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珍

【摘 要】目的:在小兒肺炎護理中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并觀察其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84例小兒肺炎患兒,將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42例,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咳嗽停止、濕啰音消失、退熱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可縮短患兒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效果。
【關鍵詞】小兒肺炎;以家庭為中心;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05-01
小兒肺炎在兒科極為常見,由于小兒年齡較小,呼吸系統發育尚未成熟,且粘膜組織柔嫩,彈性較差,清除功能較弱,極易出現小兒肺炎。目前,臨床上對小兒肺炎主要采取積極治療及護理,在護理模式的選擇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得到臨床上的一致肯定,有利于控制患兒的病情發展,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1]。本文將在小兒肺炎護理中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84例小兒肺炎患兒。 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42例,女性27例,男性15例,年齡7個月~5歲,平均(2.78±0.65)歲,病程1~7d,平均(4.28±1.09)d。對照組42例,女性28例,男性14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2.75±0.71)歲,病程1~7d,平均(4.33±1.11)d。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具體方法:(1)環境護理: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定期通風,空氣新鮮,適當調節室內濕度、溫度;禁止室內吸煙,避免刺激患兒的呼吸道;(2)保暖護理:囑咐家屬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寒冷刺激可能導致患兒病情加重,應根據天氣變化,為患兒增減衣物;睡眠時,為患兒蓋好被子,尤其是夜間,可在患兒胸腹部蓋小毛毯,防止著涼;(3)飲食護理:患病期間,患兒營養物消耗較大,且由于發熱、細菌感染,對患兒胃腸消化功能影響較大,患兒可能出現營養不良;囑咐家屬為患兒準備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可口的食物,少量多餐,適當使用健胃消食片;對因發熱水分流失較大的患兒,應囑咐其多飲水,以半流質食物為主,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4)氣道護理:患兒氣管分泌物增加后,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表現,應幫助患兒翻身、叩背,促進排痰;對年齡較大的患兒,指導患兒正確咳痰;(5)心理護理:患兒由于身體不適,可出現焦躁、不安等表現,抵觸用藥,配合度較差,應多給予患兒陪伴和鼓勵,一起玩游戲,緩解患兒不良心理。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咳嗽停止、濕啰音消失、退熱等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咳嗽停止、濕啰音消失、退熱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小兒肺炎發病率較高,常見于0~5歲小兒,病情遷延,病程較長,對患兒身心健康及生長發育均有較大影響。在臨床治療及護理期間,應充分考慮患兒的特殊性,發揮家庭的重要作用。由于小兒本身配合度、依從性較差,因此,家庭生活及支持會對患兒病情轉歸產生直接影響,有學者指出,在患兒治療期間,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具有可行性[2]。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的核心即以家庭為基礎,以患兒為中心,通過家庭與醫護人員密切合作,為患兒提供“生理-心理-社會” 全方位服務。同時,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本質是將院內護理延續到院外,給予家屬居家護理指導,并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可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了解患兒的發病原因、誘發因素、病理機制、治療及護理方法,提高其護理能力。此外,通過對家屬進行指導,可幫助其形成“無病預防、有病防變”的觀念,從而對不良習慣、生活行為進行糾正。以往有報道顯示,對患兒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后,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明顯縮短,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下降。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咳嗽停止、濕啰音消失、退熱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可縮短小兒肺炎患兒的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效果,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任雪華.以家庭為中心的綜合護理在小兒肺炎臨床護理中的價值[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12):1559-1560.
[2] 靳燕冰,李霞.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應用于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9,33(0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