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軍 王薇 毛麗 馮剛



【摘 要】目的:觀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運用三聯針法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按照雙色球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6例:針灸治療)與實驗組(36例:針灸、溫針灸聯合穴位注射三聯針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結果:實驗組(HSS)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治療3療程后積分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治療3個療程后總有效率(97.22%)比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三聯針法治療效果優于單一針灸治療。
【關鍵詞】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三聯針法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66-02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以膝關節骨骼發生退行性改變為基礎,膝關節局部損傷、軟骨與骨代謝異常、骨質疏松等因素導致膝關節局部發生炎癥反應,流行病學顯示該病好發于中老年群體,臨床典型癥狀為膝關節疼痛、僵硬、活動明顯受限[1,2]。本次研究為論證為論證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三聯針法治療效果,比較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36例針灸治療患者與36例針灸、溫針灸聯合穴位注射三聯針法治療患者治療前后(HSS)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預后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按照雙色球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n=36例:三聯針法治療):男、女分別18例、18例,年齡/平均年齡為:53歲~80歲、(64.64±6.66)歲,病程/平均病程為:6個月~21個月,(12.72±4.21)個月。對照組(n=36例:針灸治療):男、女分別20例、16例,年齡/平均年齡為:51歲~80歲、(67.39±7.65)歲,病程/平均病程為:6個月~20個月,(12.78±4.1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臨床診斷標準,①患者年齡均超過40歲,膝關節疼痛、腫脹、晨起僵硬,膝關節時可伴有摩擦響聲,浮髕試驗為陽性。②有膝關節X線檢查顯示膝關節間隙變窄、膝關節腔內有積液,關節邊緣骨質增生。(2)參與吳勉華、王新月主編第九版《中醫內科學》中“骨痹”臨床診斷標準,膝關節疼痛的同時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腎虛癥狀,患者均為骨痹之腎虛髓虧證。排除標準:(1)排除既往有膝關節置換術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患者。(3)排除不耐受本次治療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針灸治療選取膝眼、陽陵泉、足三里、陽陵泉、腰陽關等穴位實施針灸,先對上述穴位應用酒精常規消毒后,使用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實施針刺,若針刺后患者局部出現漲、麻等異常感覺則表示針刺得氣,置針30min,每隔10min行針一次,隔日針灸一次,持續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
1.3.2實驗組給予針灸、溫針灸以及穴位注射治療,其中針灸治療參考對照組,針灸治療參考對照組,溫針灸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常規針灸置針10min后再針柄上方放置適量艾絨,點燃艾絨,每次溫針灸燃艾兩柱,待艾條燃盡后起針,隔日針灸一次,持續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穴位注射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膝關節屈曲90度,對患者膝關節周圍皮膚使用酒精實施常規消毒,于髕韌帶內側穿刺,穿刺進針后回抽關節腔內的積液,在關節腔內積液抽盡后注射透明質酸鈉,每次注射透明質酸鈉約20mL,緩慢伸展膝關節以使透明質酸鈉在關節腔內均勻分布,每周注射一次,連續給藥兩次為一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1)參照VAS疼痛評分,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分值為10分,分數高即疼痛感強,反之,疼痛越輕,治療前后對比積分。
(2)參考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包括疼痛、功能、活動度、肌力、屈曲畸形、穩定性6個方面,治療前后對比。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x±s)表示的平均值計量數據,均應用t檢驗,(%)表示的百分數計量數據,均應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疼痛評分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3個療程后疼痛程度改善,其中實驗組患者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2.2分析膝關節功能評分的情況
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3個療程總有效率,具體情況(見表3),實驗組治療3個療程總有效率比對照組低。
3 討論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日益顯著,者與個體代謝功能以及心、肝、腎等臟器功能減退有關,關節軟骨蛋白多糖減少、膠原纖維老化可加劇膝關節軟骨下骨質增生、關節面破壞,增加患者膝關節畸形改變發病風險[3]。中醫相關典籍中無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記載,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與中醫“骨痹”癥狀較為相似,本病的發生與風、寒、濕邪侵擾筋骨關節,致使下關節經脈氣血閉阻有關,中醫內經有云:“不通則痛、不容則痛”,膝關節局部經脈氣血閉阻,血不榮筋,可致患者膝關節拘孿、強直。腎為后天之本,主骨腎髓,腎虛髓虧可使筋骨失榮,因此中醫治療過程中注重補腎壯陽[4]。針刺膝眼可疏通膝關節氣血,針刺陽陵泉、腰陽關可激發人體陽氣,達到強筋健骨的目的。針刺足三里可固本培元。溫針灸治療是一種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手段,在針刺局部輸血的基礎上點燃艾條,艾條燃燒產生的熱能可沿針體傳至穴位,借火助陽以祛寒濕邪氣[5]。此外,現代研究顯示溫針灸治療可使局部皮溫升高,促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從而改善局部血運,有利于相關炎癥介質被機體吸收,從而緩解局部疼痛。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穴位注射透明質酸鈉可緩解脛骨、股骨對關節軟骨造成的磨損,達到保護關節軟骨的作用,此外透明質酸鈉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6]。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3個療程后膝關節綜合評分改善明顯,總有效率高,由此可見,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三聯針法治療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三梅,張卉,周敏,等.中藥治療聯合針灸推拿緩解膝關節增生性骨關節病的效果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11):11-13.
[2] 廉凱楠.針刺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增生性骨關節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9,27(12):48-50.
[3] 曾福祥.中藥聯合針灸推拿治療膝關節增生性骨關節病的臨床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16):21-23.
[4] 梁小龍,劉光濤.中藥治療聯合針灸推拿緩解膝關節增生性骨關節病的效果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1(3):223.
[5] 陳保安,曲曉玉.中藥、針灸、推拿聯用對膝關節增生性骨關節病的緩解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2):14112.
[6] 劉學妮,林惠釵.股四頭肌訓練對溫針灸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遠期療效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5(23):273-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