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賢 劉元昆


【摘 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理分析及臨床療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從本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選擇64例進行研究,將患者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順序編號,隨機分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2例,前者給予孕三烯酮治療,后者給予米非司酮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和激素水平。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75.00%,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促黃體生成素(LH)、 血清雌二醇(E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H、E2均降低,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治療中,米非司酮能夠改善患者激素分泌水平,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薦。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米非司酮
【中圖分類號】R711.7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36-0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常見婦科疾病,多發于育齡期女性群體中,據流行病學資料[1]顯示,目前我國發病率在7-10%左右,且此疾病會導致不孕情況,由此原因導致的不孕情況占不孕患者的30-40%左右,因此臨床尤為重視此疾病治療探究。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采取藥物保守治療方式,效果較為理想且安全,但具體藥物選擇尚存整體,需進一步探究。本文分析了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理分析及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從本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選擇64例進行研究,將患者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順序編號,隨機分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2例。對照組年齡22-49歲,平均(35.88±2.65)歲,其中已生育18例,未生育14例,R-AFS分期: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2例;試驗組年齡23-48歲,平均(35.21±2.77)歲,其中已生育17例,未生育15例,R-AFS分期:Ⅰ期:7例,Ⅱ期:11例,Ⅲ期:14例。上述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孕三烯酮(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80020)治療,2.5mg/次,每周給藥2次,口服給藥;試驗組給予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3551)治療10mg/次,1次/d,口服給藥。兩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治療期間叮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禁止性生活,飲食清淡且注重營養攝入,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1)激素水平評估,治療前1d和治療后8周檢測比較,包括:促黃體生成素(LH)、 血清雌二醇(E2);(2)治療效果比較,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腹痛、盆腔觸痛等癥狀消失,盆腔觸痛結節消失,2個月內月經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癥狀、月經緩解,結節縮小;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x2 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t值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0.05。
2 結果
2.1治療效果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75.00%,P<0.05,詳見表1。
2.2激素水平
兩組患者治療前促黃體生成素(LH)、 血清雌二醇(E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H、E2均降低,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變位置在卵巢,發病后患者出現性交痛、痛經和盆腔包塊等癥狀,患者出現明顯不適情況,病情嚴重會導致不孕,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目前尚無特效治愈方式,臨床可采取藥物保守治療,但是具體用藥方案尚無定論,值得進一步探究[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LH、E2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原因分析如下:孕三烯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三烯19去甲甾類化合物,能夠作用于子宮內膜和異位病灶,促使其細胞失活并退化,最終促使病灶萎縮。而米非司酮是一種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其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藥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藥物可作用于異位內膜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促使其水平降低,減弱異位內膜的激素支持,促使其退化,從而發揮治療效果,但是與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還可作用于下丘腦,起到抑制作用,同時對黃體生成素具有抑制作用,減少其釋放量,抑制內膜和卵泡發育,強化療效。此外米非司酮不會干擾機體內部正常激素水平,給藥后不會引起激素紊亂情況,利于卵巢功能恢復。
綜上,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治療中,米非司酮能夠改善患者激素分泌水平,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李友云, 張麗, 王永超,等. 補腎活血方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的臨床研究[J]. 中華中醫藥學刊,019,37(4):1021-1024.
[2] 向英. 大黃 蟲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研究[J]. 現代藥物與臨床,019,4(6):1818-1821.
[3] 吳玲姣, 鄧曉楊, 徐蕾,等. 腹腔鏡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有生育要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019,45(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