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
(榆林市第二醫院新生兒科,陜西榆林,719000)
新生兒免疫力、抵抗力較弱,更容易受到疾病感染,極難保證身體健康。新生兒護理工作的要點頗多,難度更大,護理人員應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具體細化工作流程,及時補充缺失內容,努力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從而贏得新生兒家長的信任理解,證明優質護理、人文關懷、管理工作存在的重要意義。具體實踐過程中,必須強調優質的護理服務,認真對待臨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一邊優化護理效果,一邊提升服務水平顯得格外重要。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文特意分析了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運用效果,希望能為其他護理人員有序推進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將100例新生兒作為觀察對象,實施科學分組后可知:對照組50例新生兒包括男30例,女20例,孕周38-40周,平均(39.00±1.50)周;實驗組50例新生兒包括男38例,女12例,孕周39-41周,平均(38.05±1.83)周。護理人員還要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直接說明實驗的目的與研究的意義,或者列舉相關案例,加強新生兒家長的護理干預關注度,使他們更加信任護理工作的有序推進。
1.2 護理方法應用常規化的護理模式,做好對照組新生兒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明確告知新生兒家長相關的注意事項,完成基礎護理、清潔護理、營養供給等。應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加強實驗組新生兒的護理干預,具體內容:(1)體位護理:可采取適當方式幫助新生兒交替更換平臥位或側臥位,確保新生兒身體處于柔軟和舒適的環境中。此外,還需注意不要對新生兒的四肢進行束縛,以保證新生兒可以觸碰到一定的物體,增進新生兒擁有足夠的安全感。(2)健康宣教及親子護理: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行常規新生兒相關注意事項的告知外,需進一步加強對于家屬的健康宣教。對于新生兒相關的健康知識及各項事例應給予家屬詳盡的解釋,避免就新生兒護理中發生家屬不配合甚至抵觸事件。同時,護理人員需增加與新生兒的互動,可讓家屬多與新生兒進行有效的互動,增加新生兒與外界的情感交流。但互動中也需詳細講解新生兒注意事項,正確引導家屬,避免對其新生兒造成損害。(3)飲食及排便護理:要將產婦和新生兒安置在一個房間里,由母親自己照顧嬰兒的保暖、喂養、換尿布等。護理人員需在護理過程中盡量指導母乳喂養,并以正確的姿勢為新生兒進行排乳[1]。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新生兒的排便情況對哺乳時間進行適當調整。另新生兒出生后,護理人員可適當的對其腹部進行按摩,以促進其排便,同時也需嚴密注意新生兒生殖器的清潔,防止新生兒發生感染。(4)臍帶護理:新生兒剛出生的24小時內,其臍帶狀況對新生兒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對有異味或滲血的新生兒,應立即通知醫生,并給予適當消毒。
1.3 效果評價比較兩組新生兒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家長護理服務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分析。應用SPSS 22.0軟件處理各項數據,而后實行卡方檢驗,p<0.05則表示組間結果的統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臨床護理效果的比較進行兩組新生兒臨床護理效果的比較分析,可見表1:

表1:新生兒臨床護理效果的比較
2.2 新生兒家長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進行兩組新生兒家長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分析,可見表2:

表2:新生兒家長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
2.3 新生兒護理干預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進行兩組新生兒護理干預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分析,可見表3:

表3:新生兒護理干預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
新生兒是眾多護理對象中最為特殊的,其年齡小,自理能力差或無,抵抗力弱等特點,決定了新生兒護理工作的實施與其他疾病患者的護理工作有所差異。對新生兒實施優質化的護理管理不僅能加強護理效果,還能增加家長滿意度[2]。本研究中,實驗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更高,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即證明:優質護理管理方式的推廣價值頗高,臨床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需要引起護理人員們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