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燕 劉曉霞
【摘 要】目的:探討腫瘤患者口服艾坦片致高血壓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回顧針對40例口服艾坦片治療的腫瘤患者實施的預防護理措施。結果:40例患者服藥過程中有18例發生高血壓,艾坦的不良反應-高血壓的發生率為45%。經過治療及干預,無患者因高血壓而影響治療或停藥。結論:對使用艾坦治療的患者,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及時有效的降壓治療與護理,可以保證治療的延續性,保障治療能夠順利完成,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 艾坦;高血壓; 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22-01
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新一代小分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其作用機制是高度選擇性競爭VEGFR-2胞內的ATP結合位點,阻斷下游信號轉導,抑制腫瘤新血管生成,發揮抗腫瘤療效。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被證實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于2014年12月在中國上市,以其顯著地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史建文[1]文獻中指出,高血壓在所有口服阿帕替尼的副作用中最易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占總比率的40%[2]。王同彪[3]等表明,相關研究顯示阿帕替尼所致高血壓發生率69.5%,其中3~4級為6.5%[4]。高血壓一般發生在服藥后14天左右,可通過合并使用降壓藥得到有效控制,持續控制不佳者易出現高血壓并發癥,建議停藥,一旦發生高血壓危象,則必須立即、永久停藥。因此,對口服艾坦片所導致的相關不良反應進行早期診斷并采取有效干預,對改善腫瘤患者預后,提高生命質量極為重要。回顧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口服艾坦片的患者,總結歸納針對藥物導致的高血壓所采取的預防護理措施,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與方法 回顧2016年12月~2018年3月腫瘤科收治的口服艾坦片的40例患者,其中胃癌14例,肺癌10例,乳腺癌8例,腸癌5例,膀胱癌2例,胰腺癌1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0歲,病程2~5年,平均3年。其中高血壓病史的患者3例,常規服用降壓藥,血壓控制正常。40例患者中排除原有高血壓病血壓控制不佳(>150/100mmHg),或有高血壓合并血栓病史,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患者均遵醫囑給予艾坦片250mg/次,口服,早餐后30min,連續服用28d為1個療程,每天監測并記錄血壓,并對癥處理,觀察患者反應。
1.2結果40例患者服藥過程中發生高血壓18例,手足皮膚反應27例,蛋白尿4例,胃腸道反應8例,骨髓抑制5例,以上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后均好轉。18例發生高血壓的患者中,1級高血壓10例,2級高血壓7例,3級高血壓1例,未出現4級高血壓。經過積極預防及護理干預,無患者因高血壓而影響治療或停藥。
2 服艾坦片期間高血壓的預防護理
2.1嚴格掌握高血壓分級護士掌握并指導患者及家屬了解高血壓分級,參考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不良事件常見的術語標準4.0版。
2.2密切監測血壓 在患者治療期間(尤其對于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并記錄,詢問患者有無視力模糊、頭暈、嘔吐等癥狀,測血壓3/日,分別在患者晨起安靜狀態下、午休后、臨睡前,測量時做到四定,可有效減少測量誤差。必要時請專科醫生會診給予降壓治療。出現3級高血壓不良反應時,暫停用藥,待不良反應恢復到≤1級時,以原劑量繼續用藥;出現4級高血壓時暫停用藥,待不良反應恢復到≤1級時,下調1個劑量后繼續用藥。
2.3心理護理過大的精神壓力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增強、小動脈收縮等,引起血壓升高,因此適當的心理疏導對預防高血壓有一定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屬,高血壓是艾坦片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隨用藥持續存在。讓患者充分了解有效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及處理措施,同時告知出院后在家服藥時,注意監測血壓,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復診。
2.4高血壓的預防護理
2.4.1用藥指導詳細詢問患者有無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既往史。明確患者的基線血壓,對于高血壓患者,給予艾坦片先控制血壓(<140/90mmHg),需降壓治療的患者督促其正確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加減藥量或停藥;血壓正常者不予預防性降壓治療。
2.4.2生活、飲食指導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體重合理;制定健康的膳食,限制飲酒,減少鈉鹽攝入,每人鹽分攝入量應嚴格控制在2~4g/d,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適當攝入優質蛋白質(蛋白尿患者除外)。
3 討論
腫瘤的快速生長通過新生血管提供充足的氧氣及營養物質來實現,血管生成是其中最關鍵的環節。艾坦片作為抗血管生成藥物,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已顯現出優勢。研究顯示,在口服艾坦片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中,手足皮膚反應及高血壓的發生與患者的臨床預后相關,預防手足皮膚反應及高血壓的發生、及早發現此類反應并及時對癥處理,能確保治療的延續性,進而實現有效治療,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本次臨床研究中艾坦片的不良反應高血壓的發生率為45%,明顯低于王同彪[3]等調查結果中驗證的艾坦片所致高血壓69.5%的發生率,因樣本量小、隨機性等原因,并不能證明本科室在此項護理中成效優于王同彪[3]等的調查,今后工作中應再接再厲,重視預防艾坦片導致的不良反應,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 史建文.口服阿帕替尼靶向藥副作用自我監測[J].WorldLatestMedicneInformation(ElectronicVersion)2017,17(79):94.
[2] 喬云,惠開元,任巖,等.甲磺酸阿帕替尼聯合多靶點抗原肽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骨與軟組織肉瘤的臨床實踐(小樣本報道)[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33(1):114-119.
[3] 王同彪,榮震等.養陰清熱法治療甲磺酸阿帕替尼相關性高血壓1例報道及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7,9(36):15-16.
[4] JaysonGC,KerbelR,EllisLMetal.Antiangiogenictherapyinoncology:cur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J].TheLancet,2016,18(3):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