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表達形式,其文學作品中常常會使用大量的修辭手法,增加英語文學作品的魅力和可讀性。因此,在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時候,必須要掌握并熟練運用修辭手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英語文學作品。本文從分析英語語言文學中修辭手法的意義出發,分析了英語語言文學中幾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并進行了具體分析,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英語文學作品。
【關鍵詞】英語語言文學;修辭手法;應用探析
【作者簡介】丁瑞,廣州工商學院。
文學是特定時期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反映,是一種內在文化體現。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學作品,英語文學作品同中國文學作品一樣,是創作者通過大量的心血完成的,是不同作者在不同時期所反映的人們的精神面貌,在語言和文字方面經過仔細揣摩和研究,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尤其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充分展現了英語文學之精髓,在今天看來仍有實際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英語語言文學中修辭手法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1. 提高作品的鑒賞性,增強文學藝術價值。英語文學修辭手法的應用,直接影響英語文學作品的可鑒賞性和讀者的閱讀水平。從現有的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情況來看,很多文學作品的翻譯仍然采用漢語式的翻譯手法,首先逐詞逐句進行翻譯,然后再進行句子互譯對照,缺乏修辭手法的應用,這樣翻譯出來的作品平淡無奇,毫無藝術可言,難以體現創作者的思想靈魂。將修辭手法應用到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中,將大大提高作品本身的魅力,讀者通過修辭手法,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內容,提高閱讀水平,體現了作品的文學藝術價值。
2. 豐富語言表達,提高翻譯者的文化修養。在英語文學作品中使用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將不同體裁文學作品中的生活百態和心理歷程、創作者的心理歷程等呈現給讀者,使文學作品更具藝術特色和藝術風格,對于提高翻譯者的文化修養,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加深讀者對閱讀作品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3. 提高應用能力,增強語言的趣味性。英語翻譯是一個知識累積的過程,如果單純依靠單詞、語法、句子,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能夠游刃有余,但是文學作為一門藝術,在單詞、語法和句子的基礎上翻譯出來的文學作品必定會比較枯燥乏味。用修辭手法完善文學作品,使文學凌駕于生活之上,使英語文學更具鑒賞性、藝術性。
二、英語文學中常用修辭手法的具體應用
1. 比喻修辭手法在英語文學中的應用。比喻是指兩種本沒有聯系的物體之間,通過相似之處聯系到一起,使事物形象化。比喻作為一種比較常用的修辭手法,主要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中,明喻的應用比較普遍,例如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中提到“So are you to my thoughts as food to life”,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思想比喻成食物與生命之間的重要關系,生動描寫了作者的至真至愛之情,顯然文中的比喻詞“as…”比直接地描述“like”更顯得具體形象。在暗喻的應用中,沒有明確的本體和喻體,而是直接把“A”當作“B”來描寫,比喻手法不是肉眼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的,如“The sweetest music to lovers is the sound of each others tongue at night. ”這句話,把夜晚情侶之間相互傾訴的聲音比喻成甜蜜的音樂,兩者之間的共同點為動聽,這樣的暗喻更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引發思考。借喻是暗喻手法的升華,以喻體來替代本體存在,例如英語文學作品《假如明天來臨》中的“Lawrence became the mouthpiece for the orsatti family,and when the timing was fight,orsatti had him elevated to ajudgeship”一句使用的就是借喻的修辭手法,體現出勞倫斯在奧斯蒂家族地位的重要性,也刻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家族的勢力,讀者通過這樣的借喻手法增強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認識。
2. 象征修辭手法在英語文學中的應用。英語文學中的象征修辭手法與比喻不同,主要是借用現實作品中的人或事來揭示創作者的主題思想。在英語文學作品中,象征修辭手法的應用都是比較深刻的。例如詩歌《荒原》,詩人用了很多典故、神話等來描寫“荒原人”,接著用“breeding”“broken images”“ dead tree”“dry stone”等字眼,用象征的手法來刻畫荒原的生活形象,詩人的本意是向讀者展現腐朽的生活景象,揭示腐敗的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使讀者展開聯想,吸引讀者讀下去。在英語文學作品中,通常一個事物或者名詞就可以賦予象征意義。例如《紅字》中,紅A字就是一種象征,女主人公珠兒的母親海絲特由于年輕的時候犯罪,所以她被判佩戴紅色A字母,以示懲罰,揭露了政教合一統治的黑暗;其實小說中“珠兒”也是一種象征,是教條腐敗主義的象征,珠兒從逆境中成長,演變成“天使”,更是一種對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此外,這部作品中還有“監獄”“海關”“刑臺”等不同事物的象征,其代表的象征意義也不盡相同,但它們共同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形態以及人們的心路歷程。
3. 雙關修辭手法在英語文學中的應用。英語文學中的雙關修辭手法,其實就是同樣的詞匯表達兩種意思,一關為表層意思,另一關為隱含意思。雙關修辭手法主要分為諧音和詞義兩種相關,兩者都委婉地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在英語文學作品雙關修辭手法的翻譯過程中,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文化影響,在原文雙關語思想和內涵的基礎上,根據實際語境進行翻譯。例如莎士比亞在《針鋒相對》中寫道:“Hes his wifes head, and I can never cut off a womans head.”這句話就是典型的雙關修辭手法的應用,這里出現的“head”一語雙關,不僅是“頭”,更是“首領”,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丈夫是妻子的首領,使文章讀起來更加幽默詼諧。
4. 其他修辭手法在英語文學中的應用。在英語文學作品中,還應用了其他修辭手法,例如擬人、夸張、矛盾等。與漢語修辭手法一樣,英語文學中的擬人修辭手法是將人的語言、神態和特征應用在沒有生命特征的事物上,將事物形象化,是一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如《李爾王》中把茅屋人性化,女兒們的無情與茅屋的情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具說服力??鋸?、矛盾在英語文學中也是比較常用的修辭手法。夸張主要是夸大或者夸小事物的形象,豐富內容,增強氣勢,襯托事物的文學藝術特征;矛盾修辭手法主要應用在兩種不協調狀態下的事物,通過明顯優勢與特征對比,增強表達效果。無論是哪種修辭手法,在翻譯的時候,都應該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了解所應用的不同修辭手法的特征,靈活應用。
三、總結
總之,在英語文學中應用修辭手法,豐富了語言的表達和構思,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不同修辭手法的應用具有不同的意義。對于文學翻譯者來說,必須了解和掌握各種修辭手法的應用,了解中英文化差異,掌握英語語言規律特點,提高英語閱讀鑒賞能力,促進翻譯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曉風.試論英語語言文學中的常用修辭手法[J].海外英語, 2019.
[2]苗勤,英漢修辭對比與翻譯[J].校園英語,2018.
[3]譚麗娜,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中雙關語的修辭效果及其翻譯[J].明日風尚,2018.
[4]何麗嬋,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詩歌中的隱喻解讀[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