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莉 余志勇 鄒世慧



摘要:以黃葛樹(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 L.)和春鵑(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為試驗對象,通過挖取南向1 m×1 m×1 m的土壤剖面觀察其根系的分布狀況,發現在距樹干南向1 m處,黃葛樹88.1%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層中,小葉榕92.0%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層中,春鵑43.4%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層中;3種植物的須根在石骨子碎塊和磚塊縫隙中可發育成扁平狀或云片狀,其根系結構特點更適合重慶市園林綠化土壤的現狀。
關鍵詞:黃葛樹(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 L.);春鵑(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根系分布
中圖分類號:S731.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0-011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0.026 ? ? ? ? ? ? ? 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 Ficus microcarpa L. and 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 were taken as test objects, 1 m ×1 m ×1 m soil profile in south direction was dug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oot 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from trunk at a distance of about 1 m in south direction, above 88.1% of the roo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0 to 60 cm deep soil layer for 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 above 92.0% of the root system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0 to 60 cm deep soil layer for Ficus microcarpa L., above 43.4% of the root system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0 to 30 cm deep soil layer for 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 In addition, fibrous roots of the three plants can develop into flat or cloud-like structures in the gaps between purple soil fragments and bricks, and their roo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atus quo of landscape greening soil in Chongqing city.
Key words: 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Ficus microcarpa L.;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the root system distribution
黃葛樹(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為桑科榕屬落葉闊葉喬木[1],1986年被認定為重慶市市樹;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 L.)為桑科榕屬常綠闊葉喬木,主干著生下垂須狀氣生根[2]。兩種植物具有生長迅速、抗污染能力強、夏季遮陰效果好、根系穿透能力強等優點,在重慶市道路綠化中被廣泛用作行道樹[3,4]。春鵑(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灌木,具有體型高大、生長健壯、適應力強的優點[5]。春季花繁色艷,是百花中的佼佼者[6],在重慶市道路綠化中常用作花籬。
本研究以上述3種植物為對象,通過挖取土壤剖面,觀察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分析在重慶市現有土壤條件下3種植物根系的生長狀況和結構變化及影響根系生長的限制因子,以期為3種植物的園林應用提供理論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地選擇
試驗樹木選取時,按照以下原則。①樹冠南向地表無木本灌木覆蓋;②相鄰樹木間距不小于土壤剖面最大挖取距離的2倍,以避免其他樹木根系交叉干擾;③南向樹冠有充足日照,無遮蔽。基于上述原則,黃葛樹、小葉榕和春鵑每個品種選擇5棵,分別位于重慶市二郎公交車站、來鳳苗圃、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和新華印刷廠附近。
1.2 ?根系指標測量
試驗共計挖取30個1 m×1 m×1 m土壤剖面,其中,黃葛樹每棵樹南向分別距樹干1、 3和5 m處挖取土壤剖面3個,小葉榕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3 m處挖取土壤剖面2個,春鵑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 m處挖取土壤剖面1個。每個土壤剖面按照深度0~30 cm、30~60 cm、60 cm及以下3個區間,測定土壤剖面內的須根數量及分布深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地基本情況
結合挖好的土壤剖面,按照0~30 cm、30~60 cm 2個土層深度分別采集土壤樣品,送至重慶市園林土壤質量檢測中心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重慶市二郎公交車站和來鳳苗圃包括弱酸性、弱堿性和堿性土壤,新華印刷廠和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的土壤均為堿性土壤,pH為8.0~8.5。這與土壤的來源有關,來鳳苗圃為原生農田土,其他樣地均為回填土。同時發現,二郎公交車站和來鳳苗圃的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較高,最高分別可達60.10、43.20 g/kg,86.9、136.0 mg/kg,其他樣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較低。整體而言,來鳳苗圃的土壤較好,堿化程度低,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較高,更適宜植物的生長。
2.2 ?黃葛樹的根系分布
黃葛樹作為鄉土植物,其根系蔓延能力強,在巖石縫隙中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因此,在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3、5 m處分別挖取1個土壤剖面觀察其須根數量,試驗結果見表2,根系分布情況見圖1、圖2和圖3。
由表2可見,黃葛樹南向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5 m以外,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層中,但是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與土壤的質地有關,黏壤中根系數量最多,其次為黏壤(含有建筑垃圾)和沙壤。在距樹干1 m處0~60 cm深的土層中,黏壤中黃葛樹3和黃葛樹4的須根數量分別為510、553個,分別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88.1%和95.3%;黏壤(含有建筑垃圾)中,黃葛樹5的須根數量為311個,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6.9%;沙壤中,黃葛樹1和黃葛樹2的須根數量分別為160、270個,分別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7.6%和91.5%。
在60 cm深度以下的土層中,黃葛樹的根系在沙壤和黏壤中可延伸生長,但是在黏壤(含有建筑垃圾)中基本上沒有根系分布。在距樹干3、5 m處,黏壤中黃葛樹3和黃葛樹4的須根數量分別為48、8個,22、30個;沙壤中,黃葛樹1和黃葛樹2的須根數量分別為3、9個,26、66個;黏壤(含有建筑垃圾)中,黃葛樹5的須根數量為0個。
2.3 ?小葉榕的根系分布
小葉榕與黃葛樹相似,其根系蔓延能力強,在巖石縫隙中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因此,在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3 m處分別挖取1個土壤剖面觀察其須根數量,試驗結果見表3,根系分布情況見圖4、圖5和圖6。
由表3可見,小葉榕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層中,有的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3 m以外,須根數量隨著延伸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少。小葉榕在黏壤(含有建筑垃圾)中須根數量最多,黏壤和黏土次之,沙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中最少。在距樹干1 m處0~60 cm深的土層中,黏壤(含有建筑垃圾)中小葉榕5的須根數量為446個,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2.0%;在黏壤和黏土中,小葉榕2、小葉榕3和小葉榕4的須根數量分別為268、132、166個,分別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6.8%、93.0%和97.1%;在人工回填的沙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中,小葉榕1的須根數量為67個, 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3.1%。
同時發現,小葉榕的根系延伸能力較強,在沙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中,55.6%的根系分布于30~60 cm深的土層中,但是由于營養元素的缺乏,須根數量是所有土壤質地中最少的。
2.4 ?春鵑的根系分布
在土壤剖面挖取過程中,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 m處分別挖取1個土壤剖面,以觀察須根數量,試驗結果見表4,根系分布情況見圖7、圖8、圖9。
由表4可見,春鵑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層中,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1 m以外,須根數量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在距樹干1 m處0~30 cm深的土層中,沙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和黏壤中的須根數量較多,沙土和沙壤中的須根數量較少。在沙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和黏壤中,春鵑1和春鵑2的須根數量分別為179、180個,均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1.8%;在沙土和沙壤中,春鵑3、春鵑4和春鵑5的須根數量分別為120、36、13個,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59.1%、43.4%和68.4%。同時發現,砂土和砂壤中,雖然0~30 cm的土層中春鵑須根數量較少,但是由于其疏松的特性,更利于須根向30~60 cm深的土層中延伸生長。在距樹干1 m處,30~60 cm深的土層中,春鵑3和春鵑4的須根數量分布為72、47個,占總根數的35.5%和56.6%。
2.5 ?須根結構變化
試驗觀察發現,黃葛樹、小葉榕和春鵑的須根在不同土壤質地中表現出不同的形態,春鵑根系結構變化見圖10和圖11。黃葛樹在黏壤(含有建筑垃圾)中,由于受到磚塊間隙的影響,根系可發育成扁平狀、云片狀,以適應土壤中生長空間的變化;在黏壤和沙壤中,須根主要為圓柱狀。
小葉榕和春鵑須根在石骨子碎塊中,由于受到碎塊間隙的影響,根系可發育成扁平狀以適應土壤中生長空間的變化;在其他土壤質地中,須根主要為圓柱狀正常根。
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層中,其根系的橫向延伸能力較強,南向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5 m以外;小葉榕92.0%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 cm深的土層中,根系均可延伸至距樹干3 m以外;春鵑43.4%及以上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層中,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1 m以外。黃葛樹、小葉榕和春鵑的須根可隨生長空間的變化,發育成扁平狀或云片狀,特別是在石骨子碎塊和磚塊縫隙中表現明顯,說明這3種植物相對于其他綠化植物而言,更適合重慶市園林綠化土壤的現狀。根據試驗結果,建議在市街綠化種植時,黃葛樹和小葉榕的種植土厚度不低于1 m,春鵑的種植土厚度不低于60 cm。同時發現,3種植物根系的分布深度和數量與土壤質地和孔隙度有關。當土壤質地緊實、孔隙度小時,根系生長困難,分布較淺,數量較少,如小葉榕1;當土壤質地疏松、孔隙度較大時,根系舒展,分布較深,數量較多,如春鵑3和春鵑4。根系的分布與土壤的含水量、營養成分[6,7]等因素關系密切,仍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 ?磊, 李旖旎, 夏 ?磊,等. 重慶地區黃葛樹夏季光合日變化與主要環境因子的關系[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8(3):120-126.
[2] 謝冬惠, 徐 ?靜, 李治明,等. 小葉榕氣生根總酚酸和總黃酮含量測定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較[J].熱帶生物學報,2016,7(3): 373-375.
[3] 馮義龍, 吳 ?昊. 重慶市道路綠地滯塵研究[J]. 綠色科技, 2018 (24):125-127.
[4] 白 ?雪, 秦 ?華. 重慶市主城區常見行道樹遮蔭效果研究[J]. 林業調查規劃,2017(2):158-162.
[5] 沙 ?飛. 東鵑、毛鵑、西鵑、夏鵑辨[J]. 花木盆景(花卉園藝), 2004(5):9.
[6] 鄧世娟. 上海杜鵑花栽培環境及土壤條件調查與分析[J]. 中國園藝文摘,2015(4):77-80.
[7] 羅 ?達, 史彥江, 宋鋒惠,等. 平歐雜種榛細根空間分布特征[J]. 林業科學研究,2019,31(1):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