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馬來西亞的威權政體及其有利作用

2020-08-31 15:05:11李江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8期

摘要:馬來西亞在1969年出現“5·13”族群沖突事件之后,該國的執政當局就實施了多項具有威權性質的政策,該國也進入了威權政體時期。該國的威權主義政策包括加強對經濟事務、社會團體人員、高等院校人員、大眾傳播媒介、議會競選時間、議會選區劃分等方面的管控。但是馬來西亞在威權政體時期實現了國家經濟的較快發展,提高了馬來人的經濟實力,縮小了馬來人與華人的經濟差距,為減少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沖突事件,維護該國社會的總體穩定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國陣在此期間也獲得了國會眾議院、州議會的多數議席,牢固地掌握著該國的執政權力。

關鍵詞:馬來西亞;威權政體;族群沖突;執政權力

基金項目:西華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外部力量參與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412802)

中圖分類號:D73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08-0097-07

威權政體又稱為威權主義、威權政治、權威政體、權威主義等,它是介于民主政體與極權政體之間的政治體制。目前學術界對威權政體的概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可從相關研究看出該政體的特征。如蕭功秦認為,廣義的權威主義是指“統治者把他們的意愿強加給社會成員而不顧及后者的意愿”①。盧正濤認為,威權政治是指在那些獲得政治獨立的國家存在的,在形式上保留政黨、議會、選舉等民主制度,但實際上國家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② 劉德源將威權主義界定為,“在民主的外殼下,以既包含民主成分又包含集權強制成分的威權手段,來取得政權和治理國家的一種政治形式”③。綜合上述分析,本文認為,威權政體是指執政者能夠通過名義的選舉,借助威權的方式持續掌握國家政權;執政者的意志滲透到社會的多領域,社會民眾只能有限地參與社會活動的政體。在威權政體中,執政者對反對黨的政治參與設置了多種限制因素,所以該國的反對黨難以通過選舉的途徑獲得執政權。該政體的執政者為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經常加強社會事務的控制,例如通過國家法令、行政手段、暴力機構等方式限制社會民眾的集會、結社、思想、言論等方面的自由權利,即是社會民眾的人身權利經常受到損害。此外,威權政體的執政者經常致力于新型國家的建構,推動經濟發展,以增強社會民眾的凝聚力,提高執政者的執政合法程度。

馬來西亞政府在1969年的“5·13”族群沖突事件發生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威權主義政策。國際民主測評機構政體4(Polity IV)將馬來西亞1969年的民主指數降低至1分,認為該國屬于典型的威權政體。馬來西亞在1974開展國會選舉之后,政體4才將該國的民主指數提高到4分,認為該國屬于選舉型威權政體。在1995年至2007年期間,政體4將馬來西亞的民主指數降低至3分,認為該國政體的威權性質更加顯著。在馬來西亞的2018年大選,希望聯盟奪取了該國的執政權,該國的執政權力實現了國家獨立以來的首次更替。但是在2018年大選之前,國陣長期掌握著馬來西亞的執政權,并且通過多種方式管控著該國的經濟、社會事務和議會選舉事務。因此,馬來西亞從“5·13”族群沖突事件發生之后至2018年大選之前實行的是威權政體。

一、馬來西亞威權政體的產生原因

馬來西亞從國家獨立至1969年大選之前實行的是民主政體,社會民眾在此期間可以自由地開展社會活動,該國議會主要開展的是競爭型選舉。然而該年的“5·13”族群沖突事件發生之后,該國加強了對經濟社會事務、議會選舉活動的管控,使該國轉變成了威權政體。因此,“5·13”事件成為了馬來西亞從民主政體向威權政體轉變的轉折點。

(一)該國1969年大選的狀況

馬來西亞的巫華印聯盟曾經在“1965年4月同東馬兩州的‘聯盟黨組成所謂‘馬來西亞聯盟黨”④ (以下簡稱聯盟黨)。該聯盟黨在1969年大選只獲得國會眾議院的66個議席,其中印度人國大黨、馬華公會、巫統獲得的國會眾議院議席數分別是2個、13個、51個,與1964年大選相比,“巫統少8席,馬華少14席,印度國大黨少1席。”⑤由此可知,這些政黨在該屆大選獲得的國會眾議院議席數呈現減少的趨勢。馬華公會還失去了華人占多數的檳城州的執政權,作為反對黨的民政黨獲得了該州的執政地位。該國的反對黨在1969年大選獲得了國會眾議院的37個議席,其中泛馬伊斯蘭黨獲得國會眾議院的12個議席,“民主行動黨13席,民政黨8席,人民進步黨也拿到了4席。”⑥ 反對黨獲得的國會眾議院議席數也比上一屆大選多了23個。盡管該國的反對黨在該屆大選還是沒有獲得執政權,但也使得聯盟黨首次沒有獲得國會眾議院2/3的議席數。該國的憲法也規定“修改本憲法的法案(不包括本款規定作為例外的修改)和對根據第10條第(4)款通過的法律進行修改的法案,除非其在二讀、三讀時獲得國會各院全體議員2/3的票數贊同,否則不得通過”⑦。這種選舉結果意味著聯盟黨難以再隨意地修改有關法律,以實現自身的執政意志。

(二)“5·13”族群沖突事件的發生

多數馬來人對反對黨能通過議會選舉來改變政治局勢的現象,感到恐慌和震驚。但是非馬來人對反對黨取得的議會選舉進步感到高興。民政黨、民主行動黨的青年支持者在吉隆坡大街上舉行了祝捷游行活動,他們要求馬來人州長哈侖搬出官邸,理由是他在這次大選沒有獲勝。他們“路經吉隆坡當時有3萬居民的最大的馬來人居住區時,還發生了一些不當行為,宣泄了不好的情緒”⑧。憤怒的馬來人在1969年5月13日也舉行了反祝捷的游行活動。當這兩個游行群體相遇時,他們激烈地斗毆。根據相關報告顯示,“這次族群沖突共造成196人死亡,其中馬來人25名、印度人13名、華人143名、其他15名;受傷的總共439名,其中馬來人127名、印度人26名,華人270名,其他16名;另外還有39名失蹤,分別是馬來人7名,印度人7名,華人25名”⑨。由此可知,華人在這次沖突事件中死亡、受傷和失蹤的人數最多。馬來人在這次事件中還隨意地破壞華人的住房、商鋪、汽車等。這種族群沖突事件也很快蔓延到了吉隆坡的其他地區。

(三)馬來西亞威權政體的實施

面對吉隆坡的混亂局勢,馬來西亞元首果斷地中止了國會,暫停了憲法實施,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并且組建了由副總理拉扎克領導的全國行動委員會。在該國軍隊、警察的強力鎮壓下,吉隆坡逐漸恢復正常。作為該國獨立之父的拉赫曼也被要求承擔這次族群沖突事件的主要責任。在黨內外的各種壓力之下,拉赫曼在1970年被迫辭去了馬來西亞總理和巫統主席的職務,拉扎克接任了這兩個職務。直到1971年2月,馬來西亞的國會重新恢復運作,該國的緊急狀態才宣告結束。由此可知,“5·13”族群沖突事件破壞了馬來西亞國會、憲法的正常運作,也使該國政體的民主程度逐漸降低。隨后,拉扎克執政下的馬來西亞在經濟、社會、議會選舉等領域實行了多項威權政策,多數民眾參與政治活動意愿急劇減弱,議會選舉的競爭程度明顯降低,議會選舉成為了馬來西亞名義上的民主形式。因此,馬來西亞政體的民主性質持續弱化,它的威權性質也變得更加顯著。

二、馬來西亞威權政體的表現

在分析了馬來西亞政體由民主向威權轉變的原因之后,還有必要繼續探討該國威權政體的具體表現形式。事實上,馬來西亞在“5·13”族群沖突事件之后,加強了經濟事務、社會事務和議會選舉事務的控制。

(一)加強經濟事務的控制

馬來西亞執政當局在1971年至1990年實施了新經濟政策,包括政府加大住房、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支出,為本國的大米、橡膠等農產品設置最低保護價,對國外進口大米實行準證制度,并且制定“很高的稅率,使進口大米的價格大大高于本國大米,以保護本國稻農的利益”⑩。為增強馬來人的經濟實力,新經濟政策規定只有馬來人的股權人員或官員才有資格管理石油、船務、航空等領域的公司。該國在1975年制定的《工業協調法令》也規定,內閣的貿工部長擁有審批制造業執照的權力,馬來人應當占企業員工總數的一半,馬來人也應當擁有企業的30%股權。馬來人可以優先獲得鋼鐵、交通、建筑承包、土地開發、天然氣和石油開采等領域的執照。馬來西亞在1991年至2000年實施了國家發展政策,包括加強電子和電器產品、紡織品的技術研究與開發,提高工業勞動者技術水平;繼續增加馬來人在企業管理領域的數量,允許馬來人在國企中占有更多的股權,馬來人享有優先獲得貸款的權利。該國從2001年起實施了國家宏愿政策,包括積極“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繼續提高制造業的科技水平;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抑制國內通貨膨脹率;繼續增加馬來人在國有企業的股權以及馬來人在高級行業的人數,改善貧困偏遠地區、東馬地區馬來人的經濟狀況。因此,馬來西亞實施的這三個政策,既注重管控該國的經濟事務,也在較大程度上照顧了馬來人的經濟利益。

(二)加強社會事務的控制

馬來西亞執政當局為維護社會的總體穩定,在威權政體時期制定了多項具有強制性的法令,并通過這些法令加強對社會團體人員、高等院校人員及大眾傳播媒介的有效控制。

第一,管控社會團體的人員。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伊斯蘭教復興運動在馬來西亞的興起,伊斯蘭黨的宗教活動也逐漸地損害該國的世俗政權,所以該國政府通過《內部安全法令》,防范和打擊伊斯蘭黨的人員、伊斯蘭教的人員。馬來西亞政府還通過該法逮捕了危害社會秩序,損害政府權威的其他社會團體的人員,例如批判政府的反對黨人士、華人教育界人士。 2007年11月25日,馬來西亞的印度人非政府組織——興都權利行動力量在吉隆坡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抗議英國殖民者剝削印度人勞工,要求英國政府進行賠償。但是馬來西亞政府卻派遣警察逮捕了該組織的五名領導人。此外,馬來西亞國會還在1981年4月通過了《社團法令》修正案,該法案將馬來西亞的社會團體分為聯誼性團體和政治性團體,沒有該國國籍的人員不能參加政治性團體;該國社團注冊官擁有決定社團性質的權力。如果社團注冊官認為某社團能損害該國的安全,社團注冊官就會取消該社團的注冊資格,那些行為受限制或被判有罪的人員也不能在社會團體擔任職務。可以說,馬來西亞政府通過利用具有威權性質的法令,嚴格管控了該國社會團體人員的行為。

第二,管控高等院校的人員。例如,馬來亞大學的學生指責該國政府的部分施政行為,并且要求政府推動改革。學生們在1967年公開反對該國政府對農民的暴力行為;該校的學生會在1969年還向政府表達了加強國家建設、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意愿。拉扎克上臺執政后,他認識到高校學生開展的活動能損害政府的權威,所以他組織修訂了原有的《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修訂后的《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規定,教育部長擁有管理和指導大學及其學院的教育事務、行政事務的權力。該法令還規定大學理事會由官方代表及5名具有學術身份的人員組成,如果該理事會認為校內某社團的活動違反了《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有關條例,損害了學校名譽,便可取消該社團的注冊資格。該法令還規定大學社團不能支持或反對任何政黨、機構和社會人士,違反該條例的學生將被處罰1000馬元或被監禁六個月。

馬來西亞修訂后的《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將大學學生會改為學生代表理事會,該代表理事會只能從事增加學生福利、增強學生紀律以及開展大學理事會允許的活動。該代表理事會必須獲得大學理事會的許可,才能使用基金開展有關活動。由于馬來西亞的大學生在1971年至1975年仍然開展了一些抗議政府的活動,所以該國在1975年再次修訂了《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再次修訂后的法令要求,解散所有大學的學生團體,所有的大學生不能加入政黨及工會,廢除學生代表理事會的部分權力。該法令還規定,如果大學校長或教育部長認為某學生違反了法令的有關條例,但是該學生不能證明自己無罪,那么該學生就會喪失學籍資格;以前被判違反該法令的人員不能再申請為大學的學生。再次修訂后的《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對大學生的活動提出了更多限制條件。該法令規定,大學理事會不再擁有委任大學校長的權力,必須由最高元首根據教育部長的提議進行委任,大學理事會的主席、署理校長也必須先由教育部長提議人選,然后最高元首根據提議人選名單進行委任。“有關理事會成員的規定也有所變動,理事會成員中需有5名學術人員的規定被減至2名。” 因此,該法令減少了大學理事會管理學校的權力,馬來西亞政府也進一步加強了對大學重要職務的管控。

第三,管控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媒介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處于社會民眾與傳播者之間的媒介,包括報紙、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互聯網等,它們能發揮信息傳遞、宣傳教育的作用。如果執政者對大眾傳播媒介管控不力,部分大眾傳播媒介可能會報道一些不利于該國執政者統治的信息,使執政者在該國的政治合法性受到損害。馬來西亞在威權政體時期加強了對大眾傳播媒介的管控。該國制定的《煽動法令》將“煽動”定義為,發布能引起階級之間、族群之間敵意的言論,質疑憲法規定的馬來人擁有特權的條文以及做出其他能引起政黨成員、社會民眾不滿的行為。馬來西亞政府對違反該法令的人員進行了嚴厲懲治,如該國警方在1976年6月逮捕了多名報道或批評巫統內部黨爭的媒體編輯,在2003年查封了質疑馬來人特權的“‘當今大馬的服務器與編采部的19臺電腦”。在1972年制定的《官方機密法令》中規定,只要是被認定為是機密性質的文件都是官方機密,如果沒有得到官方許可,就將這些機密文件內容向外界發布,屬于犯罪行為,犯罪者會被判兩年的強制性監禁。該法令主要是針對那些隨意報道國家機密文件內容的新聞記者。該國經常依靠這兩部法律審核新聞媒體向社會人員發布的內容,制止新聞媒體發布反動言論。

馬來西亞政府還通過實施許可證制度管控報業。按照馬來西亞1984年頒布的《印刷及出版法令》規定,該國報業每年都要申請一次出版準證,但是政府的內政部長可以根據自身意愿,“發出版準證給任何人或者拒絕發出任何出版準證,甚至可以隨時作廢、凍結、撤銷和否決任何出版準證”。如果“編者、印刷者、出版者惡意出版錯誤消息,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款2萬林吉特或二者并罰。” 由于擁有出版準證的報業能獲得巨額的商業利益,這些報業為了保住出版準證,使自己的商業利益不受到損失,所以它們通常很謹慎地對外發布信息。所以馬來西亞政黨傾向于利用執政權力,對外發行報紙,掌控社會輿論。例如,巫統通過獲得新海峽時報集團的大量股份,掌控了該集團轄屬的《馬來先鋒報》和《新海峽時報》。其中《馬來先鋒報》是該國發行數量最多的馬來語報紙,《新海峽時報》是英文報紙,在該國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馬華公會通過獲得華仁控股公司的較多股份,掌控了該國的英文報《星報》和中文報《中國報》、《南洋商報》。其中《南洋商報》、《中國報》是該國三大中文報中的兩種,每日發行量較多,支持的讀者也較多。此外,“幾家小型淡米爾報紙的所有權,為馬來印度人國大黨的主席與妻子所有”。國陣通過掌控該國的馬來文、中文、英文和淡米爾文的有關報業,使這些報業自覺地發布有利于該聯盟執政的信息,加強對聯盟的認可,擴大聯盟在該國的社會影響力。

(三)增強議會選舉的控制

馬來西亞的選舉機構是選舉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編制、修訂選民的名冊,組織開展國會眾議院及各州的立法會選舉。“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5名委員組成,由最高元首與統治者會議協商后任命”。由于馬來西亞的總理公署在行政上管轄著選舉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也類似于該國的普通公務員,該國政府在大選中也多次派遣公務員擔任投票的主持人、計票員和監察員。因此,馬來西亞政府實際上管控著議會的選舉委員會,通常按照有利于獲得議會更多席位的原則,通過選舉委員會管控該國的議會競選時間以及議會的選區劃分。

第一,管控議會競選時間。議會競選時間的長短能影響參與競選的政黨獲得議席數量。如果議會競選時間較長,參與競選的反對黨候選人就有較多時間向選民宣傳本黨的競選綱領,表達未來的施政理念,使更多選民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及代表的政黨,所以議會競選時間較長通常有利于反對黨及其候選人。如果議會的競選時間較短,反對黨有可能無法安排人員到有關選區參與競選,使執政黨競選人自動獲得這些選區的議席。反對黨競選人也可能沒有充足時間與選民進行交流,使選民對反對黨競選人認識不足,難以獲得這些選區的議席。然而,選民通常知道執政黨的執政績效,也了解該黨競選人的施政理念,所以議會競選時間較短有利于執政黨及其競選人。在馬來西亞的大選年份,國陣的主席通常是在該聯盟做好大選準備的前提下,突然宣布解散國會眾議院,開展國會眾議院及西馬地區州議會的選舉,然后通過該聯盟管控的選舉委員會宣布大選的競選時間,經常使反對黨在大選中陷入被動的局面。

馬來西亞在威權政體時期的大選競選時間通常較短。例如,該國1982年的大選從4月7日提名,4月22日投票,競選時間僅15天,1990年的大選從10月11日開始提名,10月21日進行投票,競選時間只有10天,1999年的大選在11月20日提名,11月29日投票,競選時間只有9天,2004年大選在3月13日提名,3月21日投票,競選時間只有8天。由此可知,該國在這些年份的大選競選時間呈現減少的趨勢。馬來西亞的大選競選時間較短,所以該國的反對黨在部分難以做好充分的競選準備、難以組織黨內的成員在有關選區人競選議會席位的選區,國陣的候選人有時在投票日就自動獲得了議席。例如,在該國的1990年大選,反對黨在部分選區沒有安排競選人,國陣在這些選區就直接獲得了國會眾議院的2個議席。在2004年大選,國陣在部分選區也沒有遇到反對黨的競選人,所以國陣在該屆大選直接獲得國會眾議院的14個議席和西馬州議會的7個議席。因此,國陣在馬來西亞威權政體時期通過借助選舉委員會,掌控了議會的競選時間,使該聯盟在國會眾議院、西馬州議會競選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第二,管控議會的選區劃分。議會選區劃分的公正程度能影響參與競選政黨獲得的議席數。如果議會選區劃分較公正,反對黨與執政黨就能在各選區公平地爭奪議會議席,兩者獲得的議會議席比率與選民的選票比率也會相差不大。如果議會的選區劃分不公正,反對黨在選區就難以獲得公正的選舉結果,很可能會出現反對黨獲得較高的選民選票比率,卻獲得較低的議會議席比率;執政黨獲得較低的選民選票比率,但是獲得較高的議會議席比率的現象。盡管馬來西亞的憲法規定,國會眾議院的“選區總數與議員名額相等,每選區選舉一名議員。州立法議會議員的選舉,各州劃分為與當選議員數相等的選區,每一選區選舉一名議員”。但是國陣掌控下的選舉委員會不是按照該國的人數平均劃分國會眾議院和州議會的選區,而是按照族群的居住情況劃分選區。由于在該國的威權政體時期,多數馬來人及原住民支持國陣的候選人,所以該國的選舉委員會就在馬來人及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地區多劃分選區,在華人集中居住的地區以及三大族群混合居住的地區少劃分選區,這樣就造成了選區大小不同,大選區的選民數量經常是小選區的選民數量的幾倍。例如東馬地區的沙巴州、砂撈越州的人口數量占該國總人口數量比率較低,但是由于這兩個州主要居住的是馬來人及原住民,所以這兩個州獲得的選區比率遠遠大于它們在全國的人口比率。馬來西亞也是按照多數代表制原則來選舉產生國會眾議院及州議會的議員,所以該國小選區的選票價值要大于大選區的選票價值。不同選區的票不等值現象也意味著該國選舉的公正性不足。

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擁有重新審查和劃分國會眾議院和州議會選區的權力,但是在該國的威權政體時期,選舉委員會通常不是根據選區選民數量的變化重新劃分選區,而是根據國陣與反對黨在各選區的競選情況重新劃分選區。如果國陣的成員黨在某選區的競選實力較弱,但是反對黨在該選區的競選實力較強,選舉委員會就可能在下次大選中將該選區與其他選區合并,或者是將該選區再分成幾個選區,通過合并或者分化有關選區的方式,降低反對黨在這些選區的得票率。選舉委員會對國會眾議院、州議會選區劃分的管控,使國陣在大選中獲得了較多的選舉利益,反對黨在大選中的利益受到了損害。例如,國陣在1982年大選只是獲得國會眾議院選舉的60.5%選票,但是該聯盟獲得了國會眾議院85.7%議席,反對黨獲得了國會眾議院選舉的39.5%選票,但是只是獲得14.3%議席。國陣、反對黨在1990年大選分別獲得國會眾議院選舉的51.9%、45.4%選票,但是它們獲得的國會眾議院議席數比率分別是70.6%、29.4%。國陣、反對黨在1999年大選分別獲得國會眾議院選舉的56.5%、43.4%選票,但是它們獲得國會眾議院議席數比率分別是76.7%、23.3%。由此可知,國陣在這些大選年份獲得的國會眾議院議席數比率大于獲得的國會眾議院選票比率,反對黨在這些大選年份獲得的國會眾議院議席數比率小于獲得的國會眾議院選票比率。這種選舉結果是有利于國陣,而不利于反對黨的。

三、馬來西亞威權政體的有利作用

馬來西亞的執政當局對經濟事務、社會事務、議會選舉事務的控制,對該國產生了有利的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提高馬來人的經濟實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陣的執政權力等方面。

(一)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政治體系的執政者適當地管控經濟事務,有利于該國經濟的有序發展。馬來西亞執政當局在威權政體時期干預該國的經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該國的經濟發展。例如,1988年至1995年,馬來西亞經濟以超過9%的增速保持增長,該國199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甚至超過了10%,成為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在199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794.5億馬元,比該國1970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671.42億馬元。進入了21世紀,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也較快。例如,該國2013年至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都保持4.5%—9.0%的增長率,其中該國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35萬億馬元,比2016年增長5.9%。該國2017年的貿易總額比2016年增長19.4%,其中該年度的進口貿易總額、出口貿易總額分別增長了19.9%、18.9%。由此可知,馬來西亞在威權政體時期總體上保持了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為該國執政當局的政治統治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提高馬來人的經濟實力

馬來西亞執政當局在威權政體時期所實施的照顧馬來人利益的政策,改善了馬來人的經濟狀況。例如,在1970年,每個馬來人家庭的月平均收入只有172馬元,但是每個馬來人家庭1990年的月平均收入達到了940馬元。在此期間,馬來人家庭的月平均收入增加了768馬元。馬來人在1990年占該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率分別達到了49.8%、50.9%,與1970年相比,馬來人在這些產業的就業人數比率明顯提高。更多的馬來人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工作,有利于他們獲得更多收入。1970年,馬來人的貧困率高達64.8%,但是馬來人在1990年的貧困率下降至23.8%,馬來人在此期間的貧困率下降了41%。馬來人在1970年的企業股權占有比率是2.4%,但是馬來人在1990年的企業股權占有比率達到了19.3%,馬來人在此期間的企業股權占有比率提高了16.9%。馬來人的企業股權占有比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強馬來人在企業運作過程中的話語權,有利于他們獲得更多的企業股權收入,進一步地縮小他們與華人的經濟差距。

(三)維護社會的總體穩定

馬來西亞政府通過管控伊斯蘭黨人員的行為,有效地維護了該國的世俗政權,非伊斯蘭教徒的生活方式也沒有受到損害。通過管控社會團體人員的行為,有效地制止了社會動亂現象的出現,維護了社會的正常秩序,通過嚴格管控高等院校人員的行為,在較大程度上維護了馬來西亞政府的權威,促進高等院校按照執政黨的意志發展。該國政府對新聞媒體、報業的嚴格管控,有效減少了這些大眾傳播媒介宣傳損害政府的形象、容易引發社會民眾恐慌與對抗信息的行為。馬來西亞的民眾對“5·13”族群沖突事件長期保持著忌憚心理,該國也通過制定與實施多項法律管控社會民眾的行為,所以該國民眾通常是按照法律規定的途徑表達合理訴求,也盡量避免族群沖突事件的再次發生。例如,馬來西亞教育部在1987年9月委派了多名不懂華語的人員擔任華小的高等職務,華人也只是通過罷課、貼宣傳標語等非暴力的方式表示抗議,最終該國政府通過“茅草行動”拘留了那些主張華小罷課的人員,取消了那些煽動族群對立情緒的報業的出版準證。后來,馬來西亞政府重新制定了必須懂華語的人員才能擔任華小高等職務的政策,這次華小高職事件才得到順利解決,該事件也沒有造成華人與馬來人之間的流血傷亡現象。

(四)國陣長期獲得執政權力

國陣在威權政體時期對議會競選時間、選區劃分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該聯盟獲得國會眾議院、州議會的多數議席。國陣在1974年至2004年大選都獲得了國會眾議院70%以上的議席數,其中國陣在2004年大選獲得了國會眾議院的198個議席,約占國會眾議院議席總數的90.4%,這也是國陣參加國會眾議院選舉以來獲得的最好成績。馬來西亞憲法也規定,獲得國會眾議院半數以上議席數的政治組織,才能執掌該國政權,所以國陣在1974年至2004年都獲得了馬來西亞的執政權。國陣在該國的威權時期總是獲得執政地位,可幫助國陣制定有利于本聯盟的法律法規,獲取有關的政治利益,實現本聯盟的執政意志。國陣在1982年至2013年大選獲得了州議會70%以上的議席數,以及9個以上的州政權。其中國陣在1982年大選獲得了州議會的281個議席,約占州議會議席總數的90.1%,國陣在該屆大選還獲得了11個州政權。國陣在威權政體時期經常能獲得州議會的多數議席和多數州政權,有利于鞏固該聯盟的執政基礎,也有利于馬來西亞國會眾議院制定的法律、以及該國政府制定的政策可以得到有效執行。

四、結語

一個國家實行威權政體是存在原因的,它通常是受到了該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一個國家在某段時期實行威權政體也不都是對該國不利的,它也有可能推動該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發展與進步。馬來西亞在1969年爆發的“5·13”族群沖突事件促進了該國威權政體的建立。盡管馬來西亞執政當局實施的威權主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該國公民的經濟自由、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出版自由等方面的權利,也降低了該國議會選舉的競爭程度,但是在該國的族群之間的信任程度很低、馬來人與華人的經濟實力差距很大、社會民眾的心理渙散的背景下,該國實行威權政體又是必要的。

馬來西亞執政當局通過實行威權政體,約束了社會民眾的行為,增強了該國政府的權威,也推動了多族群國家的重新建構。該國民眾在執政當局的領導下也增強了發展主義的共識,他們共同致力于國家的經濟建設,自覺地維護社會的總體穩定,并且加強族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所以也降低了該國族群利益沖突的發生概率。該國執政當局在實施威權政體的過程中,縮小了馬來人與華人的經濟差距,為國陣經常獲得多數馬來人的政治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也是國陣能長期掌握該國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國陣長期執掌該國政權,也就保持了該國政局的長期穩定,有利于該國政策的連續,增強該國政策的實施效果。

注釋:

① 蕭功秦:《東亞權威政治與現代化》,《戰略與管理》1994年第2期。

② 盧正濤:《新加坡威權政治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頁。

③ 劉德源:《威權主義政治合法性危機問題研究》,河北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

④ 孔建勛等:《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策與族群態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實證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頁。

⑤⑥ 郭新海:《馬來西亞伊斯蘭教黨論析》,廈門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

⑦ 郭偉偉主編:《世界主要政黨規章制度文獻——馬來西亞》,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版,第95、66、68頁。

⑧ 孫振玉:《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系研究》,甘肅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頁。

⑨ 楊建成:《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系之探討(l957—1978)》,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版,第254—255頁。

⑩ 曹云華:《試論馬來西亞的“新經濟政策”——從華人與原住民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東南亞縱橫》1998年第2期。

王雷:《馬來西亞族群政策演變研究》,云南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Nicole Fritz, Martin Flaherty, Unjust Order: Malaysias Internal Security Act, 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ublication, 2003.

梁忠:《馬來西亞政府華人政策研究——從東姑·拉赫曼到馬哈蒂爾》,復旦大學2006年博士學位論文。

彭偉步:《新馬華文報文化、族群和國家認同比較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154頁。

羅圣榮:《當代馬來西亞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60頁。

作者簡介:李江,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講師,四川南充,637002。

(責任編輯 ?陳 ?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综合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在线国产资源|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自拍|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图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午夜日b视频|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中国毛片网|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看片|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天堂网|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夜色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日韩视频福利|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日本久久网站| AV色爱天堂网|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九色91在线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亚洲性一区|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91av国产在线| 亚洲另类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草逼视频国产|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午夜爽爽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