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體驗是一種人類優化著的生存發展模式,也是一種震撼心靈、感動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生態體驗論倡導的思想理論觀點主要有:三重生態觀、體驗本體觀、生命樣態觀、生態化育觀、魅力實踐觀、和諧價值觀、生活世界觀、生態智慧觀等。我國著名教育家劉驚鐸教授在《道德體驗論》一書中明確提出了“生態體驗”。生態體驗是人類生存發展最優模式。生態體驗下的教育模式實現了對傳統意義教育的超越,讓課堂更多地關注生態和生存。
【關鍵詞】生態語言教學觀;英語課堂;新課改
【作者簡介】張麗杰(1979.11-),女,漢族,黑龍江明水人,大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項目級別: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項目名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現象調查研究,項目編碼:JJB1319001。
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在生態體驗理論的指導下,正在走向完善,但是在教育過程中還是沒有實現突破,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問題。因此,教育特別是初中英語教育,更應該回歸到生活世界,讓學生在自己生活中進行生態體驗,形式可以多樣。比如,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進行體驗,讓學生懂得保護生態、熱愛自然,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最終實現個體的真正的和諧、自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在近年來提倡的生態體驗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主要表現在:英語教師開始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教師對學生在英語教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出現新的科研成果,為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認知水平和重視程度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課堂教學改革取得進步的同時,必須正確看待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加以有效解決。
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因素,只有學生培養起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才會突出。英語課堂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主要基地,課堂活動中教師的引導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英語課生動有趣起來,學生學習興趣初步培養起來后,對英語課程學習的態度也會逐步改善,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教學氣氛也會更加活躍、自由,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對比原先老教材,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更加貼近中學生生活實際,與時代聯系也更加緊密。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因素,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初中生年齡多處于12~15歲之間,通常具有較強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十分渴望獲得新知識,課堂表現欲也較為強烈,但也有部分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具有缺乏自信、害怕出錯、羞于表達等思想顧慮,其實他們內心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贊許和肯定。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心理智力特點,在教學中多使用激勵性評價,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更多學生能夠有機會練習口語,幫助他們消除內心對語言表達的恐懼感。針對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課堂中的某些任務對他們而言難度較大,教師應采取同桌之間兩兩對話、小組合作等辦法,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培養學生集體意識,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使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如,在教七年級上冊Unit 4 section B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情景對話,準確地用所學知識表述物品的位置及其關系。七年級學生剛剛走進初中校園,對英語學習充滿熱情和好奇,學習成績也不相上下;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課程學習難度逐步加深,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差距也逐漸拉大,部分學生學習自信心減弱。如果教師不能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久而久之,教學效果就失去了保證。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教師采用競猜的方式,對學生搶答正確的,教師給予高度贊賞,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信心,還有效激發了其他學生踴躍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這樣,整堂課上學生都積極思考,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三、優化教學設計
對于初中英語學習而言,教師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對提升課堂效率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好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單位時間內的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愉悅,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高度重視教學設計,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優化詞匯教學。單詞是英語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一道關。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善于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讓傳統的詞匯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如為單詞條配上圖片、聲音和動畫,直接觸及學生感官感受,加深他們對單詞印象,從而提高他們對詞匯的記憶力。
2. 優化聽說教學。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類課程教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應用。在實際口語交際中,聽和說占據主導地位,學生通過初中階段英語學習,不能綜合運用英語聽說技能,教學就是沒有意義的,也就無從實現日常語言交際。優化聽說教學不僅是教學目標的客觀要求,而且是學科教學的現實意義。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要善于運用音像資料輔助教學,盡可能多地采取情景對話,創設“英語角”等,為英語課程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從多渠道、多角度提升聽說能力。
3. 優化語法教學。語法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過去的語法教學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法,教師通常都是將例句板書在黑板上,反復進行講解訓練,學生忙于記筆記,對語法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十分有限,導致學習效果低下。新課程通過轉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逐級呈現語法知識,在教學中注意由淺至深、深入淺出,關注學生學習動態,對一些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點,適當放慢教學進度,精講多練,強化理解,為學生留足吸收消化的時間,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及時解決學生語法學習中的疑難困惑,注重課后鞏固。
四、結語
生態體驗的教育目標是以德育教育的目標為前提的。德育的目標就是指社會教育要把社會個體培養成具備什么樣的品德的人,是通過教育對社會個體的思想品德進行總體的設想與規定。在德育過程中,要把社會個體培養成某種預期的形象或者理想結果。德育的目標是在德育活動中對德育工作的質量考核的基本標準和具體規定。圍繞實現德育的目標所做的基本工作就是回答德育的目的是什么,明確了德育的目標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德育活動,而德育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具體的環節都必須為德育的目標而服務,并且最終落腳在德育目標的實現上。由此可見,生態體驗教育也必須以自身的教育目標為前提,來開展生態體驗教育活動。實現生態體驗教育的目標需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就是按照人、社會、自然和諧統一的基本原則。
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深刻解讀新課程標準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勇于表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宇.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曲莉娜.教育生態學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管理研究[D].魯東大學,2013.
[3]錢歡. 初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