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今世界,跨文化交際極其普遍。隨著各國家、民族交流的日益頻繁,語言與文化也更加融合,外來詞的大幅增加就是突出表現之一,很好地體現了語法化的借用原則。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法語外來詞對中世紀英語部分語音與詞匯的變化。本研究有利于學生對一些英語詞匯及其語音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教師在相關方面的英語教學。
【關鍵詞】英語和法語;語音;詞匯
【Abstract】Nowaday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univers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s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integrated a lot. Loanword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can well reflect the borrowing principle in grammatic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changes of Middle English phonetics and vocabulary brought by French loanwords. 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towards some English vocabulary and phonetics, as well as teachers English teaching about them.
【Key words】English and French;phonetics;vocabulary
【作者簡介】鄧凱方(1991-) ,女,湖南邵陽人,邵陽學院外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英漢對比。
學者們通常將1066年至1489年這一時期的英語稱為“Middle English”,即“中世紀英語”。在這段時間,英國主要使用三種語言:拉丁語、法語以及英語。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也指出,法語外來詞的大量引入促進了中世紀英語語法的簡化、語音的豐富、詞匯的增加,較明顯的影響表現在語音和詞匯兩個方面。
一、中世紀英語語音的變化
外來語是促使語言演變的催化劑。當不同語言進行頻繁交流、互動時,它們的語音、語調等就會產生借用,造成變化。法語的引入無疑對英語語音產生了深遠影響。
1.輔音音素的完善。中世紀英語借用了法語的輔音音素,細化了英語的語音體系。如引進了法語特有的四個濁輔音:[?]、[z]、[?]、[v],而因為輔音音素的增加,也細化了的三個古英語輔音[f]、[s]、[z],從此輔音分為古英語的清輔音和法語的濁輔音。在現代英語中,凡是帶有這些輔音發音的詞匯,一般都來源于法語。例如帶有[v]發音的詞:
vicar 教區牧師 virtue 美德
veil 面紗 vermilion 朱紅色的
2.輔音字母連綴的音變。中世紀英語時期,古英語中的輔音字母連綴cn-逐漸演變為kn-(張勇先,2014)。到了中世紀英語后期,know和knife等詞匯中的[k]音逐漸消失。而到了現代英語時期,kn-開頭的英語單詞中的k已經完全不發音,如下列單詞:
除此之外,中世紀英語中一些元音出現了長化或短化,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的雙元音,如[e?]、[a?]以及[a?]等(李賦寧,1991),這些都促使英語語音系統趨于完善。
二、中世紀英語詞匯的變化
英語是一種有大量外來詞的語言,英語詞典中幾乎80 %的詞條來自外來語。到目前為止,法語幾乎占英語外來詞的一半以上,其表現之一體現在詞匯和習語上(李賦寧,1991)。
1.英法語的并存。中世紀時期,法語的大量引入使得中世紀英語詞匯越來越豐富,許多法語詞漸漸取代了原有的古英語詞。例如:
與此同時,由于部分人使用法語,而普通人群仍廣泛使用英語,相同的語義出現了不同的表達,也造成了英法語并存的現象。例如:
這種同義詞、近義詞的增加不僅細化并豐富了英語詞匯,且對中世紀文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一些作家在創作時可能會使用法語詞匯,這讓普通讀者難以明白意思。因此,他們會把英語中有相同含義的單詞寫在法語單詞旁邊,以幫助普通英語讀者理解。然而隨著語言的發展,英法語同義詞并用反而演變為一種寫作的修辭手法。如:“by leave and permission”(許可)、“dispersed and scattered”(分散)、“the head and the source”(源頭)等。
2.法語的借用。如同借用其他語言的詞匯一樣,英語在借用法語詞的同時,對其形態進行了調整,使其拼寫或讀音更符合英語結構。例如:
除了借用法語詞,當時還有大量拉丁語詞匯引入英語,而這些單詞大部分跟法律、醫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相關。
3.英法語的結合。中世紀英語詞匯中還有一部分單詞是通過法語與古英語的結合而產生的。如古英語中“-ly”“-ful”“-some”和“-dom”等一些后綴與法語詞相結合構成新詞,改變原詞詞性,也豐富了中世紀英語的詞匯。例如:
“-ly”作后綴時大多數情況為副詞詞性;但也有少數單詞,它們以“-ly”結尾,卻為形容詞詞性,如friendly、lovely、deadly以及lively等。
除此之外,“-en”/“en-”是較特殊的詞綴。“-en”作為后綴的用法源于古英語,它接在形容詞或名詞后面改變原詞詞性,變為動詞,其詞義較具體、樸實,一般為生活用詞。而“en-”作為前綴位于形容詞或名詞的前面,改變其詞性為動詞的用法卻源于法語,這類動詞一般多指精神層面,詞義較為抽象。例如:
“en-”與“-en”作為詞綴,與形容詞和名詞結合均改變它們的詞性為動詞。若了解“en-”與“-en”的來源不同,所形成的動詞詞義各有偏重(前者形成的動詞詞義偏抽象,后者形成的動詞詞義偏具體),有利于學生對這類詞匯的記憶。
三、結論
從語言角度來說,中世紀時期法語外來詞的大量引入極大地推動了古英語向中古英語的轉變,細化了中世紀英語語音,豐富了英語詞匯并簡化了煩瑣的古英語句法。本文基于歷史語料與英語的具體演變,闡述了法語對英語各方面產生的影響(主要從英語語音和詞匯兩部分進行分析),這一過程也很好地展示了語言的不可預測性。該研究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中的外來詞及常見的借用原則,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英語發音以及詞匯的記憶,同時也為英語教師開展英語語音和詞匯教學提供了相關素材。
參考文獻:
[1]李賦寧.英語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2]張勇先.英語發展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