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穎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全面手術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內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55例作為對照組采用鼓膜穿刺術+常規護理方式。剩余55例作為實驗組給予鼓膜穿刺術+全面綜合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經過相同的治療方法但不同護理方法實施之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聽力恢復時間、耳鳴消失時間見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全面綜合護理方式應用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聽力恢復時間及耳鳴消失時間,護理效果極好,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鼓膜穿刺術;分泌性中耳炎;全面綜合護理;效果與使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6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39-01
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聽力下降,可隨體位變化而變化,輕微的耳痛、耳鳴、耳悶脹和閉塞感,搖頭可聽見水聲。耳科專科檢查可見鼓膜內陷,呈琥珀色或色澤發暗,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鼓膜活動度降低[1]。常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常見的手術為鼓膜穿刺術。為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在整個過程實施有效護理手段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本文就全面綜合護理在手術中的應用展開探討,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內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5-45歲,平均年齡(24.24±6.2)歲。對照組55例,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齡5-44歲,平均年齡(23.15±5.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男女比例等相關資料接近,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鼓膜穿刺進行治療,引導患者選取端坐體位,隨后清除外耳道分泌物。進行耳朵及周圍皮膚規范消毒,隨后使用2%迪卡因進行麻醉。向后上方牽拉耳廓,暴露手術視野,在額鏡幫助下采用針頭穿刺鼓室,隨后抽出中耳積液,如果積液粘稠則可以采用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及逆行稀釋,隨后吸出。第二天復查情況,如果還有積液則再次進行手術。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中給予患者治療必須的護理手段。
1.2.2 實驗組 試驗組采用全面綜合護理手段
1.2.2.1 健康知識宣教: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分泌性中耳炎相關知識,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告知患者手術室實施的必要性以及疾病不良后果,同時告知手術相關知識,術中患者需要配合以及注意的事項,提高患者健康知識儲備,提高手術依從性。
1.2.2.2 心理引導:手術部位靠近大腦,同時手術過程中患者經過麻醉還是會感知到相關的聲響,因此會出現緊張以及恐懼的情緒,與患者進行交流,詳細告知鼓膜穿刺術的操作過程,采用安慰與鼓勵的語氣和患者進行溝通,分析患者負面情緒原因,進行心理引導。
1.2.2.3 無菌操作護理:手術開展前,準備好手術所需用具,及時進行消毒,同時對注射用藥進行與熱處理,術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及時聽取患者反映,對中耳積液的形狀、量、顏色進行詳細記錄,及時保存并且送檢。
1.2.2.4 抗感染處理: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多次巡查,詢問患者相關情況,叮囑患者手術后耳朵不能沾水。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有效率:顯著(患者中耳炎臨床癥狀消失,聽力恢復正常,觀察鼓膜顏色恢復正常,鼓膜活動度良好且無鼓室積液,純音測聽正常,聲阻抗檢查鼓室圖B轉A)。有效(患者中耳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聽力明顯提高,經過電測聽氣導聽閾值提高10db以上,聲阻抗檢查鼓室圖B轉C),無效(患者中耳炎臨床癥狀持續,甚至有惡化趨勢。)治療有效率=(顯著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聽力恢復時間。
(3)耳鳴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不同護理開展,實驗組護理有效率顯著41例(74.55%),有效14例(25.45%),無效0例,對照組顯著38例(69.09%),有效12例(21.82%),無效5例(9.09%),實驗組總有效率55例(100.0%),對照組50例(91.91%),(χ2=5.238,P=0.001),實驗組聽力恢復時間(7.24±2.44)d,對照組為(4.81±1.21),(t=6.617,P=0.000),實驗組耳鳴消失時間(4.21±1.12)d,對照組為(6.18±2.33)d,(t=5.651,P=0.000)。所有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是臨床中常見的耳部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中耳積液和聽力明顯下降,患病人群研究中,兒童發病率最高,由于兒童的表達能力不足,該疾病經常在出現聽力衰退之后才引起家長注意,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因此常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常見的手術為鼓膜穿刺術[2]。為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在整個過程實施有效護理手段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全面綜合護理從健康知識宣教、心理引導、無菌操作護理、 抗感染處理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同時緩解負面情緒,效果明顯較好[3]。
本研究中,經過相同的治療方法但不同護理方法實施之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聽力恢復時間、耳鳴消失時間見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取全面綜合護理方式應用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聽力恢復時間及耳鳴消失時間,護理效果極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高新.探討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護理方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9):232+235.
[2] 阿娜爾姑·阿不力克木,海仁古力·艾力.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措施[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19):142+144.
[3] 高玲.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方法及效果[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05):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