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貞良 謝宗曉 任軍霞 孔林


摘 要: 供應鏈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但因實踐中存在企業經營風險、核心企業確權風險及數據真實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給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隱患。建立新型供應鏈平臺,構建金融“供應網及加快新技術在風險管控中的應用,是防范和化解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 經營風險 風險管理
一、引言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inance,S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姚王信等,017),近幾年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據《018-03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統計,017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4 4萬億元,在017年至00年之間,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將保持在4 5%至5%左右的年增速,在00年左右,規模將達到7 01萬億元左右。
這種情況出現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原因:首先,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正如成思危所言,“從商業銀行的本質看,大銀行本身就是嫌貧愛富,本身就是這樣的性質,因為要賺錢(成思危,013),而中小企業普遍地存在信用不足的問題;其次,與上述看似矛盾的是,中國金融供給過剩,并存在結構性問題,供應鏈金融為金融機構提供了看上去風險較低的新盈利渠道②;最后,近幾年由于受到監管政策影響,互聯網金融C端業務受到較大的沖擊,迫使更多的資金轉移至B端??梢哉f,供應鏈金融恰逢其時。
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與日俱增。019年6月0日,承興國際集團董事長羅靜因虛假貿易鏈條融資被捕,其中歌斐資產、摩山保理、云南信托和湘財證券四家未兌付余額就達90億元左右,包括蘇寧、京東和中國移動等公司的應收賬款都卷入其中③(下文中簡稱為“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019年7月16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019〕155號),意在鼓勵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同時,加強機構在操作過程中的風險防控水平。
問題在于,羅靜是如何騙過多家金融機構風險管控部門的。本文在該事件的背景下,首先定義了供應鏈金融的概念,并對其現有業態進行了分類或范圍限定,接著分析了供應鏈金融面臨的常見風險,最后討論了防范這些風險的措施。
二、概念及其范圍限定
供應鏈金融的概念可以追溯到0世紀70年代,Budin & Eapen(1970)研究了現金規劃期間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以及這種凈流入如何受到有關貿易信貸和存貨政策變化的影響;aley & iggins(1973)在基本批量模型的背景下研究了庫存政策和貿易信貸政策之間的關系。這些研究從廣義上講,都是供應鏈金融的范疇。
但是,供應鏈金融的正式定義大約在000年左右才出現。Stemmler(00)首次將供應鏈金融分離出來,作為一種單獨的借貸模式研究,并指出其關鍵特征是將資金流整合到實體供應鏈中。
本文中認為,供應鏈金融的本質依然是貿易金融的發展和延伸(胡躍飛和黃少卿,009),雖然目前已有的文獻分為金融視角和供應鏈視角(Luca et al ,016),但本質并無區別,只是學術共同體的切入點或者參與角色不同。供應鏈金融突破了買賣雙方所形成的基礎信用關系,將融資向上游、下游分別延伸至供應鏈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包括生產商、供應商、第三方物流、金融中介、分銷商,直至消費者,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供應鏈上整體的資金使用效率。
廣義的供應鏈金融是指對資源的整合,它包括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并衍生出各式各色的金融產品,例如,存貨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貸款和保理等,整體而言,可以分為三種模式:針對上游企業的應收類、針對下游企業的存貨類,以及預付類(閆俊宏和許祥秦,007)。其大致形式如圖1所示。
三、面臨的風險及分析
已有文獻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險分類或者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法。在本文中,我們不再對風險進行細分類,而是深入分析“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中的風險,并結合其他類似的實際案例,重點討論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最根本的風險:核心企業的經營風險
雖然早期的供應鏈金融是基于核心企業的存在發展而來,但是供應鏈金融發展至今天,其更重要的使命在于提高整體的資金使用效率。諸多文獻也表明,以后的競爭,與其說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如說是供應鏈效率之間的競爭。核心企業兜底能力不足,已經日益成為供應鏈金融所面臨的風險之一。
供應鏈金融放貸主體在評估核心企業的經營能力和負債情況時,如果核心企業是上市公司母公司或者關聯企業,評估其兜底能力時往往是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諾亞頻踩雷,第三方理財如何規范:http://opinion caixin com/019-07-17/101440704 html ,這種情況就可能導致評估不夠準確。站在金融機構的視角或者上下游企業的視角而言,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是首要考慮的風險之一。
在實踐中,供應鏈金融之所以成為諸多金融機構的關注點,在于對核心企業的風險把控替代了對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個體的風險把控。換句話說,在“嫌貧愛富的邏輯中,金融機構是沖著核心企業而來的,中小企業只是連帶的受益者。當下供應鏈金融最大的風險是金融機構缺乏對核心企業有效的風控意識。
在“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中,作為核心企業的蘇寧電器被質疑“部分資金、貨款在蘇寧與供應商之間形成閉環,并未產生真實銷售交易承興“羅生門繼續發酵 蘇寧空轉式交易被疑刷單:http://finance caixin com/019-07-10/101438053 html 。雖然蘇寧官方宣布,廣州承興是偽造與蘇寧易購的采購合同進行融資的,但是無論哪一種情況是事實,供應鏈金融生態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如果是前者,那么金融機構對核心企業的風險缺乏足夠管控;如果是后者,那么金融中介對核心企業確權出現了問題。
(二)現實操作導致的風險:核心企業確權及賬款轉讓
如果“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系偽造的采購合同進行融資,那么這就涉及現實操作中所導致的風險,即金融機構為什么不對核心企業進行債務確權。在實際金融操作中,銀行非常關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如果核心企業無法簽回,銀行授信可能性會顯著降低,融資可能性也會相應降低。但是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的核心企業都非常強勢,或者說在國內的甲方都普遍的強勢,明明欠錢,但是就是不配合做確權。這種情形不僅供應鏈金融領域存在,在其他行業亦如此。
金融機構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只能通過確認函等間接方式驗證,于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風險。例如,014年,德正資源偽造了青島港的公章,勾結物流公司在多家銀行重復抵押,重復融資,被業界稱為“一張倉單騙全球,最后造成銀行損失過百億青島港:涉案倉單為德正系個人偽造:http://finance caixin com/014-07-17/100705519 html 。
在“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中,雖然目前事實尚不清楚,但是從蘇寧的官方聲明看,也不排除這種操作的可能。拋開對蘇寧涉案的討論,對于核心企業而言,維護整個供應鏈金融的生態也是其重要責任之一。對于核心企業而言,積極承擔確權責任,有助于提高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而金融機構對于不肯進行債務確權的組織,應該主動降低其信用。
(三)一直存在的風險:信息不對稱與數據真實性
信息不對稱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存在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配對率低,這是永恒的主題,也是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之一。在供應鏈金融領域表現為,有些優質的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融資途徑,同時又存在諸多金融機構缺乏放貸途徑。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了平臺化的趨勢。
第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數據真實性問題。由于對融資者而言,是要表現自身最好的一面,因此會盡量掩飾風險點。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放貸過程中隱含的假設是:融資者都是騙子,所以會最大化地懷疑對方提供的數據真實性。從這個角度講,雙方的博弈是信息不對稱的“貓鼠游戲。
應收賬款和存貨等都屬于流動資產,基于此的融資屬于“動產融資的范疇,這對已經習慣“土地、房產和第三方擔保邏輯的傳統金融機構是全新的挑戰。動產的價值是在不停的變化的,本身就很難度量,這對業界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或者說,動產融資特別依賴于數據真實性。
在“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中,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數據不真實毫無疑問是存在的,從諾亞財富主動報案推斷,應該是廣州成形繞過了金融機構的風控防線。當然,也不排除存在內外勾結的可能,但肯定也是個別人。更多的金融機構涉案說明了其風險防范方面存在嚴重的漏洞,尤其是對關聯交易和虛假交易的識別不足。
四、風險的防范與探討
(一)從“供應鏈到“供應網
由于目前的供應鏈大多圍繞某一個核心企業建立,導致“單點風險非常明顯,一旦核心企業經營出現了風險,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是致命的,如果能夠從“供應鏈慢慢轉向“供應網,或者過度時期的“供應鏈網(胡躍飛和黃少卿,019),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某個核心企業的依賴。
供應鏈平臺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之一,尤其是政府主導的“區域供應鏈平臺。形成區域性的供應網絡對于地區經濟發展,保障經濟運行安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打破信息不對稱、構建信用體系及推進融資放款的關鍵環節,政府具有天然的主體優勢。而且地方政府是真正的信息、資源的掌控者,承載著推動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職責,同時也承擔著區域信息安全、數字經濟發展的責任。因此,最有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應該由政府相關專業機構發起。
建構動產等級平臺,或者形成專項的供應鏈平臺,是區別于地區性供應鏈橫向聯合不同的縱向解決思路,例如,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中征存貨融資服務平臺和中征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平臺等,這類平臺的建立促進了供應網絡的構建,促進了交易雙方的配對成功率,但是并不提供增信和風控等服務。
(二)建立新型的供應鏈平臺
傳統的供應鏈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相當于一個媒介平臺,缺陷是風險控制往往不足,甚至不承擔“連帶責任。新興的供應鏈平臺應該是“信息媒介+風險管控,因為單個機構的風控能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識別用戶數據真實性而言,這本質上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如果所有的數據都需要現場確認,這就導致了“融資貴。當然,嚴格意義上講,“融資難是一個偽命題,事實上真正需要解決的是“融資貴。
平臺化的風險管控是降低融資成本的一種有效途徑。傳統供應鏈金融平臺通過對接核心企業ERP系統抓取數據進而提供線上融資服務。雖然ERP篡改難度大,但也非絕對可信,資金方依然擔心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經銷商勾結修改信息,因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驗證交易的真偽,這就增加了額外的風險控制成本。目前,“信息媒介+風險管控的新型供應鏈平臺的建立依賴于新技術的引用。
(三)新技術在風險管控中的應用
如上文所述,資金方對于融資方的風險管控過程中隱含的假設是融資方只呈現了有利的一面,而隱藏了其陰暗面。所以,全面的用戶畫像對風險管控過程非常重要,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使得這成為可能(王冬吾,019)。大數據技術對于風險管控能力的提升具有天然的契合度。
區塊鏈作為“信任的機器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徐忠和鄒傳偉,018)。區塊鏈具有可溯源、共識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且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帶有時間戳,即使某個節點的數據被修改,也無法一手遮天,因而區塊鏈能夠提供絕對可信的環境,減少資金端的風險管控成本,解決銀行對于被信息篡改的疑慮。區塊鏈目前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曲振敏,018),以及更細分類的票據交易(許荻迪,019)等都有應用。
五、總結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爆發式增長,供應鏈金融在風險管控方面的漏洞也越來越明顯,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本文對“廣州承興供應鏈金融事件中所暴露出的典型風險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第一,對核心企業經營能力了解不夠帶來單點風險,解決該問題的思路是平臺化,盡快促進從“供應鏈過渡到“供應網;第二,由于甲方企業(核心企業)較為強勢拒絕債務確權由此導致造假風險,政府應該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并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強制性實現“不可否認性;第三,對于數據真實性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平臺化和新技術的應用是解決該問題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姚王信,夏娟,孫婷婷 供應鏈金融視角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及其緩解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017(04).
[]成思危 大型商業銀行的本質就是賺貧愛富[J].I時代周刊,013(18).
[3]Budin,M ,Eapen,A ??Cash generation in business operations: some simulation models[J].Journal of inance,1970(5).
[4]aley,C W ,iggins,R C? Inventory policy and trade credit financing[J].Management Science,1973(0).
[5]Stemmler L he Role of inanc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Seuring S ,Goldbach M (eds) Cost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 Physica,eidelberg,00
[6]胡躍飛,黃少卿 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009(08).
[7]Luca Mattia Gelsomino, Riccardo Mangiaracina,Alessandro Perego, Angela umino and AlexanderE ?Ellinger ?Supply chain finance: a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016(04).
[8]閆俊宏,許祥秦 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007(0).
[9]謝宗曉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實施案例[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01
[10]王冬吾 國外PP網貸大數據風控管理與經驗借鑒[J].西南金融,019(0).
[11]徐忠,鄒傳偉 區塊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J].金融研究,018(11).
[1]曲振敏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018
[13]許荻迪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金融,019(0).
〔本文系山東省金融應用研究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研究(項目編號:018-JRZC-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