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名建
(福建省建甌市南雅中學,福建建甌 353100)
師生雙邊活動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互動,這也是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雙邊活動能夠讓師生之間分享自身的經驗,交流相互之間的體會與情感體驗,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便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雙邊交流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提高其學習效率。下面,筆者針對師生雙邊活動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探討。
雙邊活動即“教”與“學”,如何能夠將這兩者有效結合在一起是強化師生雙邊活動最為關鍵的內容。一直以來,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兩者并沒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是相對獨立的。通常教師只負責“教”,而學生只需要認真“學”,但這兩者的相互獨立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不能滿足時代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要求。所以,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將“教”與“學”進行有機結合,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如此才能夠充分發揮雙邊活動的真正作用。總體來說,師生雙邊活動已經成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方法,通過雙邊活動能夠有效改善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促使學生英語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發現,學生常常出現十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有的學生英語素養很好,而有些學生英語能力卻極為薄弱,這是每位初中英語教師都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學工作是師生開展雙邊活動的重要過程。教師應當將雙向交流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如此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1]。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常會出現膽怯、不自信的情況。此時,教師則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聲,并大聲表達出來。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和表現可以用“Good”“Excellent”“Yes”或是“No”進行評價,但是主要是以鼓勵性和肯定性語言為主。雙邊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師生之間實現雙向交流,不斷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效率,促使其擁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重視雙邊活動,充分發揮出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教師和尖子生之間的互動,所有環節的設計都好像為尖子生專門設計一般。這導致其他同學很少與教師進行交流,課堂教學參與度也極低,在課堂教學中常常處于被冷落的狀態[2]。長此以往,英語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因為教師的不重視導致其在課堂教學中游離于課堂之外,注意力無法集中,常常心不在焉。面對此種情況,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更加重視師生雙邊活動的開展,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在課堂教學環節與問題的設計上也要從簡單到復雜,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從而促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當前社會,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教師在教學上如果無法豐富教學內容,難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那么也就難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從而造成學生頻繁出現溜號的問題[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材料作為最堅實的后盾,除了對教材進行深刻的鉆研以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不斷深入教材的難點與重點之中,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并且還要根據學生自身實際認知情況為其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注意社會上學生所感興趣的事情,通過不斷進行編排與處理,將這些內容應用在日常教學中,以便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仁愛版教材中Unit8 Topic3Let's celebrate時,教師可以搜集圣誕節的背景及西方國家的人們在過圣誕節時的習慣等方面資料,并將圣誕節和中國春節進行比較,不僅能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一定認識,還能讓其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另外,讓學生將自己心中認為最有意義的禮物送給對方,以便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是雙邊活動開展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師以培養學生思維為基礎,重視課堂提問環節,通過對相關問題進行設計,將學生引入一個更加奇妙的世界,不斷激發學生知識探索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問題,學生才會動腦思考。從某種角度來說,提問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推動力,更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不斷組織的有效手段[4]。教師在教學中適當提出問題,能夠讓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加強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例如,在講解仁愛版八年級Unit 7Food Festival時,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以“My favorite food”為題介紹自己最喜歡的美食。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能夠讓教師從側面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另外,教師還可以以“My favorite...”為題讓學生寫作,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這也為教師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培養學生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促使其語言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以學生內心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選擇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初中生由于年齡處于13~16 歲之間,不僅十分貪玩、好動,還存在較強的逆反心理,對于外界事物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教師通過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自身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師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并在課堂上不斷展現自身學習效果,在表現過程中也能夠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促使其思維變得更加活躍[5]。對于學生所展現出來的強烈表現欲,教師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加其學習自信,不斷提高學生的競爭力。例如,在對仁愛版九年級Unit2Saving the earth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污染地球環境的生活垃圾,并將其帶到教室,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如果隨意丟棄會對地球造成嚴重污染,如此便在學生腦海中種下保護地球的種子,之后再開展相關教學工作才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部分初中生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出缺乏主動性。所以,教師應當通過調控情感激發學生在英語方面上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勇于探索與前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想要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應當做好如下工作:(1)確定情感目標。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將英語教學升華為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例如,在對Making new friends一課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確定情感目標,即通過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對身邊的朋友有新的認識,感受友誼的真摯以及如何結交新的朋友。(2)加強情感因素的挖掘。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情感教育,對情感因素進行挖掘非常重要。教師只有發現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感內容,從而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例如,在講解Where are you from一課時,當學生學習和了解了文章相關內容以后,教師便可以提問:Where are you from? Where's your home?學生便會將自己的家在哪里用英語表達出來,使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內心對英語的興趣。教師重視利用情感教育展開英語課堂教學工作,能夠促使師生雙邊活動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也能夠提升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深入的過程中,課堂教學在方法、思想觀念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課堂教學工作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引導者。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師生雙邊活動的教學形式,能夠讓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學生學習也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并讓英語課堂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