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燕

【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體質量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對產科結局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婦產科的200例足月單胎產婦的臨床資料,根據她們孕前體質量指數將其分為超重組、標準組和低質量組;根據妊娠期體質量增加情況將其分為超標組、達標組和低標組。分析在產科結局中不同孕前體質量株數與妊娠體質量增加的影響。結果:標準組和低體質量組的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超重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達標組和低標組的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顯著低于超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標組和達標組的低體質量發生率顯著低于低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體質量過多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較大均對產科結局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應該正確的指導育齡婦女保持正常水平的妊娠體質量與孕前體質量指數,這樣對降低不良產科結局現象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妊娠體質量;孕前體質量指數;產科結局;影響
【中圖分類號】R714.256【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98-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孕婦在孕前出現體質量過度增加的問題日益嚴峻[1]。據相關統計指出,我國孕婦發生肥胖的概率為24%[2]。由于孕婦肥胖是妊娠期間造成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嚴重影響了孕婦及其胎兒的健康。當今,孕婦的孕前和孕期之間體質量對產科結局的影響已深受廣大醫護人員的關注。本文為了分析妊娠體質量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對產科結局的影響,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婦產科的200例足月單胎產婦的臨床資料,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婦產科的200例足月單胎產婦的臨床資料,年齡22歲至36歲,平均年齡(28.45±4.52)歲;根據她們孕前體質量指數將其分為超重組(n=42)、標準組(n=136)和低質量組(n=22)。根據妊娠期體質量增加情況將其分為超標組(n=98)、達標組(n=70)和低標組(n=32),本次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產婦及家屬知情治療并簽訂同意書。
1.2納入標準
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單胎活產;無妊娠期并發癥;無重大組織器官疾病;無陰道異常且已經充分試產;無特殊飲食限制;無胎盤異常。
1.3方法
孕前體質量指數分組:根據孕婦孕前體質量和身高相關信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分類標準,對孕婦的孕前體質量指數進行計算和分組,其中計算公式:體質量(kg)/身高2(m2)=孕前體質量指數(BMI);BMI≥25 kg/ m2為超重組、18.5kg/ m2≤BMI≤24.9kg/ m2為標準組、18.5 kg/ m2 妊娠體質量增加分組:妊娠體質量增加公式:孕前體質量(kg)-產時體質量(kg),按照《孕期體質量增長標準》進行分類:當超重女性體質量增加7.0kg至11.5kg為超標組;當低體質量女性體質量增加12.5kg至18.0kg為低標組;當正常體質量女性體質量增加11.5kg至16.0kg為達標組。 1.4評價指標 按照《婦產科學科》相關規定對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等進行統計分析。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數據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孕前體質量指數對產科結局影響 通過分析發現,標準組和低體質量組的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超重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 妊娠體質量增加對產科結局影響 達標組和低標組的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顯著低于超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標組和達標組的低體質量發生率顯著低于低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肥胖癥的發生率也逐年遞增[3]。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當今肥胖癥的發生率已從1.8%上升至25.3%,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4]。有關報道證明,妊娠體質量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對于產科結局有著重要的作用,原因有可能和胰島素抵抗有著關系。本文為了分析妊娠體質量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對產科結局的影響,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婦產科的200例足月單胎產婦的臨床資料,標準組和低體質量組的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超重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達標組和低標組的刨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第一及第二產程、產前助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顯著低于超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標組和達標組的低體質量發生率顯著低于低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說明妊娠體質量過多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較大對產科結局影響巨大。 綜上所述,妊娠體質量過多增加與孕前體質量指數較大均對產科結局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應該正確的指導育齡婦女保持正常水平的妊娠體質量與孕前體質量指數,這樣對降低不良產科結局現象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杭敏敏.整體護理結合孕期保健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J].特別健康,2020,(15):231. [2] 王海琪,毛紅芳,宋魏, 等.超重孕婦孕期體質量管理及體質量增長適宜值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40-42. [3] 洪美鋮,羅紅艷,汪淑燕.孕期營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及降低妊娠多種疾病的效果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20,35(4):648-650. [4] 吳麗娜,凌莉,陳昕.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前不同體質指數和孕期體質指數增長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4):6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