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強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結合實際采取“654321”工作法,實現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效協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如何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互融通、協同推進,解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突出問題,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和思考的重大課題。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牢牢把握主動權,結合實際、虛功實做,采取“654321”工作法,實現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效協同。
守好宣傳文化陣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斷加強對學校學術論壇、校內廣播電臺、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各類出版物、講座論壇的管理,確保校園成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思想陣地和育人陣地。
管好社科學術及對外交流合作陣地。以教職工退休支部、各種協會為紐帶,加強學校黨委與黨外知識分子的聯系,加強對論文、教材等各類書籍發表出版前的審查。
守好班級教育陣地。按照課堂講授有紀律的要求,落實領導干部和教學督導員聽課制度常態化,防止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傳導不良情緒。
守好網絡輿論陣地。加強校園線上陣地管理審批,規范校園網、微信官方平臺新聞審核發布流程,建立數據監測中心,成立網評員隊伍,實現對新媒體平臺24小時輿情監控,確保輿論導向健康向上。
守好國家安全陣地。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圍繞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防治校園欺凌,清理校園貸、套路貸宣傳教育,維護校園平安。
守好隊伍建設陣地。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在常態化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意識形態基本知識培訓的基礎上,加強對干部選任、人才招引、外出學習、轉正定級、職稱晉升等事宜的意識形態審查。
強化業務培訓,提高理論水平。以政治理論培訓為重點,定期組織思政工作者赴外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提升教育教學和思政工作能力。
充實思政隊伍,增強育人實效。在人事招聘中,加強對思政教育工作者師德師風、政治素質及業務水平的考察,確保隊伍充實,育人能力突出。
加大經費投入,提供后勤保障。堅持以經費投入為保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支持。充裕的經費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物質保障。每年預算思政隊伍專項建設經費,為思政專業教師、團干、輔導員(班主任)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學術研究、學習交流提供經費保障。
完善激勵機制,激發隊伍活力。制定《思想政治課教師職稱評審辦法》,使思政教師在職級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得到充分體現,讓從事思政工作的同志有尊嚴、有地位、有依靠。
實施“五員思政”,實行網格化管理。按照“三全育人”要求,全面打造課程思政、專業思政、教師思政、學生思政、環境思政,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強化聯席會議機制。學校黨委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對校園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情況及時進行研判,提出解決辦法。
強化調解處置機制。黨委針對意識形態、網站及新媒體、教學課堂、學校講座等重要風險點,通過日常定期研判和特殊時期每日研判,做到防微杜漸。
強化督查巡察機制。按照《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督查工作制度(暫行)》,定期對學校二級單位進行專項督查,在黨委會或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上對督查情況進行通報落實整改。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學習。(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強化考核評價機制。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干部考核、教師任職考核、黨風廉政建設和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守住“教學課堂”第一課堂,實施課程思政。深入挖掘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努力破解思政課堂“單打獨斗”的局面,構建大思政教育體系。
打造“校園文化”第二課堂,實施文化思政。積極發揮班級、課堂、寢室、社團等環境育人的文化力量,通過校園宣傳、組織活動等校園文化建設,將各類思政元素穿插其中,構建無時不在的思政教育模式,激發師生愛黨愛國熱情,增強師生家國情懷和制度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開展“職業實訓”第三課堂,實施社會思政。構建以校內實踐教學、校外頂崗實習、志愿服務、暑期“三下鄉”等為載體的社會實踐思政體系,建立職業崗位與專業課程銜接的考核評價機制,實現管理制度化、形式常態化的社會實踐大思政。
高效運用易班平臺。深入推進易班建設,創優建強以理想信念教育、愛黨愛國教育、道德法規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為一體的“互聯網+大思政”易班大學生發展中心,形成師生真誠對話、零距離溝通、和諧融洽、開放包容的話語環境,以及各類蘊含思政元素的網絡課堂,推動思政教育與信息技術互聯互通,增強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可塑性。
善用網絡媒體。搭建由思政專題網站、課程網絡資源、校園微信公共平臺組成的網絡思政體系,建成職能部門、二級學院、系部班級、學生組織、個人自媒體五級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將學生的理想信念、人文素養、心理康健培養作為重要因素,發布正能量的文章、新聞,隱性影響熏陶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健全組織架構,加強組織協同。遵循育人規律,優化思政教育體系,堅持完善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黨政工團學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橫向工作機制,健全班子成員聯系二級學院(系)、中層干部聯系班級、黨員教師聯系學生的“三聯”縱向工作機制,確保思政工作橫向共管,縱向聯動。
構建責任體系,加強隊伍協同。制定出臺針對院系和部門不同的,橫向縱向對師生全覆蓋的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具體措施,進一步明晰黨政領導干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行政教輔后勤等崗位的育人責任體系,確保思政工作處處有人管、時時有人抓、事事有人做。
堅持三位一體,加強環境協同。在筑牢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基礎上,加強校友聯絡,在重大節慶和傳統節日,邀請優秀畢業生、知名校友等先進典型回校談理想、講經驗,從面對面的事例中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制定配套細則,加強制度監管協同。制定出臺“三全育人”工作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運用學校網絡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規程等配套制度,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將價值引領作為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將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經歷列為職稱評聘的必要依據,有效提升教師參與思政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