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要】本文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背景下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探索進行了總結:一是學習《指南》精神,更新語言教育理念;二是踐行《指南》要求,重視生活與游戲的價值;三是以《指南》為依據,培養語言表達習慣。
【關鍵詞】《指南》背景;幼兒園;語言教育;策略
新時期幼兒語言發展面臨新的問題,如家長玩手機、忙于工作等,而那些由祖輩撫養長大的孩子,他們根本沒有受到適齡的語言教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學習并踐行《指南》精神,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積極創新以滿足新時期對幼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學習《指南》精神,更新語言教育理念
在語言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學習《指南》對幼兒語言教育所提出的新理念,積極反思自己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并對自身落后的教育觀念及錯誤的教育行為進行調整與改正。以“我長大了”為主題的語言教育活動為例,我們遵循幼兒的語言學習的規律,研究語言領域核心經驗,創設了高質量的語言教育環境,如在教室設置了“我長大了”主題墻,并分成“探索區”“資料區”“繪畫展示區”等版塊,通過環境的創設,給幼兒一定的暗示與指導,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領域教育活動。同時在孩子們日常的語言交往中,我們也適時引導他們圍繞主題進行探討、交流,很多孩子會在閑暇時光比一比高低,評一評誰的小手最能干。在早期閱讀方面,我們堅持“快樂閱讀”“體驗式教育”的原則,從而使孩子收獲積極的閱讀體驗,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的創新,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實現教育行為的改進,進而樹立起先進的教育理念。
二、踐行《指南》要求,重視生活與游戲的價值
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滲透語言教育,為幼兒提供大量的語言交往時間與空間,使他們在真實的人際交往情境中提高判斷能力、自我調整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等。在《指南》背景下實現五大領域課程時,我們創設生活化與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能夠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調動他們的思維,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語言表達與交流,在直接感知中不斷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如根據教學要求,有的教師創設了“超市購物”的游戲,這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認識事物,對熟悉的商品可以“品頭論足”,對于幼兒積累詞匯量、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具有重要意義,會促進幼兒語言快速發展。在日常交流特別是集體教學師幼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回答問題猶豫不決或一再重復,甚至還有言語失常情況的發生。為了幫助幼兒克服語言障礙,在研究《指南》后,我們嘗試采用生活化與游戲化的語言教學活動方式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我們選擇一些具有游戲元素的繪本進行閱讀,以繪本為載體開展一系列活動,像分角色朗讀、繪本劇表演,并將閱讀區、美工區、表演區等區域進行有機整合,為幼兒提供大量的語言交往的機會,在實踐運用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推動他們全面發展。
三、以《指南》為依據,培養語言表達習慣
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是幼兒語言領域課程所承擔的重要任務之一。習慣是重要的學習品質。《指南》指出:“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在現在的大環境下,特別是家長普遍忙于工作、平時愛玩手機,導致家庭教育中幼兒語言教育受到了影響,對于幼兒和諧、健康發展不利。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我們要重視幼兒語言表達習慣的培養,以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短板。在幼兒園我們應該創設愉悅、輕松、自然、自適的良好語言教育環境,為幼兒語言發展提供支持,呵護他們的語言表達欲望,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言創新能力,讓他們在幼兒園階段獲得自然成長。如在《我的幸運一天》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不是單純通過繪本閱讀來教孩子識字、學習語言基礎知識,而是要利用分角色表演、故事創編,將美工區中的道具制作與表演區里的背景布置、臺詞創編、角色分配等活動進行有機整合,以語言領域活動為載體,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同時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在一系列活動中,使幼兒語言發展變得了無痕跡,這對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習慣具有積極的意義。站在教育預備的視角,教師組織語言教育活動要摒棄單純傳遞語言知識的思想,而要重視孩子語言表達習慣的養成。
《指南》于2012年10月9日正式發布,這是一部綱領性的文件,為幼兒園科學合理地開展保教活動,以及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對于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指南》強調要“珍視生活和游戲的價值”,開展教育教學必須遵循幼兒成長規律及不同年齡段的學習特點。在這個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教師開展語言教育活動要珍視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運用游戲的方式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發展,幫助幼兒發展語言,促進了幼兒語言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使語言教育教學活動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夢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問題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