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敏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廣東惠州,516000)
近年來,醫院廣泛重視和關注的重要工作環節包括護理工作。由于婦科疾病病種的特殊性,要求科室護士具有高質量的護理水平,同時為降低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應當加強婦科護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有效管理[1]。本文對我院婦科收治的55例患者在婦科護理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探究采取相應護理對策后產生的臨床價值。內容如下。
選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婦科收治的55例患者,年齡分布在25歲到85歲范圍內,(55.62±2.13)歲為平均年齡。對55例患者在婦科護理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護理對策
(1)機械性損傷:在婦科護理中存在的較為明顯的安全醫患之一包括機械損傷,諸多原因引起機械損傷的發生,例如:受手術因素的影響,患者在活動能力恢復不良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摔倒情況發生;若病房內地板清潔干燥不徹底,在病房走動時,患者極易發生摔倒情況。此外受病房雜物的影響,存在被雜物絆倒的危險。一般來說,機械性損傷情況多在醫院樓梯、醫院走廊及醫院戶外等場所發生。(2)醫生危險因素:由于醫生具有較大的工作量,在手術方面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在患者身上花費的時間較少,無法對患者進行及時交流和溝通,使得患者的病情變化不能被醫生有效掌握,導致醫療處理不及時準確。同時,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存在由實習醫生進行治療的情況,導致治療有效性無法保證,影響護理和治療工作的開展,使得在婦科護理期間存在的安全隱患較為突出。(3)護士危險因素:隨著患者群體數量的不斷增加,導致護士的工作量明顯加大,出現多名患者被一名護士護理的情況。此外,護士還需對自身家庭進行照顧,在互換角色過程中,使得護士的壓力明顯增加,容易導致護士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受護士學習能力不強、學歷水平低等因素的影響,對醫囑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會對護理工作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1)促進護理安全體系的完善:為使婦科護理安全問題有效消除和減少,需在科室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積極制定防護措施。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并配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對護士工作時間合理安排,以保證有專門的護士處理緊急情況。(2)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在治療患者過程中,醫生給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指導十分關鍵。為保證治療問題及時解決,需具備充足的醫生人員。此外,醫患之間應加強交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時作出準確的治療方案,從而消除安全隱患。(3)護士知識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對護士的基礎理論和操作知識進行定期培訓,培訓者一般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骨干組成,護理操作規范、急救技術、專科知識等是培訓的主要內容。同時對培訓的內容進行定期考核,促進護士工作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不斷增強。
比較處理對策實施前后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三個等級,且0-100分為護理滿意度評分標準,其中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得分分別為低于60分、在60-85分之間及大于85分。滿意度結果為非常滿意和滿意之和與總例數的比值×100%[2]。
選擇SPSS16.0系統軟件,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對策實施前后護理滿意度比較:實施前護理滿意度(76.4%)明顯比實施后滿意度(96.4%)低(P<0.05),如表1。

表1 對策實施前后護理滿意度對比[n(%)]
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在婦科護理工作中,逐漸凸顯出更高水平的服務要求。護理安全隱患的解決,使護理工作質量明顯提高,且意外損傷情況顯著減少,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各項診療和護理工作的有效進行[3]。
在規避婦科護理過程中的護理安全隱患時,通過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臨床操作能力,使其在護理工作中,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同時要不斷提高護士規避風險的意識,有利于降低各種危險事件的發生,避免出現糾紛事件,促進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為患者的診療工作提供良好環境[4]。
本文通過對在婦科護理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探究采取相應護理對策后產生的臨床價值,研究顯示,與實施前76.4%相比,實施后護理滿意度96.4%較高(P<0.05),與張林瓊學者研究的實施后護理滿意度95.87%高于實施前72.18%的結果一致。綜上所述,實施相應的護理安全隱患對策后,使護理滿意度有效提高,其應用價值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