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秀
【摘 要】近些年,結核病發病率不斷升高,已然成為當前國內外公認的衛生問題。由于學校人群較為密度,加之人員接觸相對密切,若出現結核病,可導致院內疫情傳播,嚴重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一旦處理不當,甚至可引起學生恐慌。本文從高校學生結核病疫情現狀、疫情防控的影響因素以及學校防控措施三個方面綜合敘述高校學生結核病疫情特征。
【關鍵詞】高校學生;結核病現狀;防控影響因素;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R17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92-01
前 言
結核病屬于慢性傳染性疾病,感染源在于結核分枝桿菌(結核桿菌),可嚴重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近些年,我國高校學生結核病的發生幾率不斷上升,已然成為校園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由于高校學生屬于特殊性群體,正值結核病高發年級,加上校內流動性強和集體性生活的校園特征,在發生結核病疫情后,如果不及時加以處理,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學習生活,打破學校教學秩序[1]。故本文詳細闡述結核病現狀、防控影響因素和學校防控措施,為今后學校有效防控結核病提供理論參考。
1 結核病現狀
1.1我國結核病現狀
據調查[2]:我國每年新發肺結核者超過200萬人,甚至2005年和2006年結核病的發病率占據傳染病首位。另外,有資料顯示[3]:在我國,結核病耐多藥率在8.32%左右,廣泛耐藥率在0.68%左右。這些數據可說明現階段結核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重要傳染病之一,而對于尚未未接受良好治療的患者,非常容易轉變成廣泛耐多藥結核病,治療難度增加的同時,亦可通過呼吸道進行廣泛性傳播。除此之外,我國人口基數大,流動人口多,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數不斷增加,導致雙重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結核桿菌)幾率大大升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結核病疫情的嚴峻形勢。
1.2高校學生結核病現狀
目前,不少學校出現了結核病大爆發的現象。劉曦等人報道稱[4]:北京某一高校肺結核傳染病的發病率占據第二。由于高校招生數量越來越多,且學校學生多來自全國各地,傳染源較多,加上學校人口密集,學生長期處于冗雜的宿舍和教室,進一步增加了結核病的發生風險。另外,不少高校學生并無完全了解結核病,防范意識較弱,繼而非常容易在高校內部爆發結核病。
2 結核病疫情防控的影響因素
2.1延誤診斷:延誤診斷分為就診延遲和診斷延遲兩種,是影響結核病流行的重要因素[5]。肺結核患者早期癥狀一般較輕微,且無典型性,導致臨床醫師多判定為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病癥,臨床誤診率較高,這屬于就診延遲的重要影響因素。另有調查顯示[6]:超過76%有癥狀患者因病情較輕并未及時接受診斷。
2.2疫情監測問題:目前,不少醫療機構并不過度警惕學生結核病,甚至存在漏報和遲報等問題。另外疫情監測中也包括諸多問題,如:填報卡書寫不規范,無學生具體學校名稱、地址等信息;結防機構尚未主動監測高校學生結核病疫情,或者監測機制不完善,并未及時進行后續調查;各個機構和學校之間的疫情信息通報機制建立并不完全,相互溝通不順暢。
2.3學生及其家長刻意隱瞞:不少學生和家長因不想耽誤學習,也有部分學生家長擔憂自家孩子可能會因傳染病而遭受身邊同學的歧視,以不當的行為進行干預,從而出現刻意隱瞞病情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結核病疫情的不斷擴散,感染風險變大。
2.4學校防控工作欠缺:據相關資料顯示[7]:寄宿制學校或者補習學校出現聚集性結核病疫情的風險較高。由于學校人員較為密集,特別是寄宿制學校或者補習學校,師生之間接觸較為密切,一旦出現感染源,便可大范圍爆發疫情。影響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的因素還包括:學校師生缺乏結核病相關防治知識;不注意教師和宿舍的良好通風;學生機體免疫力較低;學校主觀防控意識差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不到位,導致聚集性疫情的發生。有學者指出[8]:就診延遲時間與結核病感染、發病風險密切相關,即就診延遲時間越長,接觸感染源的學生感染和發病的風險就越大。
3 學校防控工作措施
3.1規范化管理,加強疫情信息交流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早有與結核病防控相關文件發布,如《學校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范(2017)》等,各大高校可基于這些文件,結合于本地區學校現狀,制定最為合適的防控管理舉措,實施規范化疫情防控管理[9]。國家政府或衛生部等職能部門可通過發布相關文件,明確各大機構(教育部門、疾控中心、結核病醫院、學校等)在結核病防控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和要求,并對學校、疾控中心和定點醫院防控主要責任人進行明確,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主要溝通途徑包括電話、微信、QQ等,并建立健全各大機構之間的定期疫情信息交流機制。
3.2學校疫情防控管理
有學者指出PPD篩查高校結核病疫情效果較胸透更好,但也有學者稱PPD篩查所需的資金較大,無實際效果,所以目前對于PPD篩查是否可作為大規模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這一問題,臨床尚無定論[10]。基于此,各個學校應根據《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范(2017)》選擇最適合本院校的檢查方法,如疑似癥狀篩查、胸透、PPD試驗、X線胸片等。與此同時,高校應明確每個班級的責任人,強化課堂考勤制度,了解學生缺勤的原因,一旦發現結核病疑似者,需及時上報并送至定點醫院進行診斷。加強醫療機構職能醫師的培訓力度,提升醫師診斷水平,并對學齡期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強化疫情報告意識,將職業、學校名稱及地址等重要信息作為必填項,不定期抽查,確保高校結核病疫情報告質量,同時疾控中心定期搜索各大高校結核病散發病例,發現可能聚集性結核病疫情。此外,學校可加強與衛生機構的合作,進行健康宣教,利用新式媒體講解結核病的相關知識。
3.3學校聚集性疫情處理舉措
學校聚集性疫情處理的有效方法便是衛生部組織疾病預防和臨床醫護人員聯合調查處理。對于衛生部門來講,應該定期向學校等教育部門講解當前疫情進展,并給出有效的處理方案,高校則應該積極配合。按照結核病的傳播特點、臨床癥狀和疫情現狀,加強健康教育宣講工作。針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分級篩選,在自愿的基礎上,鼓勵潛伏感染者實施預防性治療,所有醫療服務需由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提供,并選擇專人監督用藥,疾控中心定期隨訪記錄治療進展;針對不接受治療患者,學校和疾控中心一起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觀察患者臨床癥狀,一旦出現疑似癥狀,需及時送至定點醫院治療;針對確診患者,學校可按規定辦理休學手續,但要注意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并且將患者的信息登記在結核病定點醫院,復學后需有專人監督用藥直至痊愈。除此之外,疾控中心組織可組織技術人員定期至學校消毒,并做好應急處理。
4 小結
目前,我國結核病疫情較為嚴峻,高校學生是易感人群,亦是結核病防控工作的重點觀察對象。所以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應加強學校規范化管理,做好各大機構的疫情信息交流機制,同時通過學校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和聚集性疫情處理舉措來大大降低結核病暴發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田曉梅,潘莉,等.寧夏某高校結核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甘肅醫藥,2017,36(11):977-979.
[2] 李麗.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2011~2015年學生肺結核發病情況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3):187-188.
[3] 鄧敏,左真,等.2015-2018年宜賓市耐多藥肺結核疫情特征及治療管理分析[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20,18(01):5-11+16.
[4] 劉曦,邢彥,詹思延,等.北京市海淀區高校結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篩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21(09):900-903.
[5] 陳曉春,寧利霞.某高校大學生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17,31(10):798-799+801.
[6] 王文琴,梁日成,余小華,等.高校結核病流行現狀及防控策略[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07):965-966+971.
[7] 張哲,符劍,郭曉君.學校結核病聚集性疫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比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8):134-135.
[8] 張曉龍,王斐嫻,陸建方,等.2015-2017年蘇州市學校結核病聚集性疫情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9,46(14):2634-2637.
[9] 魯麗霞.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在學校結核病控制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
2019,17(07):295.
[10] 申智奇.某高校2016-2018年新生結核病篩查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