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慢性盆腔炎婦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方法:隨機選取杭州市余杭區婦幼保健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給予不同治療藥物展開臨床治療,其中研究組接受中藥盆腔灌入進行治療,對比組接受常規西藥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研究組臨床療效高于對比組,其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盆腔灌入治療應用在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中,能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有效率,使患者康復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此外中藥盆腔灌入治療還能幫助患者規避大量風險,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可以將中藥盆腔灌入治療,作為慢性盆腔炎的常規有效治療方案。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婦科疾病;中藥盆腔灌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慢性盆腔炎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婦科疾病,其主要指發生在女性內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慢性盆腔炎病情反復性較強,通常病發后患者需長期接受治療,但據大量數據統計表明,常規西藥治療應用在該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其局部盆腔不適治療效果有限,且容易引發藥物不良反應,并且增加患者治療周期,再加上該疾病在我國的病發率愈來愈高,因此需要考慮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案,以提高該疾病臨床療效[1-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杭州市余杭區婦幼保健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各50例患者,其中研究組年齡32歲至49歲,平均年齡(38.7±5.2)歲,對比組年齡30歲至50歲,平均年齡(38.5±4.9)歲。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最低標準:宮頸舉痛或者子宮壓痛或者附件壓痛;附加標準:體溫超過38.3℃,宮頸或者陰道有黏液膿性分泌物,陰道分泌物0.9%NaCl涂片見到大量白細胞,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實驗室證實的宮頸淋病奈瑟菌或衣原體陽性。若出現下腹痛的女性,能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排除合并其他臟器、循環系統疾病。
1.2 方法
1.2.1 研究組
研究組接受中藥灌入治療,藥方選擇紅藤湯,藥材包括紅藤、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各30g,當患者人在腹部疼痛的癥狀時,追加香附、延胡索各10g,當患者腹部包塊時,追加莪術、桃仁各10g,以上藥物均加入100ml清水煎熬成濃湯后,經盆腔灌入治療,一日一次。此外還可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給予患者中藥口服治療,治療方案選擇香附6g,厚樸、枳殼、元胡各10g,當歸、赤芍、川斷、桑寄生各12g,丹參、敗醬草各30g。采用溫水煎服的方式使用,一日一劑,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對比組采用常規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藥物選擇克林霉素(武漢普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09),使用方法和劑量嚴格遵照醫囑,一日兩次,將1.2g該藥物混合250ml生理鹽水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以上治療均持續4周后對比療效。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參考《中華婦產科學》和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緩解展開統計,其中痊愈:患者腹部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分泌物恢復正常,身體各項免疫指標均恢復正常水平。有效:患者腹部疼痛癥狀得到有效改善,身體免疫指標均得到提升。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明顯改善。最終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1.3.2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陰道炎癥、不育以及失眠等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嚴格參考臨床資料展開統計,確保數據統計的準確性。
1.3.3 炎癥指標
觀察患者接受治療后血常規、CRP、TNF-a等炎性指標參數,指標參數均以患者接受治療后炎癥指標檢測結果展開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軟件對研究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用t和X±S表示計量單位進行抽樣檢測,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1,研究組臨床療效為痊愈、有效以及總有效的比例明顯高于對比組,其臨床療效為無效的比例低于對比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
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2,研究組經治療后陰道炎癥、不育以及失眠等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炎癥指標參數
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3,研究組CRP、TNF-a等炎性指標參數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疾病病情反復性較強,患者在病發后通常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治療,才能有效緩解不適癥狀。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外源性病毒侵入以及沙眼衣原體感染均易導致該疾病病發,此外頻繁的性活動以及分娩等因素同樣會導致該疾病病發,分泌物異常,腹部脹痛、腰骶酸痛是該疾病主要臨床癥狀。應用在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中的治療方案以抗生素靜脈滴注為主,但大量臨床應用發現,常規的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不能有效地抑制疾病復發,進而導致患者治療周期延長,因此需要考慮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案[4-5]。
常規的抗生素藥物治療,如克林霉素等是應用在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藥物。該類藥物雖然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增長,但藥物的使用會引發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安全性較低。同時采用常規的抗生素藥物治療,其治療周期較長,患者極易在治療階段出現心理疾病等并發癥,因此不利于患者治療體驗的提升[6-7]。
中藥盆腔灌注治療是針對慢性盆腔炎的有效中藥治療方案,其通過將中藥保守灌注進入盆腔,并聯合口服中藥藥劑,能快速緩解患者下腹疼痛癥狀,并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此外中藥盆腔灌注治療在應用過程中,還不易引發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僅有少數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在停止用藥后即可自行恢復。由此可見其安全性較高,在患者接受治療階段,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其治療周期,提高疾病康復效率以及減少疾病復發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8-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中藥灌注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統計得知,其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炎癥指標參數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藥盆腔灌入治療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患者接受相應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不僅提高了疾病治愈率,還減少了疾病的復發率。此外,中藥盆腔灌入治療的應用還能有效規避患者病發后的風險因素,降低其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發生率,進一步降低醫療事故發生率,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因此可以將中藥盆腔灌注治療作為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生艷芬.婦產科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2):57-58.
王東燕.婦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臨床治療分析[J].醫學信息,2017,30(2):94-95.
于雪艷,王巖,王玉錦.中藥湯劑保留灌腸配合微波理療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2017,4(1):3-4.
王玥,王蕾,楊秋麗.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9):9379-9379.
黃蘭.金剛藤膠囊治療慢性盆腔炎90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7):115-116.
耿盼盼,張鑫.紅藤灌腸湯保留灌腸及藥渣外敷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5):692-695.
田亞玲.中醫治療60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0):13693-13693.
康小前,汪為芳.連續性健康教育對盆腔炎患者健康知識及治療依從性的臨床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3):1820-1823.
黃蕓.左氧氟沙星聯合奧硝唑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1):80-81.
田甜.臨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3):54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