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娟

【摘 要】目的:探究醫院中藥房中藥飲片常見調配差錯及其應對措施。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為研究時間段,將該時間段我院中藥房中藥飲片調配差錯的處方60例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回顧性分析,探討調配差錯的原因。結果:在60例調劑差錯中藥處方中,藥品因素27例,占比為45.00%,處方因素16例,占比為26.67%,調配因素16例,占比為26.67%。結論:中藥飲片調配差錯原因多樣,應完善中藥房管理制度,優化中藥調劑人員培訓及管理,強化臨床醫師藥學培訓,加強中藥調劑差錯監管,能夠有效降低調配差錯事件的發生率。
【關鍵詞】中藥房;中藥飲片;常見調配差錯;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R28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64-01
中醫是我國醫學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由中醫藥材加工炮制成的厚薄不一的片狀或塊狀飲片。中藥飲片既保留了藥物的原始藥效,同時熬制時藥物成分也充分釋放出來,確保了藥物的療效,同時也利于儲存運輸[1]。但是,中藥房日常工作中,由于中藥飲片種類、數量多,調配差錯概率比較高,這樣不僅會影響到療效,甚至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此次試驗旨在探究醫院中藥房中藥飲片常見調配差錯及其應對措施,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為研究時間段,將該時間段我院中藥房中藥飲片調配差錯的處方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治療慢性咳嗽26例,治療脾虛12例,治療胃寒11例,治療腎虛5例,其他6例。這一時段我院中藥房共有工作人員8例,其基本資料為:男1例,女7例,年齡最小者23歲,最大者51歲,平均年齡為(37.02±4.26)歲,其中,主管藥師1例,藥劑師3例,助理藥劑師4例。
1.2方法
采集中藥處方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調劑差錯例數,計算百分比,并從藥品因素、處方因素、調配因素等多方面探尋調劑差錯的原因,提出對癥解決措施。
分析2000張中藥處方后,總結中藥調劑差錯原因如下:①藥品因素。部分中藥,例如葛根與茯苓,玄參與生地黃,經炮制加工后外觀相似,如若擺放不規范,容易混淆,部分中藥,例如麻黃與麻黃根,名稱相似,在藥材比較多的情況下容易拿錯,此外,部分藥品包裝類似,部分藥品可能存在質量問題,諸多因素都會引發調劑差錯事件;②處方因素。臨床醫師開具處方將其錄入電腦時,可能出現藥物名稱、劑量錄入有誤的情況,而在審核手寫處方時,由于字跡潦草,可能導致調劑人員識別錯誤,出現調劑差錯,此外,醫生開具處方時,注釋不明確,也可能導致調劑差錯;③調配因素。中藥種類豐富,飲片類型多樣,工作人員在工作量大的時候,可能出現抓配錯誤、劑量錯誤等情況,而且如若發藥時未仔細核對患者信息,可能導致發藥錯誤。
1.3判定標準
記錄由于藥品因素(藥品擺放問題、名稱相似、包裝相似、質量問題)、處方因素(處方錄入有誤、審核有誤、忽略處方注釋)、調配因素(藥品替代、劑量有誤)調配差錯的例數,計算百分比[2]。
1.4統計學分析
建立Microsoft Excel數據庫,應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現為百分率(%)的形式,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說明組間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60例調劑差錯中藥處方中,藥品因素27例,占比為45.00%,處方因素16例,占比為26.67%,調配因素16例,占比為26.67%。見表1:
3 討論
此次試驗結果表明,中藥房中藥飲片調配差錯,與藥品因素、處方因素、調配因素等因素相關。為了提升中藥房服務水平,深化中醫治療效果,提出了以下應對措施:①完善中藥房管理制度。基于臨床用藥需求,制定合理采購計劃,做好驗收工作,審核藥物的質保協議、質檢報告等文書資料,檢查藥物質量再將其儲存在固定位置,外觀、名稱、包裝相似藥物分開儲存,向醫生通報,加強藥物儲存管理,嚴格控制庫房溫度、濕度、光強,及時清除過期、破損藥物,保證藥品質量;②優化中藥調配人員培訓及管理。定期組織中藥調劑人員進行藥學知識培訓,學習常用中藥藥學知識,了解處方中一些特定字詞的含義,比如說“二烏”,指草烏、川烏,同時加強思想教育,督促其提升責任意識,嚴格按照流程作業,審核處方,取藥后核對藥物的名稱、飲片類型、劑量,確認無誤后再次核對患者姓名,提供藥學服務,告知患者用藥方式、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優化藥師排班,采取彈性工作制,滾動搭配調劑員,高峰期增設窗口,確保人手充足,讓調劑人員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應對工作,避免藥物撒落;③強化臨床醫師藥學培訓。定期組織臨床醫生接受中藥知識培訓,重點講解臨床常用中藥的適應癥、禁忌癥、配伍禁忌,提升其安全用藥意識,在書寫處方時,字跡規整清晰,藥物名稱與劑量相對于,標注好注釋,錄入處方后仔細檢查,避免差錯;④加強中藥調劑差錯監管。加強對于中藥房工作情況的監管,檢查中藥調劑人員是否在工作過程中聊天、玩手機,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調節差錯,每月統計調劑差錯例數,分析具體原因,找出責任人,扣除相應績效,適當懲罰[3]。
綜上所述:中藥調劑差錯的主要原因有藥品因素、處方因素、調配因素,為了減少調配差錯事件,應完善中藥房管理制度,優化中藥調劑人員培訓及管理,強化臨床醫師藥學培訓,加強中藥調劑差錯監管。
參考文獻
[1] 蔣志青.用PDCA循環法對門診藥房的工作進行管理對降低處方調配差錯率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5):78-79.
[2] 林杰茹,常惠禮,戴玉嬌,周秋嬋,賴倩茵.持續質量改進工具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日常管理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9,16(09):142-144.
[3] 林小娟,錢靜芬.門診中藥房飲片調配的常見差錯及中藥處方點評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8,13(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