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江海雄 李薇
特殊兒童是較為特殊的群體,多具有殘疾或者智力障礙,無法與普通適齡兒童一樣學習、生活。教師在培養特殊兒童的安全防范意識時,應設置符合特殊兒童個性的體育課程體系,幫助其開發智力,提高其生存技能,使其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
不論是正常兒童還是特殊兒童,體育都能夠增強他們的體魄,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由于特殊兒童具有身體殘缺或智力障礙,其身體控制能力較差,且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在日常生活成長中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體育課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意識和不服輸的拼搏意志。借助體育課堂潛移默化培養其安全意識,以提高其對外部環境的感知和適應能力,是一項有利的舉措。
那么,如何加強在體育課堂中特殊兒童安全意識的培養呢?
(一)提升體育教師的安全意識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注重到特殊兒童的特殊性,并將教學活動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最基本的安全常識入手,不厭其煩地向其講授。比如,教師可以從最基本的行走、奔跑、蹲起等活動入手,告知學生危險行為的嚴重后果,不斷增強學生辨別“安全”和“不安全”行為習慣的能力,使其在遇到危險時能夠采取自我保護措施,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和習慣。
(二)做好課堂安全防護
相對正常兒童來講,特殊兒童在行為靈活性、應對危險的能力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因此體育教師要針對體育課堂做好被動安全防護措施,如要盡量選擇在鋪設有軟墊的區域內開展教學活動,同時要視情況在活動范圍邊緣安裝軟性護欄,給予學生充分的保護。而在特定的體育教學項目中,教師還要為學生裝備安全防護裝備。比如,針對腿腳靈活性較差的學生,在進行快走、跑步或簡單的球類運動練習時,教師要為學生佩戴護膝、護肘及頭盔,避免學生摔倒時受到傷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這些安全防護措施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如何才能夠安全地參與體育鍛煉。
(三)采用針對性的安全教學方法
特殊兒童的種類有很多,在體育課堂上其面臨的安全風險也是各不相同的。體育教師應當深刻分析不同特殊兒童的特點,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采取更規范、更安全且更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開展籃球教學活動時,針對聽力有一定障礙的學生,體育教師應當先講解籃球運動中的危險動作,讓學生明白什么動作是危險的。具體來講,教師可以讓學生配合示范,讓學生拿著球,然后在搶球的時候推一把持球者的身體,或是抱住持球者,然后告訴學生這是不符合籃球運動規則且很危險的動作。通過反復地違規、危險動作示范,既讓特殊學生明白籃球運動中有哪些犯規動作,又讓學生明白什么動作可能會導致運動伙伴受傷,進而提高其安全運動意識。
(四)采用體育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
特殊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認知能力弱,教師在講授安全知識時,一定要避免單一反復的講解,盡量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以動畫、視頻等形式進行講授。一些特殊兒童心理狀態不佳,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體育運動游戲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圈傳遞一只籃球,然后以聲音或動作的形式發出指令,此刻持球的學生需要抓住給自己傳球的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充分做好安全保護,并在游戲中告訴學生什么樣的傳球動作或跑步動作是有安全隱患的,然后再示范規范的動作。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生活習慣
體育課堂只是培養特殊兒童安全意識的途徑之一,特殊兒童還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和踐行安全防護知識。對于特殊兒童來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教師可以和學生家長實現聯動,通過雙方的配合,將安全理念融入生活的點滴。
教師可以在舉辦體育活動時,邀請學生家長參與,一起學習安全運動知識。比如,教師和家長可以預設特定的體育運動情境,詢問孩子“如果運動時受傷了怎么辦?”“如果跑步時摔倒了怎么辦?”等問題,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安全知識,提升其處理安全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位特殊兒童的健康檔案,對學生身體素質情況有所了解,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特殊兒童作為特殊的教育對象,教師應注重培養其基本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特殊兒童的安全意識,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