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寶
摘 要:小學不僅是思想啟蒙階段,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思維想象力的培養,這也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工作之一。而小學語文本身具備想象力強的特點,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升學生思維的能動性,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因此,小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融入關于培養想象力的內容與教學手段,以此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想象力;培養意義
引 言
想象力的表現體現在學習的方方面面,沒有想象力則考慮問題的角度就會變得狹窄。對于語文教學而言,缺乏想象力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寫作水平、表達能力以及文章理解能力不高,教師如若不重視對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只僅僅教會學生解題方法,那么則會影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的意義,探討如何培養等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為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小學階段培養想象力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想象力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生活,想象力的內容都與生活有關,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讓他們更加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生活中感悟真理,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從而把內容運用到閱讀寫作等教學課堂上,有利于積累素材,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的積極生活態度,從而也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1]。
(二)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種思維能力的表現,是指對所認知的材料進行加工分析,最后發現了類似事件后進行推理或者解釋其蘊含的意義,以此了解自己從不知道的事件或者新鮮的事物。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課堂活動手段,讓學生自己思考事件所存在的意義,探尋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并且讓他們進行推導想象,使學生有更多的想象體驗。
(三)有利于調動語文課堂教學氣氛
課堂中如果只有老師授課而完全沒有師生互動,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堂就缺少了活力和氣氛,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感興趣度不高。而通過學生對某一事物的理解,再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并讓學生進行推理和交流事件所蘊含的意義,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改以往教師口頭授課、缺少與學生互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討論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式
(一)開展訓練想象力的課堂活動,夯實想象的基礎
語文課堂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表達的培養也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若想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熟練運用語言來表達所想象的具體內容,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害怕因為表達不準確或者失誤就放棄表現想象力的機會。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實際上是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書中文章句子的理解,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發現事物,也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說出自己心中所想,這樣才能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最后通過教師總結引導學生進行更深一層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考的廣度[2]。
例如,在課文《伏爾加河的纖夫》中,可以采用聯想的方式開展課堂活動,抓住十一個纖夫的特點進行圖文描述,讓同學們自行討論具體的細節,然后通過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講述,之后布置寫作的任務,讓學生再次把想象的內容用文字表述出來,前者是運用語音對想象進行表述,后者是利用文字再次加深想象的訓練,把想象的內容寫成一篇小短文。利用圖片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模擬課文寫作,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串聯起來,把自身的感受描寫下來,以此來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并在文章中體現出更多的真情實感。
(二)通過朗讀激發想象力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要求多識少寫,而閱讀教學則是多讀少講。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有利于激發學生想象,切身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融入情景,通過深情朗讀把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例如在教授《荷花》一文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發現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忽然覺得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學生通過朗讀這一段落時,把自己想象成荷花,一朵穿著雪白衣裳的荷花在翩翩起舞[3]。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這時你身邊有人在,你覺得他們會做些什么?”有些學生便說“會把美麗的它摘回家”還有些學生會說“因為我長的好看極了,所以他們都在欣賞我,為我拍照!”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小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的豐富的,而且很讓人驚嘆不已,通過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感情投入進去,扮演文章中某一角色,讓他們充分的發揮想象力,體驗到角色的魅力,以此來激發對事物的感興趣度,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三)創造想象的環境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想象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例如圖畫書、故事書、詩集等等,增強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想象。學生通過閱讀圖畫書,更能記住圖畫的內容,通過閱讀圖畫的內容在腦海中再次想象圖畫,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詩歌教學時,由于閱歷不足,小學生難以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因此教師也應該通過利用圖畫、插畫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或者老師先講解詩歌內容,然后讓學生看著圖畫進行描述,老師再指出錯誤,通過利用圖畫創造想象的環境,不僅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圖畫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加深印象,在腦海中自動形成生活素材。
例如詩歌《觀書有感》里有一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通過表面字詞看起來有點難理解,但其實它是在描述為什么那個塘的水永遠都那么的清澈?是因為永不枯竭的源頭會給它不斷地補充。這時候就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塘里的水通過源頭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多關注自然環境,接觸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閱讀和寫作都離不開想象力,而培養想象力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要通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發現生活,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想象。教師也要定期的開展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多去實踐和體驗生活,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的根據教師所給的創造環境進行想象發揮,能夠更好地發揮想象[4]。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之一,對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具有直接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日后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選擇最佳的培養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充分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和學生進行互動,調動課堂氛圍,通過想象把原有的畫面進行延伸,豐富學生內心的世界,對事物和生活保持著熱愛與好奇,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盧妍.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策略[J]. 新課程學習(下), 2019(9):44-45.
[2] 駱蘭靜.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策略[J]. 考試周刊, 2019, 000(030):27-27.
[3] 羅菊桃.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策略[J]. 讀書文摘, 2018(14):24-25.
[4] 王翠貞, 王梅霞. 探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具體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