求我們的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所設計和組織的主題活動面向幼兒,面向生活,面向社會;我們要努力使主題活動成為幼兒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自己曾經實施過的眾多主題活動,常因認識上的不足不能真正地“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主題活動應緣于生活,其目標在幼兒活動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中形成,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轉化;活動內容潛伏于生活,靈動隨機,更多的呈現為適應取向和創生取向,活動中幼兒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師幼關系相互應答、動態互動。
二、探索之路
人詩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海德格爾
下面就以大班主題活動《雙十一來了》為例,記錄自己的經歷與思考。
(一)目標的自然適切
雙十一時,幼兒關于“淘寶”的熱切討論,使一個與購物相關的主題活動悄悄萌芽,最終活動目標確定為:(1)關注現時生活,樂意參與活動,主動探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2)愿意與他人交往,獲得購物的樸實經驗,得到有關貨幣的初步認知。(3)嘗試自主設計和制作頭飾,體驗動手操作和角色扮演的樂趣。
(二)內容的生態統整
多次談話活動后,幼兒的興趣點、學習生長點已一一呈現。于是自制課件《貨幣的起源》中貫以“錢能干什么”“你用錢做過什么”的話題討論;帶著幼兒來到“很久以前……”,去到“后來……”,了解貨幣的前世今生,帶著幼兒看看各國的錢幣,看看我國發行的五套人民幣;最后用話題“今天我們干什么”,師生共同確定活動的流程。在與幼兒交換意見后,我們確定了用于首次交換的物品為與爸爸媽媽在家中共同制作的自制玩具。此外,幼兒在活動中用于角色扮演的小道具也為親子制作所得。“雙十一”的購物主題體現于由“物物交換”到“買賣活動”的發展,幼兒在此過程中體會到錢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功用。
(三)形式的游戲開放
真實開放的情境能夠讓幼兒獲得更加豐富的感性認識,促進幼兒自由地去探索發現。活動中“原始人”的角色扮演,“部落氏族”的情境創設讓幼兒在游戲中經歷生活,體驗成長。家長的參與、班級間的互動給幼兒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幼兒用麻繩、羽毛進行裝飾,搖身一變成為“原始人”,加入由各班組成的三個“原始部落”中,拿著自制的玩具去交換中意的“商品”,用最原始的方式完成第一次商品流通;父母的參與給“一般等價物”——貨幣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幼兒成為賣主,大聲吆喝,向買主兜售剛剛交換來的心儀之物。不一會兒,家長手中的一元硬幣自然地流通到幼兒那里;有了這一元錢,幼兒也像父母那樣貨比三家,體驗購物的樂趣。
(四)過程的動態生成
一個好的主題設想僅僅是邁出的第一步,活動過程在師幼互動中瞬息萬變,教育契機便隱含其中。活動中九位教師以“原始人”的伙伴身份參與,這是對幼兒探索行為的一種肯定。在買賣活動中,提供類似的經驗,提供隱性的支持。經過自由的交流,我們的自由市場生龍活虎。父母的充分認可讓孩子信心百倍,他們欣賞自己的自制作品,享受購物的超級樂趣,也嘗試未來生活的超級體驗。
三、來到彩虹城堡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盧梭
主題活動《雙十一來了》的開展適時、內容適當、目標適切。它將課題資源、家長資源等巧妙整合,在每一個細節之處滲透了環保的理念,活動以開放的姿態接納著不同發展層面的每一個孩子。它關注著生活,走向了整合;它凸顯著實效,促進了發展。生活是綜合性的活動,是沒有邊界的,是整體的。在生活中、游戲中、情境中的學習就是綜合的學習,就是整體的學習。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關注著真實的生活,擁有著真實的情感,發現著真實的問題。主題活動的重點不是教師準備講解什么,而是準備讓幼兒去做什么,應為幼兒的行為創設怎樣的情境。柔化主題活動中的“預設”,賦予其更大的彈性,理性隨機地關注幼兒的精神生活和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創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9).
[2]張玉杰.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探索和實踐[J].散文百家,2020(09).
作者簡介:周婷(1980.6-),女,漢族,江蘇省南通市人,研究生,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師幼互動、游戲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