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鑫磊 史學良 徐爽 李仕奎 李景

【摘 要】目的:探究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無創通氣的應用。方法:選取2019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胸心外科8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開展此次研究,采用電腦隨機數字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比組42例進行有創通氣治療,研究組42例進行無創通氣治療,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數據顯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38%,對比組為2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進行無創通氣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臨床整體運用效果較好,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在臨床中值得進一步推廣運用。
【關鍵詞】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無創通氣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04-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oracic surgery.Methods: From February019 to November019,84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42 patients in contra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vasive ventilation ,42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was analyzed.Results: data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38% in the study group and8.57%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5).Conclusi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急性呼吸衰竭是各種原因引起肺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使患者不能進行良好的氣體交換,誘發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異常與新陳代謝紊亂,在臨床治療中及時改善患者的通氣狀況是基本治療內容。現就我院心胸外科的8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研究無創通氣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19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數字法1:1的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研究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在35-71歲,平均年齡(55.8±3.4)歲;對比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在36-70歲,平均年齡(56.2±3.2)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開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義。
納入標準:納入確診為急性呼吸衰竭并在我院心胸外科就診的患者;納入未合并多種重大疾病的患者;納入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的患者。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異常的患者;排除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排除臨床病歷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首先進行止咳祛痰與抗感染治療,及時進行吸氧、支氣管擴張劑、呼吸興奮劑和抗生素治療,觀察患者的生命指標與機體功能。
對比組采用有創通氣,首先對患者的血壓與心率進行檢測,采用簡單的呼吸囊進行搶救,潮氣量需控制在1500ML范圍,患者病癥減輕采用呼吸機間接呼吸方式輔助患者呼吸,出現并發癥或者不良反應的患者需要及時拔掉氣管[1]。
研究組采用無創通氣,患者半臥位,戴上氧氣面罩,采用呼吸機輔助患者良好呼吸,穩定患者的吸氣壓力、氧流量和血氧飽和度,促使患者順暢呼吸,在此過程中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穩定機體指標[2]。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常見不良反應為皮膚紅腫、精神緊張、腹脹或腹痛。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分析用SPSS20.0進行,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卡方檢驗。有統計學意義參考P<0.05。
2 結果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2.38%)小于對比組(28.57%),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呼吸衰竭對患者的健康損傷嚴重,病癥較重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其病癥發展狀況與患者的通氣改善有較大的關系,及時的恢復患者通氣與換氣功能是重要的治療內容。
研究結果為:急性呼吸衰竭中進行無創通氣能夠更好的恢復患者的通氣與換氣功能,同時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有更高的臨床運用價值,原因分析為:急性呼吸衰竭在臨床中的主要病癥為呼吸困難、發紺和呼吸急促,其發病與呼吸系統的諸多病癥相關,通氣與換氣是維持多項生命指標的基本,無創呼吸在臨床中能夠較好恢復患者的通氣與換氣,維持患者的生命指標,促使患者恢復健康。
無創通氣不會對患者造成顯著的創傷,可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有效輔助治療,應該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海濤.無創正壓通氣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診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9,14(34):44-45.
[2] 李文,劉雙,安春榮,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心臟術后急性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6):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