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銘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鎮江,212000)
腎結石是目前臨床醫學研究過程中發病幾率偏高的重要疾病,且男性為該類疾病多發的主要群體,患者體內草酸的大量積存,是導致腎尿結石的因素之一。受疾病的影響,患者時常表現出腹痛、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通過研究發現:糖分、脂肪、蛋白質的營養過剩都會造成腎結石,輕微的結石可由大量的飲水進行稀釋,運動也能夠消弭結石的構造,但嚴重的結石情況致使患者疼痛異常,必要進行手術處理,傳統慣于使用腎竇內腎盂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患者后期的并發癥幾率較高,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可縮小手術創口,提高術后的治愈率,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受到醫學界的普遍歡迎,本文針對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將我院患者分為兩組進行對比與數據分析,先將觀察情況回報如下:
選取我院收治的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之間的腎結石患者100例,利用隨機化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分布于2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4±4.32)歲。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腎積水,其中左腎30名,右腎20名,患者的體內的結石大小一般在0.5厘米x2.3厘米到3.5厘米x3.6厘米之間。利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另外50例為對照組利用傳統的取石術治療,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分布于21~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42±2.35)歲。患者的體內的結石大小一般在0.6厘米x2.2厘米到3.5厘米x3.7厘米之間。觀察兩組在手術前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與病情的抑制情況,分析對比兩組中不同方式對于腎結石患者的臨床作用。兩組患者在調查前期已經排除無其他重大疾病史,且精神狀況練好,可以進行病患溝通,且兩組患者在年齡與性別等常規問題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對比價值。排除標準:及時排除同時患者精神障礙、高血壓、冠心病、合并性腎膿腫、腎臟嚴重功能性損傷、惡性腫瘤、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
針對所有患者均進行住院前的腎結石病癥確診,確保有效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利用隨機化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50例,利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合理使用彩超機、超聲彈道碎石機等手術儀器, 對于實驗組的50名腎結石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滯麻醉處理,讓患者取截石位,將軟墊放于腎結石患者的下腹部,將患者的體位逐調整為俯臥位,在輸尿管鏡的輔助下逆行置入輸尿管插管,完成相關的消毒處理工作后,在導管中持續的注入等滲鹽水,以形成人工腎積水,借助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對腎結石患者進行肋骨穿刺治療,選擇第十一根肋骨間腋后線和肩胛下角線間或第十二根肋骨下,通過手術儀器的引導定位,將穿刺針穿至腎盞,在拔除針芯后,如若出現患者尿液留出或者造影劑留出現象,證明穿刺工作較為成功。穿刺成功后插入斑馬導絲,在穿刺旁大約1cm的地方進行切口處理,將針鞘拔出,逐級擴張通道后保留幾分鐘再進行擴張器的退出。經皮膚組織建立F18取石通道,通過輸尿管硬鏡在腎集合系統里進行結石情況的觀察,對于不同結實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法,用灌注泵進行通道的沖洗工作,對于體積較小的結石,可以直接用輸尿管鉗夾夾出,對于體積較大的結石,要采用氣壓彈道或鈥激光進行碎石處理,然后再使用輸尿管鉗夾夾出,對于體內仍有結石殘留的患者可再次取石或是對其進行ESWL手術。另外50例為對照組利用傳統的取石術治療,專業的醫療人員采用筋膜擴張器幫助腎結石患者進行經皮腎通道的建立,確保將經皮腎通道擴大到F22-24的范圍之內,留出鞘管作為后期的工作通道,將腎鏡置于鞘管位置處,充分發揮腎鏡的引導作用,借助氣壓彈道碎石機械進行患者身體內部結石的擊碎處理,針對患者體內少數殘留的結石物質,醫療人員可使用臨床醫學治療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脈沖液壓灌注泵進行清除。
觀察組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方式進行治療,術后護理期間,跟蹤調查患者是否有術后出血等不良反應,與患者進行溝通,評定患者對手術的滿意程度,詳細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中的出血情況、住院時間。結石清除情況等,以此測定手術的治療臨床效果。
針對此次實踐探究所產生的一系列數據質量信息均可采用SPAA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探究,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計數數據表示為(數量/百分比),以卡方檢驗驗證組間差異;分析核對實踐研究數據是否具備統計學層面的分析價值,并以P<0.05作為基礎性的判斷標準。
首先將兩組按照性別、結石的位置與腎盂積水的輕重程度劃分并繪制表格,全部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大,左側結石較為常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腎盂積水,詳見表1。經過術后的觀察與患者的問詢了解,觀察組在術后能夠一次性清除患者體內的結石,且術后患者的生命指標趨于正常化,出現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占比較少,而對照組手術過程中有部分患者發生手術損傷,術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較觀察組高,且整體來看,觀察組術后經過短時間的護理即可出院,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對照組的住院時間延長,患者的滿意程度不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腎結石患者的情況對照
觀察組能夠一次清除體內結石的為42例,占比84%,對照組一次手術清除結石的患者有34例,占比68%,觀察組需后期展開輔助治療的患者僅占比10%,對照組相較于觀察組需要輔助治療的幾率更大,也從側面說明了手術的效果。詳見表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清除結石的具體情況對照
術后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情況為5例,占比10%,對照組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為19例,占比38%,詳見表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對照
腎結石是目前臨床疾病診斷與治療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類泌尿系統疾病,多發與青壯年群體,且實際發病的男性患者偏多,實際的患病原因主要是患者體內草酸、尿酸、鈣等晶體物質的異常堆積所致,科學調查結果顯示,實際年齡、性別、遺傳、生存環境、日常飲食習慣等均可影響該類疾病的產生,將結石依據成分進行劃分,可分類為尿酸鹽結石、磷酸鈣結石、草酸鈣結石、胱氨酸結石等,將結石依據產生部位進行劃分,可區分為腎盞結石、腎實質結石、腎盂結石等類型,其中,臨床診斷中較為常見的為腎盂結石患者,實際患病期間患者常伴有腰疼、腹痛、尿頻、發熱、尿痛等不良癥狀表現,如不及時進行結石排出治療,將嚴重影響到患者實際生活健康質量水平的提升。目前可借助血液檢查、尿化驗、磁共振、體格檢查、X線檢查、B超檢測、CT檢查等手段進行臨床性腎結石疾病的快速診斷,在明確患者的疾病類型后,積極進行后期治療方式的研究與落實,通過對癥治療,極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療效率。
隨著現代化社會主義經濟實力的穩步提升,臨床醫學研究領域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與傳統開放性的手術治療模式相比,極具創新性的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更加具備創傷性小、術后并發癥出現情況少、患者可接受程度高等使用優勢,因其實際操作步驟簡單,因此被廣泛使用于臨床醫學疾病治療之中,為深入分析腎結石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方式進行臨床治療的總體成效,合理篩選出符合研究標準的100例腎結石患者參與臨床研究,通過對后期相關實踐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可有效觀察出兩種治療手段下患者的總體療效,正確認識到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腎結石多數位于腎盂腎盞內,腎實質結石少見。平片顯示腎區有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鈍三角形致密影,密度高而均勻。邊緣多光滑,但也有不光滑呈桑椹狀。腎結石是尿石癥的一種,多在炎熱的夏天形成,因為夏天大量出汗,甚至體內脫水,使排尿減少,再加之夏季暴露于陽光下時間長,紫外線照射皮膚有助于體內維生素增多,尿液中排泄鈣增多,尿內結石物質易產生結晶核,從而形成結石。除輕微病痛體外擊碎結石外,一些疼痛感較強,致使患者難以忍受的結石需要通過手術進行切除,隨著醫學的水平進步,既能創口小,又能愈合快的治療方式一直是從醫者追求的目標,根據兩組的對照可見,觀察組利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臨床效果更好,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情況少見,術后患者的恢復速度較快,傷口愈合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