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力民
(新余市人民醫院,江西新余,338025)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慢性租塞性肺疾病的簡稱,是臨床常見的重癥呼吸系統疾病,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由于該病發病急驟,萬一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將急轉直下,造成嚴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發患者呼吸衰竭。為了有效探討COPD急性發作的有效治療方法,特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COPD患者89例為研究對象開展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COPD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為急性發作,其中,男性40例,女性49例,年齡分布在47-80歲,平均年齡為(62.19±7.27)歲,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COPD臨床診斷標準,急性發作發生在入院后的2周以內,排除支氣管哮喘患者、過敏性鼻炎患者以及特應性變應原過敏患者以及近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和需要機械通氣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5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 經統計學檢驗無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在COPD急性發作期,均接受抗病毒、抗炎、吸氧、鎮靜和平喘治療。對照組采用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方案,1.25ml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氧流量為6-8L/min,霧化吸入時間為5/10min/次,2次/d,7d為一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布地奈德,具體方法為:1.25ml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聯合0.5mg布地奈德混懸液充分混合,對患者進行持續加壓霧化吸入治療,氧流量為6-8L/min,霧化吸入維持時間為5-10min/次,2次/d,7d為一個療程,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醫生可以適當調整給藥劑量和用藥過程。
1.3 評價指標臨床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等級,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程度判定,主要包括呼吸狀況、、紫紺、肺部哮鳴音狀況、動脈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分壓等。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接受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接受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詳見表1,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方面,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95.56%vs77.2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詳見表2,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在治療后得到明顯改善,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優勢顯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咳嗽、事物模糊、發音困難、心悸、口干等,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雖然對照組略高于觀察組,但是經統計學檢驗,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近年來,COPD發病率逐漸升高,對于該病的研究也不斷深入,特別是其急性發作期,短時間內肺部出現膿性或粘液性痰液,同時出現發熱炎癥反應,加劇咳喘癥狀,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可能并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臨床上十分重視對于該病的有效治療方法探索。
綜上,復方異丙托溴銨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COPD急性發作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