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萍 王慧臻 王麗
【摘 要】目的: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護理應用價值。方法:將60例重度顱腦外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常溫治療護理、亞低溫治療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并且病情的恢復程度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重型顱腦損傷損傷患者實施亞低溫治療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作用明顯,在臨床中有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亞低溫;重型顱腦損傷;護理
【中圖分類號】R45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21-01
重型顱腦損傷(SBI)是一種危重、并發癥多、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且多伴有癲癇、高熱、躁動、驚厥等癥狀,臨床治療護理復雜,病死率和致殘率高于50%,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1]。探索減輕腦損傷及保護腦組織功能的方法顯得至關重要。為探析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護理的臨床療效,通過對我院108例重型顱腦外傷的患者實施亞低溫治療,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時間為2014年1月~2018年6月,其中腦挫裂合并顱內血腫28例, 原發性腦干損傷15例,彌漫性軸索傷10例對照組,廣泛腦挫裂傷、急性腦腫脹各7例,年齡在18-77歲,以入院時間先后為分組原則(30例/組)。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可進行臨床對照研究。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止血、脫水、利尿、護腦、抗炎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亞低溫治療方法,患者手術后實施全身降溫處理,確保術后6h內患者的體溫控制在33℃-34℃,同時給予冬眠合劑靜脈滴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體征改變、癥狀變化等密切進行觀察,對顱內壓水平進行監測,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連續治療3-5天,根據不同患者情況,待其顱內壓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24h以后,停止亞低溫治療,開始復溫,每4-6小時將患者的體溫提高1℃,12-20小時內將患者的體溫提升到正常水平。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 給予本組患者常規護理方法,按照患者的病情需要結合標準護理程序進行護理。
觀察組 給予本組患者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含亞低溫治療護理、人工氣道護理、臨床觀察、并發癥護理及基礎護理等,具體如下:
1)亞低溫治療護理。護理人員要對亞低溫治療儀的結構、性能及使用方法熟悉掌握,盡量使用冰帽、冰毯;在儀器通電之前,對儀器進行檢查,包含導線連接、溫度傳感器顏色等方面;在佩戴冰帽前,要先鋪設薄氈,防止和患者皮膚直接接觸。按照患者的體溫、年齡對儀器溫度進行調節,確保儀器工作穩定。
2)臨床觀察。由于亞低溫治療和患者體溫控制有直接關系,因此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體溫加強監測,持續對患者腋溫進行監測,每間隔1小時對肛溫測量一次,確保肛溫控制在34℃-35℃。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由于腦水腫、顱內血腫及顱內壓升高等造成患者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改變,在治療期間,患者呼吸中樞會受到抑制,出現呼吸麻痹、減慢或驟停的現象,在低溫治療中,患者還有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血壓降低及心率減慢等。因此,在臨床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呼吸機心率等指標,注意患者意識、瞳孔變化。
3)人工氣道護理。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氣道與機械通氣,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呼吸模式,每天對患者的血氣進行監測一次,根據結果對呼吸機設置進行調整,根據痰液與呼吸情況給予相應的氣道霧化或濕化吸入治療。
4)并發癥預防與護理:根據情況建立人工氣道,及時吸痰,輔以翻身、拍背,促進排痰。氣管切口定期更換敷料。嚴重者可進行機械通氣,必要時停用亞低溫治療。神經系統評估:避免低溫掩蓋顱內血腫的癥狀,以患者進入睡眠狀態為最佳。亞低溫治療后主要采用自然復溫,根據患者的治療程度嚴格控制復溫速度,同時注意患者血壓和心率。
5)基礎護理: 冰毯置于患者背部,其上鋪一層尿墊或中單,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根據患者的情況調節冰毯溫度,觀察患者降溫狀況,及時記錄降溫時間;定時翻身,局部按摩,防褥瘡發生。做好皮膚護理、口腔檢測、尿道口監測、防肺部、尿路感染。
1.3觀察指標
采用護理滿意度量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患者資料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中死亡效率為16.67%優于對照組33.33%,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并且病情的恢復程度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采用亞低溫方式進行治療,能夠降低外界及各種病理性刺激對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使患者的腦組織耗氧量及新陳代謝降低,改善血管通透性,對腦組織進行保護,有效抑制自由基形成,避免了興奮性氨基酸、乙酰膽堿、兒茶酚對腦細胞的損害,保護了神經元,將鈣對神經元的毒性有效的阻斷,降低腦組織氧化應激反應,對腦細胞結構蛋白的破壞作用進行改善,提高腦結構與細胞功能的恢復。亞低溫治療中的護理應用是影響患者恢復的重要因素,在治療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呼吸機工作狀態,隨病情變化及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參數,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心率、供氧、意識、瞳孔并記錄;治療中患者出現血壓急劇下降時,遵醫囑給予小劑量的多巴胺,保證腦組織供血,防止腎臟缺血;保持呼吸順暢,隨時吸痰,同時注意觀察痰的顏色、質地、氣味,觀察是否出現細菌感染,出現呼吸困難時,立刻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確保腦組織供氧充足,同時要控制躁動,防止癲癇。特別注意呼吸、泌尿系統的并發癥預防呼吸道感染。
綜上所述, 亞低溫治療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重要方法,療效顯著,治療期的護理十分重要,簡單易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巫桂芬,蘇璇.亞低溫治療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的護理體會[J].河北醫學,2012,18(8):1152-1154
[2] 侯輝,續蕾,劉悅琦.重型顱腦損傷血管內亞低溫治療的預防性護理研究[J].河北醫藥,2013,19(20):3018-3020.
[3] 季日峰.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效果觀察及護理措施[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1(0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