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離不開音樂,它總是在音樂伴奏下展示出來,而音樂具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它可以強化舞蹈,加強舞蹈的感染性。本文將通過分析女子群舞《中國媽媽》的舞蹈及音樂結構,探索舞蹈與音樂的聯系。
一、《中國媽媽》簡介
《中國媽媽》是由王舸、韓真編導,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學生表演的女子群舞。該舞蹈以抗日戰爭為選材背景,以一位中國母親撫養日本遺孤的故事為題材,整個舞蹈圍繞“母愛”這一主題,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母親在每一個階段的復雜情感變化。劇目中展現的憎恨、接納、養育到送行的過程,體現出中國母親偉大的精神和無私的愛,成功刻畫“中國媽媽”這一形象,使其深入人心。
二、《中國媽媽》結構分析
《中國媽媽》可分為起、承、轉、合四個結構,結合劇目歸納為憎恨、接納、養育和送行。
舞蹈開頭,媽媽們憤力舉起手指向遠方,表達對日本人的憎恨、對日本罪行的指控,從出場的激昂音樂和媽媽們堅定有力的步伐和肢體動作,觀者可以感受得到憤怒直擊人心。舞蹈的第二部分,當日本女孩抱頭出現時,媽媽們開始了內心的掙扎,面對國家仇恨和對人性的考驗,最終母愛的無私讓媽媽們接受了這個日本遺孤。第三部分,日本女孩褪去身上的和服,瞬間變成了中國女孩的模樣。女孩和媽媽們一起溫馨地生活,也為勞作的媽媽暖手并代替媽媽勞作,這體現了女孩對中國媽媽的感激之情。最后到舞蹈的尾聲,中國媽媽為得知身世的日本女孩送行。
整個舞蹈的結構清晰明了,不同階段也由不同的氛圍烘托,這不僅從故事情節的表演和演員的舞蹈語匯感受到,也從每個階段不同的音樂感受到。接下來,本文依次分析各個結構中舞蹈與音樂的聯系。
三、《中國媽媽》中舞蹈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一)起——憎恨
伴著“啊”的合唱聲起,一群衣著簡陋的婦女佝僂著腰,其中一人手直指前方,從人群后緩緩走出,如圖1所示。此時,合唱旋律的音符呈來回波動的勢態,并逐漸級進上行,音程從最開始的小二度到大二度,再到小三度,最后到純四度,到達合唱旋律的最高點,由此也帶出婦女們一聲尖銳的吶喊,將情緒烘托到極致。隨即,旋律變得急促,婦女們步伐一致向前行進,音樂越來越激蕩,婦女們的動作節奏也變得更快,動作幅度變得更大。此時,2/4拍的節奏雖快但穩,更表現出婦女們內心的堅定和沉著,音樂、舞蹈再加上燈光,整體渲染出一種悲壯的氛圍,迅速將觀眾帶入憎恨的情感。
在這個結構中,舞蹈動作以大幅度和快節奏為主,如踢腿、下腰、突然下地以及反復出現的手直指前方,婦女們通過指尖的力量將仇恨展現出來。人群在動作的過程中不斷向前行進,這種場面也給觀眾帶來震撼感。
婦女們不停地動作,音樂旋律慢慢到達最高潮,戛然停止,人群立即向兩邊散開,舞臺中央留下一名身穿和服的日本遺孤,舞蹈開啟第二部分。
(二)承——接納
一聲悠揚的提琴聲起,婦女們慢慢轉過身,看到日本遺孤抱著頭蹲在地上,這時候,不同的婦女有著不同的反應,如圖2所示。從圍著唾棄日本遺孤,到轉身離去,再到其中一位婦女忍不住回過身來,靠近那個孩子又突然甩開,到最后所有婦女跑來圍繞著那名孩子并托舉起來,內心糾結的過程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部分的音樂旋律是4/4拍的節奏型,給人感覺抒情緩和,但是通過演員不同的舞蹈語匯,觀者也能感受到她們內心的糾結。
隨著音樂從旋律變成單音,慢慢變弱直至消失,婦女們慢慢把那名遺孤包圍起來,舞蹈開始第三部分。
(三)轉——養育
燈光轉換成暖色,音樂也變得輕快,婦女們重新散開,日本遺孤的和服已經換成了中國小女孩的衣服,如圖3所示。這一部分里出現了舞蹈中的轉折,從最一開始的掙扎沉悶到這一刻的輕松愉悅,表現出日本女孩在中國成長的美好時光。
這一部分的舞蹈表現內容是整個舞蹈作品中最豐富的,音樂也是最豐富的,在之前的配器基礎上用到了笛子這樣一種樂器。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它既演奏出了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表現出歡快愉悅的情緒,對舞蹈中情緒的渲染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這段音樂是三拍子的節奏,旋律流暢優美,婦女在田間彎腰勞作,小女孩奔跑嬉戲,營造了溫馨歡樂的氛圍。這時出現了一起一俯的主題動作——模仿插秧,就這一個簡單的語匯,反復不停地出現,再配合上兒歌“老玉米,金黃黃,養活了異國的小兒郎。我捧著玉米回頭望,地里站著的是我娘……”,將整個舞蹈推向了高潮。
(四)合——送行
這部分是整個舞蹈最動情的部分,用到的音樂是2/4拍的東北民歌《搖籃曲》。這首《搖籃曲》的曲調平靜舒緩,速度較慢,力度較弱,用在這個情節中很好地渲染出一種哀傷的氛圍。中國媽媽將和服還給小女孩,送她離別。盡管沒有外現的舞蹈肢體動作,僅靠望遠的造型和對情緒的表演來描述故事,不舍的感情都在音樂的伴奏之下流露出來,和觀眾之間也起到很好的共鳴。
四、結語
舞蹈《中國媽媽》有清晰的四部分結構,每個結構都有不同風格基調的音樂,分別是激昂、舒緩、明快、暗沉。它不僅是簡單地敘述了一個中國媽媽接受日本遺孤,并將其撫養長大的故事,其中具有深刻含義的舞蹈語匯,加上極度貼合情節氛圍的音樂伴奏,共同把“母愛”的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彰顯出了女性的偉大胸懷,突出了大愛。針對這種有具體故事情節的舞蹈,其中的音樂不僅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還扮演了承上啟下的角色,可以說它和舞蹈之間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四川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曹譯心(1996-),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與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