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發展旅游業已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現實選擇,旅游競爭力水平影響城市發展潛力。運用綜合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對徐州旅游競爭力進行測算,發現2004—2018年的旅游競爭力及各要素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旅游業績表現是旅游競爭力的決定性因子。16座煤炭資源枯竭城市中,徐州旅游競爭力排名第四,屬偏上水平,落后于焦作、松滋和白山市。徐州要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績,同時注重社會經濟運行和基礎設施的投入。
關鍵詞: 旅游競爭力 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轉型
一、引言
近年來,為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困境,發展特色旅游成為現實選擇。徐州作為典型資源枯竭城市,正處于能源城市向旅游生態城市轉變的特殊時期,積極爭創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典范”,力圖通過旅游產業的轉化升級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旅游競爭力水平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分析旅游產業的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探尋旅游競爭力的優劣勢成為關鍵問題。鑒于此,本文對徐州市近15年的旅游競爭力進行測算,明確徐州旅游競爭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并與其他煤炭資源型城市進行對比,找出差距,針對性地提出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二、文獻回顧
國內外學者在城市、區域、產業等方面展開了旅游競爭力的深入分析和實證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鉆石模型、熵值法、層次分析法、結構方程模型等。但有關資源枯竭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文獻相對匱乏:韓科峰采用AHP評價法將旅游產業發達的杭州與資源枯竭型城市棗莊、焦作進行了對比;王林峰采用因子分析與層次分析法研究了焦作市14年旅游競爭力變化特征;蔡文芳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較分析了平頂山市與河南省其他六個城市的旅游競爭力。本文將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相結合,構建資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徐州市旅游競爭力作為研究對象,探究2004—2018年旅游競爭力與各因子變化特征,并與其他煤炭資源枯竭城市進行橫向對比。
三、研究方法
(一)指標體系構建及數據來源
遵從科學性、系統性以及前瞻性原則,從旅游業績表現、社會經濟運行、基礎設施支撐三個方面構建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從全國69座資源枯竭城市中,選取16座煤炭類型的資源枯竭城市(地級市)(棗莊、霍州、阜新、興資等數據缺失的城市除外):徐州、焦作、淮北、撫順、鶴崗、萍鄉、合山、韶關、松滋、漣源、烏海、華鎣、銅川、石嘴山、白山、遼源。根據評價指標測算各城市的旅游競爭力。指標數據的來源為統計年鑒、國民經濟發展公報、統計局網站以及政府旅游網站。
(二)評價方法與數據處理
1 層次分析法(AHP)。首先利用1:9標量對同一層因素進行兩兩比較以建立判斷矩陣X,然后求得最大特征根λmax(λmax>0),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一致性指標CI,如下式(1)所示:
當CR<0 10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則應對判斷矩陣作適當修正,進而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為λi。最終得到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權重結果,見表2。
準則層中,旅游業績表現力權重最大,表明對旅游競爭力的貢獻最大,旅游業績表現指標層中的接待游客人數權重最大;在社會經濟運作力的指標層中,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對其貢獻率最大;基礎設施支撐力的指標層中,旅行社數量對其貢獻率最大。
四、實證研究
(一)徐州市旅游競爭力發展特征(縱向)
總體來說,2004-2018年間,徐州市旅游競爭力及各要素得分呈現穩步上升的發展趨勢,說明了旅游業發展的良好態勢(見圖1)。時間尺度上,2004年至2018年,徐州市旅游競爭力從0 06上升至0 656,提高了約11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8 63%。這15年間,2013年的旅游增長率最高(63 04%);2006年、2007年和2005年旅游增長率次之,分別是54 22%、42 19%、38 33%;其余年份的增長率均在18%以下,2008年旅游競爭力增長率最低,為2 2%。
具體來說,徐州市旅游競爭力的發展特征為:在發展初期,徐州市政府主導帶動性作用明顯,由于投入的增加、相關設施的逐步完善,徐州開始向旅游型城市轉型,競爭力及各項指標增長率較高,體現旅游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2008、2009年徐州市旅游競爭力增長緩慢,可能是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產業發展受阻。2010年后旅游競爭力逐漸回升,年增長率穩定在9%左右。2012年江蘇省政府下發《關于支持徐州市賈汪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意見》,徐州市做出了將旅游產業打造成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戰略性選擇,積極探索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旅游業的路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2-2013年徐州旅游業呈現跨越式發展,旅游競爭力年增長率創歷年最高。2013—2018年,徐州旅游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旅游總收入呈遞增趨勢,年增長速度平均達15%以上,旅游開發模式和方向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發展水平逐漸提高(表3)。因此,旅游競爭力及各要素在2013-2018年間的增長幅度較大,增長速度較快。
由圖1可知,旅游競爭力三大因素中,旅游業績表現力表現最突出,特別是2013—2018年,旅游業績表現力的增長幅度明顯大于社會經濟運行和基礎設施支撐力,說明旅游業績表現力是影響旅游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而社會經濟運行力和基礎設施支撐力增長較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競爭力水平。
(二)與其它煤炭資源枯竭城市的比較(橫向)
各煤炭資源枯竭城市在旅游競爭力綜合得分和三個準則層的得分見表4。
徐州在16座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中,旅游競爭力總排名第四,處于上游水平。徐州市在旅游業績表現力、社會經濟運行力以及基礎設施支撐力方面都明顯落后于排名第一、二位的松滋市和焦作市,其各要素和總競爭力得分都是徐州市的1 1倍。而排名第三位的吉林白山市與徐州市各要素得分相近。徐州市在綜合競爭力及三大準則層要素的得分明顯領先于排名稍后的鶴崗市(第五位)和烏海市(第六位),各要素得分均超過1倍。說明徐州市在旅游業績表現力、社會經濟運行力以及基礎設施支撐力方面均遙遙領先于其他12個城市,而與松滋市、焦作市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旅游業績表現力方面差距明顯。
取2006、2010、2014、2018四個時間斷面,選擇排名前10的城市,分析旅游競爭力差異(圖2)。
2006年徐州旅游競爭力排名第五,焦作、漣源、松滋、合山位居前四;2010年徐州名列第四,落后于焦作、漣源、烏海;到2014年徐州市旅游競爭力上升趨勢明顯,一躍為10個城市的第一位,且競爭力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城市,占有絕對優勢;2018年徐州旅游競爭力又再次位居第五,落后于烏海、松滋、合山、白山。
徐州市2010年以前的旅游競爭力排名較低,競爭優勢不明顯;而2010年以后,尤其是2014年前后,旅游競爭力顯著提高,發展后勁較大;漣源、銅川兩個城市在2010年以前旅游競爭力排名較前,而2014年、2018年競爭力優勢下降,排名下滑到后三名,發展后勁不足。焦作市旅游競爭力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競爭力排名較前,且年際波動較小。旅游競爭力變動最大的是烏海與白山,從2006年的最后兩名逐步上升,一躍成為2018年的第一名、第四名。鶴崗市競爭力排名一直處于靠后的位置,年際變動較小。
旅游業績表現力對旅游競爭力貢獻最大,且不同城市的競爭力差距主要體現在旅游業績表現力方面。徐州市在旅游收入占第三產業比重和旅游收入占地區GDP比重這兩個指標上,落后于排名第一、第二的兩個城市。
五、結論
本文以徐州市為例,分析了2004—2018年的旅游競爭力特征,并與其他煤炭資源枯竭城市進行了對比。時間尺度上,徐州市2004-2018年間的旅游競爭力及各項指標總體表現出穩步上升的發展特征,年平均增長率為18 63%。競爭力三大要素中,業績表現力的增長幅度明顯大于社會經濟運行和基礎設施支撐力,是決定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子。橫向對比來看,在16座煤炭資源枯竭城市中,徐州市旅游競爭力綜合排名第四,處于上游水平,說明了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效應顯著,但與排名第一、第二的城市差距較大。
旅游業績表現力對旅游競爭力的貢獻最大,是影響競爭力水平的核心因素,其中增加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成為關鍵內容。在挖掘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潛力上,政府方面的政策扶持尤為關鍵(如定向優惠、旅游項目投資),景區方面可以增加二次消費收入、提高管理水平,旅行社方面要改善價格營銷策略、完善產品類型與品質、提升服務水平;酒店方面應該重塑移動互聯時代的營銷渠道和策略;城市仍需要從提升旅游形象、改善旅游環境等方面增加旅游吸引力。同時,由于旅游業有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徐州在提升業績表現力的同時,要加大社會經濟投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優化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環境,才能從整體上增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春香 基于鉆石模型的區域文化旅游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管理學報,2018(12).
[2]郭立東,沈山 資源型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競爭力研究——以山東省濟寧市為例[J].煤炭經濟研究,2018(12).
[3]蔡文芳,付琦 資源型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以平頂山市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7).
[4]李強,劉敏,海香 山西省旅游競爭力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8(04).
[5]吳建麗,明慶忠,蔡瀚賡等 基于PCA的云南邊境地市州旅游競爭力的空間格局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09).
[6]王林峰,黃艷麗,關中美等 資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競爭力研究——以焦作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09).
[7]江海旭,李悅錚,畢劍等 資源型城市轉型視角下的旅游業發展研究——以焦作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01).
[8]王麗 基于AHP的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04).
[9]韓科峰 基于AHP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競爭力分析——以棗莊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2(20).
[10]丁蕾,吳小根,丁潔 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經濟地理,2006(03).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旅游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8SJA0984);徐州工程學院科研項目“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旅游發展戰略與動力機制研究——以資源枯竭城市徐州為例”(項目編號:XKY2018214)階段性成果〕
(李媛媛,徐州工程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