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佳鑫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共有88例,主要是選取我院2019年5月到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肝膽結石患者,將該部分患者按照摸球法分為觀察組(44例)與對照組(44例)。觀察組肝膽結石患者運用腹腔鏡微創治療,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研究期間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記錄工作,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住院時間以及切口感染率等。結果:觀察組肝膽患者運用腹腔鏡微創治療術中出血量為(62.18±14.25)ml,而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術中出血量為(168.23±16.35)ml,組間差異顯著(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率為0,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切口感染率6.82%低,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有實際統計意義(P<0.05)。結論:針對肝膽結石患者,運用腹腔鏡微創治療可以提升手術效果,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
【關鍵詞】腹腔鏡;肝膽結石;微創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07-02
引言:肝膽結石屬于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本次研究對肝膽結石患者運用腹腔鏡微創治療,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5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88例肝膽結石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該部分患者按照摸球法分為觀察組(44例)與對照組(44例)。觀察組肝膽結石患者運用腹腔鏡微創治療,患者年齡≥38歲,≤80歲,患者平均年齡(65.23±3.45)歲,患者男女比例(24:20);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患者年齡≥39歲,≤78歲,患者平均年齡(64.87±3.62)歲,患者男女比例(25:19),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較小,不具有實際統計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運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而觀察組干的接受患者采用腹腔鏡微創治療,具體內容如下:手術開始前臨床護理人員需要囑咐患者禁食12小時、禁水6小時,并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手術麻醉方式為全麻[1]。該種手術方式切口位于臍下緣,通過注入二氧化碳設置人工氣腹,并將腹部壓力控制在13mmHg,術中操作方法為常規四孔法。術中定位患者結石部位是需要采用腹腔鏡,確定患者膽總管位置后再行切開,利用吸引器將膽汁吸凈,如果患者結石體積較小,可以運用水流沖出;如果患者結石體積較大,需要運用粉碎機將結石粉碎,然后采用水流沖出,確認結石全部沖出后,采用可吸收線對膽總管進行間斷縫合,確保膽汁沒有外滲現象,隨后運用常規方式切除膽囊,在主操作孔將結石、膽囊取出,用0.9%的氯化鈉溶液反復腹腔沖洗,為患者留置引流管[2]。術后告知患者3周后回醫院進行膽管造影,查看有無結石殘留,一旦檢測出有結石殘留,需要在術后8周行膽管鏡經T管瘺結石取出法。
1.3觀察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研究數據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住院時間以及切口感染率為主要評判標準。
1.4統計學處理
觀察組與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研究數據需要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n)為計數資料,切口感染率使用(%)來表示,研究結果均采用t進行數據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時,以(P<0.05)為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觀察組肝膽結石患者手術時間為60.8±3.2min,相較于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手術時間98.6±5.1min短,組間差異顯著(P<0.05)。此外,觀察組肝膽結石患者運用腹腔鏡治療術中出血量為62.18±14.25ml,而對照組肝膽結石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術中出血量為168.23±16.35ml,組間差異顯著(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5.6±1.3h、住院時間4.2±0.9h,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47.5±4.6h、住院時間7.8±1.4h,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肝膽結石又被稱為肝內結石,主要是為肝臟內膽小管具有結石。導致患者出現該疾病的原因主要為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膽汁滯留以及脂類代謝異常有關[3]。肝膽結石患者最先出現的癥狀為腹痛,其次為寒戰,高熱,伴有間歇性波動性黃疸,如果不對其及時實施有效治療將會誘發急性膽管炎、急性化膿性膽管炎,進而出現休克、昏迷。臨床在治療肝膽結石疾病是主要采用傳統手術開腹手術,將結石取出,該種手術治療方式效果較佳。不過,手術切口較大,對患者機體造成不同程度損傷,術后出現切口感染概率高,并伴有腸黏連、腹腔感染等并發癥出現[4]。現階段,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微創手術在院內廣泛推廣,本次研究對肝膽結石患者運用腹腔鏡微創手術,結果顯示,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實際統計意義(P<0.05),說明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可以減短患者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出現各種狀況的原因是該種手術方式切口較小,進而對患者創傷度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術中出血量,對術后患者機體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較大(P<0.05),出現該種狀況的原因是該種手術方式視野清晰度高,主治醫生可以比較直觀的查看結石位置,進而減少腹腔臟器牽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運良.探討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7):58-59.
[2] 柳艷國.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結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7):3786-3787.
[3] 李典春.腹腔鏡微創治療對肝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 不良反應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1):4426-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