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秋鳳 杜倩 張慧媛


【摘 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在頑固性偏頭痛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頑固性偏頭痛患者中抽取100例,以隨機信封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0例患者采用西醫治療,而觀察組50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腦血液流速異常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腦血液流速異常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在頑固性偏頭痛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更為明顯,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腦血液流速異常情況出現率。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頑固性偏頭痛;治療;臨床應用;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偏頭痛也被稱作“血管神經性頭痛”,屬常見頭痛疾病之一,其具普遍性。頑固性偏頭痛疾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學習等。當前,頑固性偏頭痛的發病機制與病因等還未能明晰,在臨床治療中,也不具備統一的治療方案,許多患者均采用西醫治療的方式,但據調查結果顯示,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的臨床效果更為確切。對此,本文主要研究中西醫結合在頑固性偏頭痛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頑固性偏頭痛患者中抽取100例,以隨機信封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患者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4.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33例,患者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5.3歲。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資料對比,顯示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方式,服用黛力新,1粒/次,2次/日,阿普唑侖0.2毫克/次,2次/日,谷維素20毫克/次,3次/日[1]。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西醫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一致。中醫治療方式:服用自擬息風通絡活血止痛湯,藥方包括僵蠶、及羌活均為12克,川穹20克。丹參、及白芍均為15克,柴胡、及白芷均為5克[2]。
根據患者病癥加減用藥:肝火旺,易急躁,脈弦者,加菊花、石決明以及天麻各15克,加黃岑12克。血瘀癥狀較明顯,頭痛強烈患者,加用紅花8克,赤芍及桃仁各12克。
根據患者頭痛部位加減用藥:若患者疼痛部位在耳部或是兩側,則加用川穹30克以及柴胡15克。若患者疼痛部位在前額和眉棱骨則增加白芷藥量到10克。若患者腦部疼痛部位在后腦及頸項,則加用葛根10克。
兩組患者均接受3個療程的治療,每個療程為10日。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這三項指標。總有效率則為(顯效+有效)/本組患者數×100%。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液流速異常情況。
1.4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頭痛降至<2度,發作頻率明顯降低。有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較之前有所改善,頭痛發作頻率有所降低。無效:治療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一。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液流速異常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腦血液流速異常例數分別為45例、43例,治療后,兩組患者腦血液流速異常例數分別為1例、4例,觀察組患者腦血液流速異常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二。
3 討論
在臨床中,偏頭痛屬原發性頭痛類型,臨床癥狀表現為搏動樣頭痛,以及中重度頭痛等。一般來說頭痛均在偏側,同時會伴聲音刺激、惡心、嘔吐等加劇頭痛癥狀的情況。頑固性偏頭為一種常見癥狀,在中醫領域認為頭屬諸陽之會,在巔高之上,因此諸多致病因均和“風”之間存在關聯,風邪侵襲,痰濕阻遏者,均會致使氣血不暢,進而導致頭痛癥狀的產生[3]。
頑固性偏頭痛具備病情反復、及慢性發作等諸多特征,滿足我國相關中醫理論。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治療頑固性偏頭痛患者,主要以活血通絡和祛風止痛為治療準則。
在自擬止痛藥方中,包括白芷、川穹、紅花、桃仁以及天麻等藥物。川穹能夠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為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疾病的關鍵藥物,羌活以及白芷等藥物,則能夠起到疏風止痛的作用,丹參能夠起到活血除燥的作用[4]。對于肝火旺盛的患者來說,還應加用菊花以及石決明等藥物,以此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對于血瘀患者來說,則應加用紅花以及桃仁等藥物,以起到止痛化瘀的作用。
據我國藥理分析結果顯示,活血化瘀類藥物具備舒張血管,下降血管阻力,促進微循環等諸多作用,且加入運用引經藥物,還能夠讓藥物快速至病灶中,從而則能夠提高藥效。
我國現代醫學則認為,頑固性偏頭痛屬身心疾病的范疇中。因人會體現出抑郁、焦躁等情緒,而這類情緒正為導致頑固性偏頭痛較難控制的關鍵因素。西藥谷維素、黛力新以及阿普唑侖等藥物,均能夠起到調節神經,穩定情緒等諸多作用,再輔以中藥息風止痛活血通絡湯,則利于改善患者的偏頭痛癥狀,增強臨床治療的效果,在改善患者腦血流圖情況方面也具備顯著效用[5]。由上述可知,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更利于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疾病。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腦血液流速異常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
總之,中西醫結合在頑固性偏頭痛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尤為積極,值得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李佩珊,過偉峰.溫經散寒、祛風清火法治療頑固性偏頭痛體會[J].中醫雜志,2016,57(12):1071-1072.
王忠平,周凱,袁德培.中西醫結合治療偏頭痛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3):86+89.
程家琴,賀月.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2):114-115.
鄭艷,何勇.中西醫結合法用于治療偏頭痛患者的效果評價[J].大醫生,2017,2(04):25-26.
羅衛東,王俊力,蔡亞仙,陳國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偏頭痛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07):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