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 要】目的:觀察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本院選取的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納為研究對象,總計200例,就診時間為2018.7-2020.1。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一組以西醫治療為主(對照組,n=100);另一組以中藥保留灌腸為主治療(觀察組,n=100)。最后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62.00%),P<0.05;觀察組治療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明顯P<0.05。結論: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采取中藥保留灌腸的方式進行治療,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復發率低,可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中藥保留灌腸;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82-01
前 言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巢膿腫、盆腔腹膜炎。若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或治療,可能會發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該病的臨床表現包括反復下腹痛及腰骶部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多,月經不調、不孕癥、異位妊娠等癥狀,婦科檢查可見宮旁附件增厚、壓痛。B超檢查:子宮大小正常,附件回聲增粗或有包快,盆腔內有積液。該病容易反復發作,尤其是育齡期婦女,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近年來不斷上升,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口服或靜脈應用抗生素等藥物,但效果并不理想,難以徹底根治,近年來,中藥被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治療,有研究指出,中醫治療該病可取得滿意的效果。本文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療效,具體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在下文展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7-2020.1在本院就診的200例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并排除肛門、直腸和結腸等手術或大便失禁的患者以及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婦女等。
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組,將上述2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
觀察組:平均年齡(28.73±4.92)歲,平均病程(2.45±0.88)年。
對照組:平均年齡(30.31±5.18)歲,平均病程(2.52±1.15)年。
對比兩組患者上述性別、年齡值,結果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西醫治療
給予葡萄糖鹽水(5%250mL)+頭孢噻肟鈉(2.0g)+甲硝唑注射液(0.5%100mL)靜脈滴注,每天2次。
【觀察組】中醫治療
給予中藥灌腸治療,配方為:紅花12g,燀桃仁、敗醬草、蒲公英、皂角刺、丹參、醋三棱各15g,紫花地丁18g,牡丹皮、赤芍、醋莪術、菊花、醋延胡索、大血藤各20g。中藥5付,1劑/2d,水煎400ml,100ml/次,中藥灌腸,1次/d。
操作前準備:①將一劑中藥濃煎100ml備用;②一次性輸液器1具,石臘油或潤滑油少許;③灌腸前要排空大、小便,以減輕腹壓及清潔腸道;④排空大、小便后,取右側臥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靜脈輸液方法,連接好。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輸液器,排出氣體,輸液器剪去針頭,末端涂上少量潤滑油,緩慢的從肛門插入直腸10~15cm,將藥液緩慢滴入。藥液溫度以39℃~41℃為宜,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得超過30cm,待灌完后,盡量臥床休息。
兩組均以10天為1個治療療程,總共治療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時間及復發率。
治療效果[3]——治愈:臨床癥狀經治療后消失,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結果為正常;顯效:臨床癥狀經治療后基本改善,而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有效:臨床癥狀經治療后有所好轉,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結果有一定改善;無效:病情不僅沒改善,甚至還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版本的統計學測算,“均數±標準差”的檢驗方式為:t值檢驗;“%”的檢驗方式為:卡方值檢驗。P<0.05時,為上述結果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62.00%),P<0.05。見下表:
2.2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復發率
觀察組治療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明顯P<0.05。見下表:
3 討論
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多數由于急性期未經正規有效治療而使病程遷延所致,近年來,其患病人群不斷增加,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給眾多女性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常見癥狀為反復下腹痛及腰骶部疼痛,多有月經不規則、白帶異常、繼發不孕,婦科檢查可觸及盆腔炎性病灶。中醫學認為,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病因復雜,多為濕熱蘊結,氣滯血瘀,濕熱與氣血交結不解,以致少腹瘀絡不通、疼痛等癥迭出。女性內生殖器位于盆腔低處,炎癥吸收性較慢,由于急性期不規則用藥或治療時間不足,細菌極易產生耐藥性,而局部慢性炎癥使藥物不易被吸收,長期口服藥物對胃又有一定刺激,患者往往難以堅持治療,故單純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針對其病機,我科中藥保留灌腸的主要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為主,并采用清熱調血湯進行加減治療。方中紅花、桃仁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牡丹皮有清血分之熱,同時增加紫花地丁、菊花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而皂角刺、蒲公英、敗醬有著解毒排膿、清熱利濕的效果。
本文通過給予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62.00%),P<0.05;觀察組治療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明顯P<0.05。[5]使用中藥保留灌腸的方法治療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可以使中藥液保留在直腸內,直接通過腸黏膜進行吸收,改善了盆腔的血液循環,促進了增生的結締組織軟化,消除了充血、水腫,從而迅速達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經散寒、理氣止痛的目的,體現了我國傳統醫學的治療原則,同時中藥灌腸使局部藥物濃度提高,增加了直接滲透的作用,保持了一定的溫度,使血管容易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了藥物的吸收,從而加速了炎癥吸收,提高了治愈率。
總而言之,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療效顯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減少復發的次數,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彥.加味桂枝茯苓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7(6):153-156.
[2] 梁卓,張軍.超聲藥物導入結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評價[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6(8):173-175.
[3] 程慧娟,涂永芬.針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對急性盆腔炎患者子宮血流動力學及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與toll樣受體4水平的影響[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7,39(11):989-992.
[4] 王艷華.婦科千金片聯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43(20):3076-3078.
[5] 范春霞,李云紅,馮桂娜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016,44(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