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 云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點化和潤澤生命的過程,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育因生命而延續。我們常把幼兒比作祖國的花朵,這個比喻蘊含著美麗、祥和與希望。作為一名幼兒園園長,我將幼兒園管理的首要任務定為“如何打造一支學習型、創新型的教師團隊”。記得兩年前到石獅幼兒園赴任時,面對機遇與挑戰,我認真思考了:新建園該以怎樣的文化定位來促進園所的長效發展?教師的內涵品質又該怎樣挖掘?我自感責任重大,壓力如山。于是,我在靜思默想中沉淀自我,在書山智海中汲取力量,在同行專家身邊尋求攀越高峰的自信,以期演奏出激昂的教育樂章。
既然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那么,我們就要在執教者身上打造理想的生命形態,樹立屬于這個時代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理念。擔任園長多年,我一直奔波在“以生為本,以師為重”的教改實踐道路上,這些年來,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可以濃縮為:生命之愛、生命之美、生命之氣和生命之魂。
愛是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是真誠的內心所引發出的言行舉止,特別容易在幼兒心中留存美好的記憶。幼兒年紀雖小,但是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每一位幼兒都渴望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所以,我園每學年都要開展以“與幼兒手牽手,與家長心連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活動中滿載“愛”的能量,歡聲笑語縈繞在園所的每個角落。另外,我園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語言表達要貼近幼兒的心理,與幼兒個別對話時盡量將站姿改為蹲姿;要求教師了解并熟悉每個幼兒的特點,善于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不同要求,盡量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此,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幼兒園學習內容的設置要以幼兒的興趣需求為基礎,不斷讓幼兒獲得新的認知經驗。那怎樣圍繞幼兒的興趣需求來設置課程內容呢?觀察是理解幼兒的第一步。我園要求每位教師對自己班級中的幼兒進行一日三次的追蹤觀察,每次用3 分鐘詳細記錄一名幼兒的言行舉止。一個月之后,教師們發現自己以往對幼兒的評價都不夠全面,缺少對幼兒個性的整體把握。教師在觀察中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然后帶著觀察到的問題去耐心地引導他們,對每個幼兒都一視同仁,把幼兒看成是獨立的人,用心了解他們的優缺點和遇到的困難。只有把愛傳遞給幼兒,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尊重,他們才會尊重教師、喜歡教師,愿意學習教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當然,幼兒的問題行為也會反復出現,這時教師應該保持耐心和信心,對幼兒加以引導。如果教師采取冷漠或嚴厲的態度,用嚴肅的語調,那就失去了“慈愛”的形象,容易讓之前建立起來的信任崩塌。所以,作為幼兒的啟蒙教師,我們追尋的是“自信寬容、欣賞溝通、理智服務,幸福快樂”的教育態度。
教育職場是體現教師生命之美的主要場所。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啟迪智慧,讓幼兒感悟生命的智慧,欣賞世界的美好。教師要不斷嘗試不同的技巧,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懂得如何與幼兒交流。這樣傳授的知識絕不會是單調、乏味的,而是精彩紛呈的。例如,我園組織教師對自然角的教育功能進行了觀察與研討,起初,教師只是將植物引進教室,讓幼兒在自然角中開展種植、觀察活動。后來,我們調整課程實施方案,將幼兒帶出幼兒園,走進田野,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活動中,幼兒們不僅認識了當地幾種常見的農作物,也知道了農民的辛苦。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們對養殖、種植的興趣越來越濃,在細心照顧植物的同時,也萌出生了對家人的感恩之心,愿意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當學期結束時,我園組織業務骨干,將課程中的收獲寫成課程故事,每學期末進行交流,以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在思維碰撞中收獲新的課程經驗,體驗教育之美。幾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教師們的課程反思、理解、執行、評價等諸多專業能力的快速提升,他們在幼教的廣闊舞臺上展示著各自的風采,收獲了累累碩果。
教師應體現出較高的師德風尚,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當今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硬件資源稀缺,而是教師的職業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幼兒教師肩負著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而基礎教育將會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

“德”是師之本,德高方有嚴教。為提高幼教從業者的師德水準,我園堅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弘揚本園教師的良好師德,定期召開師德經驗交流會、師德師風研討活動,還針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開展了“愛與責任并肩的主題師德”演講活動,進一步調動新教師熱愛崗位、熱愛集體的情感,調動他們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之間形成互幫互學、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良好風氣,營造濃厚的師德氛圍,樹立新時期的師德形象。近期,我園緊緊圍繞教育局的工作重點,在幼兒園內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宣傳羅剛同志的先進從教事跡,并組織了以“人性的光彩在哪里”為主題的師德教育大討論,努力讓教師汲取高尚的師德養料,并將其內化為一種自覺的精神品質。另外,我們還積極宣傳師德“五不準”和“五提倡”,并定期對每位教師進行師德考核。
在如今提倡個性化教師、個性化幼兒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更應該有深度的探索和出色的擔當。毋庸置疑,只有充分挖掘出每個人的潛能,引領每位教師發揮出其優勢與智慧,才能促使他們在不同方向、不同層面得到快速成長。如幼兒園可根據教師的特點,將其劃分為綜合型、授課型、理論型、技能型、指導型等類別的教師,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讓擅長課堂教學的教師在課堂上激情四射,讓善于搞幼兒理論研究的教師在研究的天地里煥發光彩,為愛好寫作的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讓技能突出、能歌善舞的教師“有用武之地”,給予班級管理獨具特色的教師必要的管理空間……
通過舉辦公開課、專家報告講座等活動,我們欣賞了許多專家和名師精湛的教學技能,也感受到他們處處迸發出的鮮明個性和人格魅力。“千人千面”,教師不需要整齊劃一地“齊步走”,我們提倡個性化教師,提倡“各有所長”。當所有教師都能感受到被尊重,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都能以自己的“所長”為基點不斷成長時,那么,教師專業的發展離“百花齊放”的春天也就不遠了。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實踐的證明,我們只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以幼兒園“自然涵育,詩性成長”為理念,就能不斷彈奏出生命激昂的樂章,發出高亢而催人奮進的時代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