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亮

【摘 要】目的:本次實驗將針對小兒急慢性闌尾炎實施超聲和CT診斷的分析,探討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實驗選取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小兒急慢性闌尾炎患者作為我們所研究的對象。通過回顧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對數據信息進行搜尋,并開展分組調查。在分組上,60例患者為隨機分組,以公平性為開展前提。對照組患者采用超聲診斷措施,觀察組則為CT診斷措施,分析診斷準確率。結果:從診斷結果上看,觀察組為患者在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準確率為94.1%,對照組為85.3%,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慢性闌尾炎的診斷率上,兩組差異不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CT診斷小兒急慢性闌尾炎,在急性闌尾炎中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在慢性闌尾炎上則兩組差異不大。但是CT診斷會增加患者惡性腫瘤的風險,由此我們建議先選擇超聲診斷模式,若是存在較大異議,再使用CT診斷。
【關鍵詞】超聲診斷;CT診斷;小兒急慢性闌尾炎;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60-01
急慢性闌尾炎小兒患者指的是年紀在6-12歲的患者,是常見的急腹癥【1】。其可以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對于兒童而言,其闌尾壁薄、大,闌尾炎后容易有穿孔問題,由此,需要及時診斷,做好全面的治療準備和保障。實驗選取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小兒急慢性闌尾炎患者作為我們所研究的對象。通過回顧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對數據信息進行搜尋,并開展分組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選取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小兒急慢性闌尾炎患者作為我們所研究的對象。通過回顧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對數據信息進行搜尋,并開展分組調查。在分組上,80例患者為隨機分組,以公平性為開展前提。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齡在6-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5)歲。從疾病類型上看,包括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闌尾周圍囊腫、慢性闌尾炎以及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所有患者在門診診斷期間登記一般資料,以便查閱和全面病情分析,組間對比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實驗得到了家屬的同意。
1.2 診斷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超聲診斷措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患者為仰臥位,針對包括、游離液體等情況進行探查,并在排出腸內空氣后,以右下腹腰大肌為中心,朝著盆腔、肝邊緣等位置進行檢查,針對闌尾部分進行認真觀察和判斷。
觀察組則為CT診斷措施,采用64層螺旋CT機,設定好層厚、間隔、螺距,并在仰臥位下進行CT非增強性掃描檢查。
兩組檢查均由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檢查和診斷,確保數據分析具有可靠性。所有患者先進行超聲檢查,再進行CT檢查。
1.3 評價標準
疾病的診斷存在不同標準,在超聲診斷中:如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其有闌尾管徑明顯腫大的問題,且闌尾腔有低回聲、絮狀漂浮物;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其闌尾管壁光滑、完整、闌尾周圍膿腫,則存在腸管包繞情況,有不規則野性暗區,闌尾顯示模糊。
在慢性闌尾炎的診斷中,則有回聲增強、闌尾變粗等右下腹淋巴結腫大,且下腹腸管可存在周圍組織黏連問題。
在CT診斷中,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則有闌尾增粗,腔內有積液問題。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則有闌尾壁水腫,周圍脂肪間隙模糊。闌尾周圍膿腫則有擴張積氣,且在闌尾會盲區發現不規則包塊影。
在慢性闌尾炎診斷中,闌尾管腔有增粗,闌尾周圍腸系膜間隙中有淋巴結腫大問題。
1.4統計方法
對小兒急慢性闌尾炎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19.0專業計算軟件為基礎。在本次實驗中針對診斷準確率采用計數統計,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診斷結果上看,觀察組為患者在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準確率為94.1%,對照組為85.3%,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慢性闌尾炎的診斷率上,兩組差異不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3 討論
小兒急慢性闌尾炎的診斷中,其漏診率較高,當病情出現滲液波及闌尾腹膜內、闌尾漿膜,在進一步的擴散中則會引起穿孔事件,由此我們必須加強對病情的診斷治療【2】。在診斷過程中,其方式有很多,本文則結合了超聲和CT診斷兩種方式進行說明。
超聲診斷則具有重復性、簡單便利的優勢,但是容易受到腸腔內氣體因素影響,故而診斷準確率下降。CT診斷則具有分辨率高、診斷范圍更廣的優勢,可以不受腸腔內氣體因素的影響,減少漏診率【3】。與此同時,其能夠控制由于胃腸蠕動而帶來的干擾,在容積掃描中的分辨率高,且不會有跳層問題。但是其存在X射線電離輻射問題,對于年級較小的患兒不建議使用【4】。故而,在常規檢查中我們推薦先超聲檢查,再進行CT診斷。就本次調研結果來看,以觀察組整體診斷率更高,在結果判斷上更為準確。
綜上所述,采用CT診斷小兒急慢性闌尾炎,在急性闌尾炎中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在慢性闌尾炎上則兩組差異不大。但是CT診斷會增加患者惡性腫瘤的風險,由此我們建議先選擇超聲診斷模式,如果存在較大異議的時候再使用CT診斷。
參考文獻
[1] 夏禹,黃瑛,富聰聰,時博. 超聲與CT診斷小兒急慢性闌尾炎的對比分析[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4,25(11):793-796.
[2] 楊兵,王嵩,史鵬麗.CT與超聲檢查診斷各種病理類型闌尾炎的對比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4(2):269-272.
[3] 陳英生 . 武靜 , 朱向明 , 張霞 . 腹部超聲聯合淺表超聲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分析 [J].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17,36(6):595-597.
[4] 李婧,姜言梅. 超聲與CT診斷小兒急慢性闌尾炎的對比效果觀察[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
2019,20(05):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