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強
疫情期間上海“空中課堂”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邁出了全面推進數字化學習的重要一步。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如何提高在線學習的成效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在線學習成效的現狀
目前,在線學習成效體現在,通過“空中課堂”證實大規模在線學習是可行的,有些學生的成績優于線下課堂教學。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參與度在降低。小學低學段的學生參與度最高,初中其次,高中最低。另外,通過對一些在線課程的統計發現,成績分布兩極分化明顯,呈“鯨魚型”,有較大的頭部和上翹的尾部。這表明優良率顯著增加的同時,不合格率也在增加。隨著在線學習的常態化,讓所有學生都能取得學業成就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在線學習存在的問題
1.如何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疫情期間的在線學習基本照搬了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實施過程中發現,由于電視媒體的限制,造成課時短而知識內容體量大,學生只能以被動接受為主,來不及深入思考,不利于能力培養。傳統課堂中的交流互動是教師與幾十名學生的互動,而在線學習的模式是課程內容與學生的交互,兩種模式是不同的。
2.在線學習缺少個性化支持服務。在大規模實施在線學習的過程中,暴露了許多因缺乏學習支持服務而產生的問題。例如,教師很難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難以理解學生的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無法即時反饋和跟進;大部分教師缺乏進行技術增強型教學的能力,與學生的深層互動較少。在線學習過程中,教師角色與課堂中管理者的角色不同,主要起到學業輔導和情感支持的作用。
3.缺少針對在線學習的數字化教研平臺機制。建設一門完整的數字課程主要包括,前期數字課程內容的設計與制作、實施過程中學習支持服務的提供、教學問題的研究、課程的優化改進、學習數據的分析等方面。無論是從內容的建設,還是教學實施及后續的運維,其工作量遠超單個教師的知識技能和精力范圍,需要開展跨領域合作。所以,在線教學需要專職的研究團隊,配套專門的運作機制,以此來支持數字課程的順利開展。
三、相關建議
1.以學生的收獲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建議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和教研員,以學生的成就為導向,以學為中心設計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將課程內容以問題驅動的形式進行重構,從而幫助學生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成“以學為主”的個性化教學。一是豐富在線課程內容的形式。電視媒體對課程內容的形式有較大限制,而在線上課可以微視頻形式為主,每個微視頻都直指具體問題,并配有練習和測驗。學做結合的方式讓學習者深入地參與到課程中來,跟著課程內容進行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學習動機。二是內容設計應指向高階能力培養。課程內容設計的整個過程中應落實批判性思維、學科創造力等高階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學習,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培養核心素養,激發學習主動性,加強高階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以練代教”。
2.研究信息技術增強型學習支持模式,提高學習成效。建議主管部門在總結數字教材項目經驗基礎上,研究信息技術增強型學習支持模式,提高學習成效。首先,利用學習分析技術,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在線學習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為其調整學習安排。其次,對于學生學習數據的分析,不能僅依賴于機器輸出的結果,還要依靠教師的專業判斷。為此,需要開展相關培訓,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如采用在線學習的方式讓教師親身體驗在線學習的特點和教學模式,為教師未來開展在線學習提供參考。
3.主管部門設立“數字化學習與技術研究中心”。在市教委研究室設置該中心,納入常規工作計劃。同時,各高校也建立類似數字學習中心,數字課程、成果經驗可通過這些中心進行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