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也平 張娟

【摘 要】目的:分析并探討不同藥物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間接診的100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參與課題研究。通過數字表法,將所選的100例患兒進行平均分組,A組分得25例,行肌注維生素D3治療;B組分得25例,行口服維生素D3治療;C組分得25例,行魚肝油丸聯合維生素AD滴劑治療;D組分得25例,行膽維丁乳治療。治療結束后,分別評估四組的治療效果。結果:A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C組和D組,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不同藥物及給藥方式在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中均會取得不一樣的治療效果,其中,以肌注維生素D3的臨床療效最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或借鑒。
【關鍵詞】藥物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治療效果;維生素D3;魚肝油;膽維丁乳
【中圖分類號】R59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79-01
前 言
由于維生素D的嚴重缺乏,容易造成鈣、磷代謝紊亂,進而誘發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導致患兒骨骼畸形的同時,還會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1]。據臨床研究發現,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通常表現為煩躁、夜驚、多汗、夜啼、枕禿、易激惹等神經精神癥狀,嚴重時甚至還會損害患兒的智力[2-3]。為了能夠深入研究不同藥物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療效,筆者特地挑選了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間所在醫院診治的100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經分組對比后,現將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把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院診治的100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作為本次課題的研究對象。其中包含了57例男性患兒,43例女性患兒,年齡區間介于1~6歲,平均年齡為(2.24±0.51)歲。按照數字表法,將所選的100例研究對象平均分為4組,每組分得患兒25例。對比四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其差異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臨床治療期間,A組患兒行肌注維生素D3治療。取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維生素D3注射液(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 H32021403),給予患兒肌注治療,每次50 mg,每天1次。
B組患兒行口服維生素D3治療。取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生產的維生素D滴劑(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5021450),給予患兒口服治療,每次100 mg,每天3次。
C組患兒行魚肝油丸聯合維生素AD滴劑治療。取江西天之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魚肝油膠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6021224),給予患兒口服治療,每次半丸,每天1次;取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維生素AD滴劑(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7022973),給予患兒口服治療,每次1粒,每天1次。
D組患兒行膽維丁乳治療。取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膽維丁乳(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0910070),給予患兒口服治療,每次5 mg,每天3次。
1.3 觀察指標
根據四組患兒的治療情況,評價其臨床療效[4]。治愈:患兒癥狀基本消失;好轉:患兒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兒病情無明顯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獲得的數據資料統一進行 SPSS3.0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由-x±s表示;計數資料通過X2檢驗,由%表示。如果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較大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100.00%,顯著高于B組的84.00%、C組的72.00%,以及D組的80.00%,組間對比差異較大,P<0.05。詳細情況見表1。
3 討論
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發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后,不僅會直接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導致骨骼畸形的出現,而且還會給患兒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5]。目前,臨床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有多種藥物方案。
據研究數據可知,A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C組和D組,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研究表明:采取肌注維生素D3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能夠獲得明顯的治療效果。但是,為了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也可以根據患兒的發病情況,酌情選擇維生素D3口服治療、魚肝油丸聯合維生素AD滴劑治療,以及膽維丁乳口服治療等方式。
綜上所述,不同藥物及給藥方式在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中均會取得不一樣的治療效果,其中,以肌注維生素D3的臨床療效最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或借鑒。
參考文獻
[1] 車立勇.伊可新用于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者治療臨床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9,30(8):984-986.
[2] 宋春華,宋衛娜,李曉明.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與血堿性磷酸酶、血25-羥維生素D3 表達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9,10(4):49-51.
[3] 王道靜,呂為萍,李建友, 等.佝僂病患兒維生素D受體基因BsmI和FokI位點多態性與骨密度相關性研究[J].疑難病雜志,2019,18(6):597-601.
[4] 劉影,宋曉紅,潘建平, 等.純母乳喂養小嬰兒及其母親維生素D水平相關性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3):292-295.
[5] 張舒,張其剛,程龍飛, 等.三個低血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家系的PHEX基因突變分析[J].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8,35(5):6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