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師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因此教師要創設游戲化、生活化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實現發展的需求。本文僅對幼兒園教學游戲材料生活化展開探討,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游戲;材料;生活化
幼兒園教學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材料是實施教學游戲的重要載體,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媒介。有效運用教學游戲就要使材料多樣化。教學游戲要貼近幼兒生活,生活化的材料更易于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已有經驗,促進他們和諧健康成長。
一、簡單易得,貼近幼兒生活
在教學游戲中使用生活化的游戲材料,需要邀請家長、幼兒和教師一起來收集。因此大量的生活化材料的收集工作,僅靠教師的個人力量無法完成,只有發動全體家長和幼兒,才能為幼兒園教學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如在開展“手工立體花”游戲活動時,會用到吸管、紙箱等材料,這些都可以從家里尋找快遞盒子,還有使用過的彩色吸管。雖然吸管和紙箱子一開始的用途與立體花沒有任何關系,但是通過幼兒的創造卻可以創作出非常豐富的作品。吸管、紙箱子等生活化的材料非常常見,簡單易得。通過對生活中廢舊材料的二次開發利用使其以另一種方式存在,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因此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在教學游戲之中,變成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教學方式。
從教學游戲的準備過程來看,使用生活化的游戲材料并不需要復雜的材料,也不需要繁瑣的工序,在大多數教學游戲中一張廢舊報紙、一個礦泉水瓶,甚至是一些植物的種子等都可以變成教學游戲中的生活化材料。在搜集與準備這些生活化游戲材料的過程中,孩子對這些材料的玩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幫助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游戲活動前期經驗,從而易于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易于找到生活化材料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切入點,因而更容易深入游戲,從而積極主動地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
二、激發興趣,利于游戲開展
傳統的教學活動材料以高結構材料為主,教師使用能夠快速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卻忽略了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生活化的游戲材料常常更易于幼兒動手操作,同時也為游戲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更加真實的學習環境,有利于他們和諧、健康、全面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教學以來,教師使用了多媒體等電教輔助設備,使孩子對電腦等產品的應用產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生活化的材料,可以給他們帶來新鮮感,激發他們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如在健康領域課程“縫紐扣”的教學游戲活動中,如果教師只是使用多媒體為孩子播放縫紐扣的視頻,而不是提供一些紐扣和針線,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那么“空洞”的視頻依然只是“說教”式的教學,無法真正激起幼兒的興趣,從而不利于教學游戲的開展。為此,我們可以為每個孩子提供紐扣及適宜他們取放的針線,讓他們在“穿針引線”中獲得直接感知,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直觀,這也符合幼兒時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在教學游戲中,使用生活化的、新鮮的材料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動手參與,幫助他們理解教學內容,激發他們游戲的興趣,從而提高游戲活動的質量。
三、靈活性強,培養創新思維
現階段,學前教育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直觀形象教學法”等來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游戲化改革的過程中,根據不同領域教育內容的不同,我們會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并選擇不同的生活化、游戲化材料。由于生活化材料簡單易得,相對于高結構的材料有更多組合與玩法,靈活性更強,為幼兒進行創新提供了條件。如在“有趣的磁鐵”教學游戲活動中,教師提供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像橡皮、鉛筆、塑料玩具、鐵釘、曲別針、大頭針、手工紙等,孩子拿起磁鐵吸吸這個、吸吸那個,還隔著紙吸一吸……在不斷嘗試中,孩子獲得了與其他伙伴不同的收獲,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游戲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他們自愿自發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他們再現和模仿自己眼中、心中的生活世界。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已有經驗;教學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等等。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材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材料亦是教學目標的體現。在開展教學游戲時我們要精心選擇適宜的游戲材料,一方面要利于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引發幼兒游戲的構想。根據幼兒時期幼兒是靠直接感知獲得感性經驗的特點,我們嘗試使用生活化的材料實現教學游戲的創新,提高教學游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仕玉,李雪平.幼兒園游戲材料的選擇策略研究——以認知發展游戲理論為視角[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07).
[2]劉樂蘭.探究幼兒園游戲材料生活化及有效對策[J].數碼設計,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