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斌

摘 要:玉米作物產量能否得到有效的提高,根本上決定于玉米栽培的技術手段。現階段在推廣玉米栽培全新技術手段的過程中,農業種植人員對于作物種子選擇、玉米作物灌溉以及種植土壤施肥等關鍵技術環節都要實施嚴格的監管,充分保證栽培玉米作物的良好實效性。在此基礎上,目前關于推廣玉米栽培技術主要應當明確高產栽培玉米作物的具體實施要點。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推廣;運用要點
玉米屬于關鍵性的糧食作物,因此各個農業種植區應當致力于保證玉米產能,運用全新的農業種植技術手段來實現玉米栽培產能提升的效果。從玉米栽培的全過程角度來講,栽培玉米作物重點在于正確處理玉米種子,科學選擇玉米種植區域,借助機械化的玉米作物播種手段來節約玉米栽培成本。同時,農業種植人員還要結合玉米生長期的各個時間段氣候變化特征,靈活確定玉米作物的灌溉與施肥工藝技術,滿足玉米作物的基本生長需求。
一、玉米栽培技術的具體運用要點
玉米作物本身具有旺盛的作物生命力,而且具備較強的作物生存能力。目前在很多的農業種植區范圍內,玉米作物都已得到推廣栽培[1]。然而不應忽視,高產栽培玉米的各個技術處理環節都具有嚴格的作物種植要求,農業種植人員必須充分結合玉米作物本身的習性以及當地自然條件,正確運用玉米栽培手段。具體在栽培玉米作物的實踐中,主要涉及高產栽培玉米作物的如下技術要點:
(一)前期處理玉米種子
農業種植人員針對玉米作物必須正確進行玉米選種操作,在選擇適宜播種的玉米作物種子時,有必要綜合考慮玉米作物本身的習性、區域環境與氣候、玉米抗病性以及抗蟲害性等基本要素。對于即將被播種的玉米植物種子必須嚴格予以篩選,避免玉米種子中混入帶有蟲害病害或者粒徑較小的種子。在即將進入正式播種環節之前,還要確保三天左右的晾曬玉米種子時間,充分保證玉米作物的發芽率達到最高,保持玉米作物的旺盛生長狀態[2]。
播種玉米種子的基本前提在于合理確定播種區域,并且對于播種日期也要靈活加以調整。種植技術人員在測試區域土壤溫度的基礎上,確保達到10℃以上的土層內部溫度,對于播種玉米的土層深度至少控制在7厘米的地表以下區域。在機械化的玉米播種手段支撐下,現階段對于播種玉米作物能夠保證一次完成精細化的玉米種子篩選以及播種處理。目前多數常年栽培玉米作物的農業種植區都會設定為五月份上旬的玉米播種時間段。如果要提早播種玉米種子,則應當保證栽培玉米的區域具有地膜覆蓋的特征。
(二)選擇適合玉米作物生長的種植區域
玉米種植區域應當保持在適宜的土壤深度以及氣候溫度下,避免由于外界存在過高的溫度或者土壤過于貧瘠,導致玉米作物無法維持旺盛的玉米生長趨勢。具體對于種植玉米的農田區域在進行確定時,應當側重于多孔疏松的深厚土壤區域,同時還要保證該區域富含多種類型的土壤有機質,提供玉米生長必需的有機質營養。但是在種植葵花或者高粱的前茬作物基礎上,該區域土壤就不再適宜繼續進行玉米的栽培與種植。
在多數的情況下,農業種植人員重點應當選擇小麥、大豆與馬鈴薯的前茬作物種植土壤用于栽培玉米作物。通過嚴格進行選地操作,應當保證所選區域的種植土符合最基本的玉米種植土壤標準,有效增強玉米植株的抗蟲害以及抗病性[3]。如果遇到較少降雨量的干旱季節,那么必須保證區域土壤具有良好的墑情,通過實施鎮壓與打壟的土壤處理方法來保證種植玉米區域土壤的肥沃性。
(三)玉米生長期的水肥管理
處于旺盛生長狀態的玉米作物亟需補充更多的鉀元素與氮元素,因此農業種植人員應當視情況填補玉米種植鉀肥,運用充足的玉米農家肥來維持玉米的良好生長趨勢。具體在田間施加尿素肥料的過程中,至少保證16千克左右的每畝玉米田施肥總量,及時完成全面的玉米田間追肥處理。此外,農業種植人員對于拔節期的玉米作物有必要重點完成氮肥的施加處理,確保灌溉水源與氮肥的混合物能夠滋養深部的玉米根莖部位。
玉米作物品種具備優良的耐旱性,但是如果遇到干旱程度較為明顯的情況,那么必須運用人工灌溉玉米栽培區域的方式來控制玉米灌溉水量。例如在較少降水量的干旱冬季,如果要保證次年春季成功栽種玉米作物,那么必須深翻玉米栽培區域的土壤,確保達到18厘米左右的深翻土層深度。對于生長期的玉米作物必須密切重視玉米病蟲害的隱患,合理運用防控玉米蟲害與病害的手段。
下表為栽培玉米作物的具體技術實施要點:
二、推廣玉米栽培技術的實踐舉措
首先是增大扶持玉米栽培工藝手段推廣的力度。農業技術部門目前對于玉米栽培機械化手段有必要實施全面的推廣,增大扶持玉米栽培工藝推廣的資金投入力度,搭建玉米栽培工藝手段推廣的新平臺[4]。反之,玉米栽培技術如果缺少當地農業部門的資源支撐與扶持,那么將會局限在狹窄的農業技術運用范圍。因此,農業技術部門必須充分保證當地農戶認可高產栽培玉米的工藝手段,增強農業種植人員接受高產栽培工藝手段的熱情。各個農業種植區通過增強資源扶持力度的做法,可以實現玉米高產栽培的宗旨目標。
其次是引進玉米種植過程中的機械化手段。機械化的玉米種植設施具有節約玉米栽培人工成本的效果,節省玉米作物的播種時間與土壤翻耕處理時間,充分保證農業技術人員能夠擁有更多精力用于改進玉米栽培技術。在目前的現狀下,機械化手段已經被全面推廣于玉米栽培環節,因此相關部門應當督促農業種植人員引進玉米機械化栽培設施,轉變人工種植玉米作物的傳統認識。
第三是培訓農業種植技術人才。農業技術人才構成了高產種植玉米作物的最關鍵保障,因此各地對于農業種植領域的機械化技術人才應當實施全面的培訓,通過實施專門人才培訓的方式來培養農業技術人才,提供高產種植玉米的農業人才資源支撐。例如,各地農業部門對于高產栽培玉米的農業示范園區應當予以全面的建成,吸引農業種植人員前來進行交流與參觀,不斷增強農業種植人員的專門業務素養。在信息化的網絡平臺輔助下,農業種植人員對于栽培玉米的經驗能夠予以廣泛的探討交流。
結束語
經過分析可見,推廣玉米栽培的種植技術手段必須建立在完善玉米種植管理機制的前提下,運用信息化的網絡技術平臺來推廣玉米種植宣傳。作為種植玉米的農業技術人員來講,技術人員目前必須充分認識到玉米種植推廣的良好經濟效益,通過投入玉米作物的機械化種植成本來引進現代種植工藝手段,保證玉米作物的良好種植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振英.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存在問題與解決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6):171-172.
[2] 韓淑艷.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推廣方式分析[J].農家參謀,2019(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