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委呈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在海綿城市設計概念下,許多城市在整體設計過程中將海綿主體概念納入了設計概念。除了人們熟知的水庫外,城市支持設施中還可以使用它。滲入土壤不僅有效地增強了城市的蓄水功能,而且對城市排水系統產生了巨大影響。在解釋了海綿城市的概念之后,本文充分確認了海綿城市的理論,在城市設計和花園景觀設計中的主要作用。
海綿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城市水管理系統,可以收集、存儲和利用植被中的雨水,它的出現可以有效緩解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的壓力,增加雨水滲透的份額,促進城市植物的生長,并減少城市自然災害的風險。通過將海綿城市理論與城市園林設計相結合,利用科學合理的園林植物組合和城市園林元素的結合,實現了園林設計的功能效果。調節城市的氣候,減輕城市熱島的影響。同時,高水平的城市植物覆蓋物可以凈化生活和工業廢水,改善空氣質量,保護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人們創造一個清新美麗的生活環境,并將城市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與現代環境保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呼應,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做出了巨大貢獻。海綿城市的排水系統非常先進,可以及時排出雨水,避免雨水在路面上積聚造成洪水或滋擾。海綿城市還具有蓄水功能,可以及時存儲雨水,解決缺水問題有助于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其次,它可以控制水污染。海綿城市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水污染。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對水資源的污染,按照海綿城市的概念,被污染的水可以被吸收和降解以達到清潔效果,使其適合于水資源的使用。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運用海綿城市概念也可以防止城市的一些不好的影響。在一些雨水充沛的城市,雨季后雨水較多,如果雨水不能及時排出,勢必造成城市洪災,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海綿城市的排水系統可以及時排出雨水,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旅行帶來便利[1]。
當前,在建設中國海綿城市時,景觀設計的使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它融入海綿城市的功能,以自然生態為基礎,加強環境管理和控制,實現通過重復使用水的數量和水質。②制定一項綜合的、影響較小的開發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再利用雨水,將雨水管理納入源頭所在地的水文條件,并在維持和利用現有植被方面提高植被的豐富度。③創造一個多功能的景觀,并通過娛樂活動將環境意識融入景觀中,這些活動不僅體現了豐富的景觀效果,而且具有教育價值。以廣西佬族沼澤公園和南寧花園博覽公園為例,水處理梯田是在河堤陡坡上用花崗巖石擋土墻建造的,鋪有礫石層,覆蓋著礫石土壤以及平衡的植物。以及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的生物降解等,多級雨水處理和沿海坡地的保護,防止侵蝕。地下濕地是一種人工景觀,以砂巖土壤為基質填充物,親水性植物為地表綠色,用于天然水處理。水從壓實層的一端流過壓實層植物的根部區域,水質得到凈化,具有吸收和吸附植物根部,過濾和攔截壓實層的功能,以及生化膜上生物膜的降解[2]。
從中國大多數城市的現狀來看,可以說大多數城市道路和人行道都鋪有混合材料,包括瀝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這樣的柏油路在自動排水方面效率低下,這種類型的鋪面排水需要在城市排水管將雨水排入河流然后再排入海中之前,創建排水坡度并將雨水引入城市排水管。這樣的排水系統表明其承受的壓力非常高,而使用天然水供應(例如雨水)的效率很低。通過根據海綿城市的概念設計人行道,可以解決此問題,即可以使用可滲透的人行道。透水路面可以有效地改善雨水的利用。此外,透水路面還可以減少行駛中的城市車輛的噪音,因為雨水會滲入路面下方的地下,從而減少雨水在光線下的反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風險的概率。這在補充地下水,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和控制地表溫度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在實踐中,人行道的滲透功能與城市設計和施工之間也有聯系。因此,無論選擇哪種類型的覆蓋和存在可滲透形式,都應結合城市設計和建設的角度進行考慮,并考慮城市發展的狀態和形式。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為了確保中國城市的最佳發展,我們需要積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經驗教訓,不斷形成完善的道路設計技術,以使海綿城市的概念在實踐中更加實用。

圖1城市路面設計
如何在城市中節約雨水并充分利用雨水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在設計城市景觀時,我們可以在多雨的地區正確地建立三維植物群,并在不同的圖層上種植植物園植被。它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是高大的樹木,第二層是低矮的灌木,最后是地面。這種三維景觀結構可以覆蓋地球,在景觀層面上滿足人們的需求,減少空地,增加單位面積的供水量。同時,下雨時可以被植物吸收,促進城市植物生長并形成良性循環。多余的雨水可以通過下凹式綠地形成的生態滯留設施來減緩徑流,通過沉淀及過濾減少面源污染,最終對雨水加以利用。
園林道路設計是海綿城市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因為必須確保交通便利并保持生態平衡,這使得在設計道路時可以避開單純的交通空間設計,制作一些符合環境保護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人們可以輕松旅行和放松而又不損害環境。一些公園或風景名勝區在設計道路時并未充分考慮人行道的透水性,這可能會導致下雨時人行道上積水。因此,在這些休息地方,必須考慮人行道的滲透性,采用一些具有良好滲透性的材料用于人行道,例如,滲透性人造石、木材、瓷磚和其他材料。在設計時,還需要將其與溝渠相結合,在這些溝渠中種植植物可以起到凈化水的作用,雨水從路面流入這些溝渠或草坑中以達到排水效果。另外,可以設計景觀排水通道,并將排水通道連接到水庫以達到蓄水的目的,之后可以利用收集到的雨水達到回用水的效果[4]。
在草木植物中使用植草溝是建造海綿狀城市結構概念的另一個重要體現。海綿狀綠化帶的草木植物水溝中被海綿吸收的雨水被儲存在植物土壤中,為許多植物群落提供足夠的水,這樣的措施既可以減少城市的用水量,又能美化環境,并且在保護環境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通常在雨水進入景觀池塘之前,在處理設施之前使用。結合景觀功能,形成景觀水池、溪流、濕地等,形成獨立的水循環系統,以在城市發展之前保護自然水文特征。提高滲透、調節、凈化,排放雨水徑流的能力,并減少對城市水生生態環境的破壞。濕地公園對水質有清潔作用,在建造過程中應位于流域下游。管道周圍不透水表面的排水將被引入公園以逐步清潔。鄉村公園還可以建立雨水收集設施,以解決自身的水資源短缺問題[5]。海綿城市的關鍵點,在北方雨水比較的少的地區,主要是解決蓄水問題,而在南方,雨水比較的充沛,主要是解決排水問題,防止城市發生洪災。
海綿城市的概念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概念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這反映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關心。城市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最重要領域,而土地則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從城市本身出發,改善城市發展結構,形成生態、科學、經濟并存的城市。在實踐中,海綿城市概念的實施應反映在城市濕地、綠地、道路和內部結構中,有必要確保每個方面都充分反映科學發展觀并對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